桑枝,为桑树的枝叶、桑枝、桑条、嫩桑枝、的总称。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
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
纤维性强。
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
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
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
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
规则的
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
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简介
桑枝,为桑树的枝叶、桑枝、桑条、嫩桑枝、的总称。
桑枝
形态特征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桑树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
地理分布
桑枝实物图
原产我国中部,有近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此外,朝鲜、蒙古、日本、俄罗斯、欧洲及北美也有栽培。
药用价值
药材概述
桑枝 Sang zhi
【类别】茎、枝和树皮类
桑枝的图片
【药材学名】:Ramulus Mori
[植物学名]:Morus albaL.
【英文名】:Mulberry Twig
【来 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功 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 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性味归经】:微苦;性平。
①《本草图经》:平。
②《纲目》:苦,平。
③《医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性味归经】:入肝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00克;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别 名】:桑条(《本草图经》)
【处方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
处方中写桑枝、桑条、嫩桑枝均指生桑枝。为原药材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桑枝为桑枝片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晾凉入药者。
炙桑枝为净桑枝片拌麦麸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晾凉入药者。
酒桑枝又称酒炒桑枝。为桑枝片用酒淋洒,微闷,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增强祛风通络之功。
【商品名】:桑枝、桑条,以枝条肥嫩、干燥、断面呈黄白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炮制方法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
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麸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