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X 寻骨风(附:丝瓜络)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2
声望
36
shxgb-x.jpg

[来源]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带根全草或根茎。

[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黄色绵毛。茎细长,具纵沟。叶互生,卵形或卵圆状心形,长3~10cm,宽3~7.5cm,先端尖或钝,其部心形,全缘;叶柄长1.5~4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4cm;苞片1,卵圆形,长约5mm;花被弯曲,上端烟斗状,内侧黄色,中央紫色;雄蕊6,花药贴生于蕊柱周围;子房下位,6室,花柱先端6裂,蒴果椭圆状倒卵形。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根茎 呈细圆柱形,长40~50cm,直径约2mm,外表浅棕红色至黄赭色,有纵皱纹,节处有须根或点状根痕。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淡棕色。全草茎细长,外被白色绵毛。气微香,味微苦。

[采集地] 成都市中药材公司。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跌打伤疼痛等。亦可用于胃痛、牙痛。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
寻骨风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 用于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处方用名】寻骨风 巡骨风(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丝瓜络:及葫芦科草本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网状纤维(维管束)。性味甘,平。归肺、胃、肝经。功能通利经络,适用于筋骨酸痛,胸胁疼痛,乳痈肿痛等症。一般用量 一钱至三钱 ,煎服。
 
t0108902d8a578d5fa0.jpg
t012b6d72a5fa71135c.jpg
t01c607e480153efe6d.jpg

寻骨风,别名:穿地筋、毛风草、猫耳朵草、毛香、黄才香、猴耳草、白毛藤、烟袋锅、绵毛马兜铃,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本;根细长,圆柱形;嫩枝密被灰白色长绵毛,老枝无毛,干后常有纵槽纹,暗褐色。叶纸质,卵形、卵状心形,顶端钝圆至短尖,基部心形,基部两侧裂片广展,边全缘,上面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色或白色长绵毛,顶端短尖,两面被毛与叶相同;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狭,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圆形,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暗褐色,密被细绵毛或毛常脱落而变无毛,种子卵状三角形,背面平凸状,具皱纹和隆起的边缘,腹面凹入,中间具膜质种脊。花期4-6月,果期8-10月。
 
t0168f79367c88a9e3c.jpg

形态特征
t016491b820b8a61a24.jpg
寻骨风木质藤本;根细长,圆柱形;嫩枝密被灰白色长绵毛,老枝无毛,干后常有纵槽纹,暗褐色。叶纸质,卵形、卵状心形,长3.5-10厘米,宽2.5-8厘米,顶端钝圆至短尖,基部心形,基部两侧裂片广展,湾缺深1-2厘米,边全缘,上面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色或白色长绵毛,基出脉5-7条,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2-5厘米,密被白色长绵毛。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5-3厘米,直立或近顶端向下弯,中部或中部以下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或长卵形,长5-15毫米,宽3-10毫米,无柄,顶端短尖,两面被毛与叶相同;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1-1.5厘米,直径3-6毫米,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狭,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圆形,直径2-2.5厘米,内面无毛或稍被微柔毛,浅黄色,并有紫色网纹,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边缘浅3裂,裂片平展,阔三角形,近等大,顶端短尖或钝;喉部近圆形,直径2-3毫米,稍呈领状突起,紫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密被白色长绵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钝圆,边缘向下延伸,并具乳实状突起。

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5厘米,直径1.5-2厘米,具6条呈波状或扭曲的棱或翅,暗褐色,密被细绵毛或毛常脱落而变无毛,成熟时自顶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状三角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背面平凸状,具皱纹和隆起的边缘,腹面凹入,中间具膜质种脊。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草丛、山坡灌丛及路旁。
t01f2ae4bfb606cbc47.jpg
寻骨风

地理分布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贵州等地。

分类学
寻骨风,别名:穿地筋、毛风草、
t0157ba92413844866c.jpg
寻骨风猫耳朵草、毛香、黄才香、猴耳草、白毛藤、烟袋锅、绵毛马兜铃,拉丁文名: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寻骨风,

属下种类
寻骨风(植物名实图考)穿地筋、毛风草、猫耳朵草(江苏、河南),
t01f9e459773363c060.jpg
寻骨风毛香(江苏徐州),黄才香(江苏苏州),猴耳草(河南),白毛藤、烟袋锅(山东),绵毛马兜铃(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图版49:1-4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in London Journ. Bot. 17: 300. 1879: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362. 1891; Diels in Bot. Jahrb, 29. 310. 1900: Pampn. in Nuov. Giorn. Bot. Ital. n. ser. 17: 258. 1910;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Pl. Wils 3: 324. 1916; Levl. Cat. Pl. Yunnan 13. 1915; Hand. -Mazz. Symb. Sin. 7 (2) : 247. 1931. --A. setchuenensis Franch. var. holotricha auct. non Diels Pavolini in Nuov. Giorn. Bot. Ital n. ser. 15: 437. 1908.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全株药用,性平、味苦,有祛风湿,通经络和止痛的功能,治疗胃痛、筋骨痛等。

t014f4654af12a2a8b4.jpg
寻骨风药名:寻骨风。

别名:清骨风、白面风、黄木香、猫耳朵、毛凤草、毛香、白喉箭、白毛藤、白毛屯、穿地节、穿地筋、地丁香、鹅子草、肺经草光斑鸠、猴耳草、黄才香、鸭娃根。

药材基源:本品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Ary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根茎。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辛;苦;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脘腹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腹痛,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浸酒。
t0159e29b4261699af3.jpg
寻骨风

【注意】

1、《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2、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肾病患者忌用。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根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约2mm,少数达5mm。表面棕黄色,有纵向纹理, 节间纹理,节间长1-3cm。质韧而硬,断面黄白色。茎淡绿色,直径1-2mm,密被白色绵毛。叶皱缩卷曲,灰绿色或黄绿色,展平后呈卵状心形,先端钝圆或短尖,两面密被白绵毛,全缘。质脆易碎。气微香,味苦、辛。全草以叶色绿,根茎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棕色,有多细胞非腺毛。粗的根茎有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个相聚,石细胞类圆形,壁较厚。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断续环状。维管束3-8个放射状排列,大小不等。束间形成层明显。导管直径20-105μm。皮层偶见近圆形或长圆形的石细胞,直径50-64μm,壁较厚;髓部有近圆形木化细胞,壁略厚。本品薄壁细胞含簇晶,直径8-60μm。

【理化鉴别】取本品1g,加10%氨水浸泡过液,滤过。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后,用乙醚萃取,乙醚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作试样溶液,以马兜铃酸A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苯-丙酮-甲醛(8:2:0.5)展开,日光下马兜铃酸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显黄绿色荧光。

化学成份

根茎含有尿囊素(allantoin),马兜铃内酯(aristolactone),绵毛马兜铃内酯(mollislacto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9-乙氧基马兜铃内酰胺(9-ethoxyaristololactam)和9-乙氧基马兜铃内酯(9-ethoxyaristo-lactone)。茎叶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和D,香草酸(vanillicacid),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6-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6-methoxyaristololactam),棕榈酮(palmitoe),正三十醇(n-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和硬脂酸(stearicacid)。

药理作用

1.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绵毛马兜铃挥发油及提出的总生物碱对
t01748cb3442f3d557b.jpg
寻骨风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非生物碱部分无效,冷浸剂经乙醇沉淀1次所得的制剂对蛋清性及甲醛性关节炎均有效果,但如沉淀两次,并经高压灭菌者即失去作用。

2.抗肿瘤作用:全草的粉末混于饲料中喂食小鼠,对艾氏腹水癌和腹水总细胞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艾氏癌皮下型瘤亦有明显效果。煎剂内服也有效。经初步分析,有效成分似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受热不被破坏。

【毒性】小鼠每天服煎剂15及30g/kg,连服7天,未见异常。但用含10%全草粉的饲料喂养之小鼠,体重有降低,可能因饲料量不足所致。家兔每天灌服煎剂5g/kg,连服24天,未见异常,尿内也未发现蛋白质,红、白细胞与对照组也无显着差别。

实用附方

1.寻骨风酒(《南京民间草药》),主治筋骨疼及肚痛。

2.治风湿关节痛方(《江西民间草药》),主治风湿关节痛。

①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将寻骨风制成多种剂型使用。一流浸膏:每20毫升相当于原生药5钱,每日20~40毫升,分2~3次饭后服;二浸膏片:每片0.3克(相当于生药3.75克),每日6~12片,分2~3次饭后服;三注射液:每2毫升含寻骨风总生物碱20毫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对风湿性关节炎一般4周为一疗程;对风湿热、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后停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以3个月至半年为一疗程。

t01b7c25c94097e7191.jpg
寻骨风总计观察306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2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痊愈20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者68例,症状减轻并有关节功能改善者143例,无效75例;有效率75.5%。又据141例风湿性关节炎和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结果,用药2周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5%。实践中观察到,活动性风湿多数在用药1周内症状体征就有改善,血沉在1~2周内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2~3周内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在1~2周内疼痛减轻,1~3月关节肿胀改善,部分强硬的关节活动度增大。治程中发现,有些活动性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开始服药时有疼痛加重的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过的患者反应较重,并且延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停用激素有关)。一部分已发生关节强硬的患者,服药后先是疼痛加重(个别还有关节发热和发痒感),其后逐渐减轻,且活动度亦逐渐增加。

因此,对风湿 性关节炎开始服药1周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2~3周内疼痛加重者,应视为治疗有效的征象,不能以为无效而停药。副作用: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不思食,头晕痛,乏力,心慌,咽干等,一般仍宜坚持用药。但对少数病变发展迅速,汗出甚多,阴液亏损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

②治疗胃痛:取寻骨风根3钱煎服,或将生药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剂,服至痊愈。治疗各种胃痛400多例,效果尚可。如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6剂后疼痛即止。数月未发。

③治疗钩蚴皮炎:每次用寻骨风0.5~1两,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
t01ee2102ebb407424f.jpg
寻骨风稍凉后用纱布蘸洗患处。一般初起者洗搽1次即退,较重者经治1~2次亦可退肿止痒。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散风痹,通络,治骨节痛。

2.《南京民间药草》:全草浸酒服,治筋骨痛及肚痛。

3.《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风湿关节痛。

选方

1、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25克,五加根50克,地榆25克。 酒水各半,煎浓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2、治疟疾:寻骨风根长约四市寸,剪细,放碗内,加少量水,放饭上蒸出汁,分三次连渣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最后一次在疟发前二小时服下。(《江西民间草药》)

3、治痈肿:寻骨风50克,车前草50克,苍耳草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t01598ba8f6c430d841.jpg
寻骨风

4、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

5、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6、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7、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8、用治睾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
 
t012b08a5179513476d.jpg
t01ce1ceb32ac0ceaa9.jpg
t01f0f8ea85277f5e56.jpg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又名天萝筋(《脉因证治》),丝瓜网(《医林纂要·药性》),丝瓜壳(《分类草药性》),瓜络、絮瓜瓤(《广州植物志》),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筋(《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丝瓜布(《四川常用中草药》)。原植物粤丝瓜又名:棱角丝瓜。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
 


t01f7159ff143a673d9.jpg
t010b6c22daca8a4503.jpg
t01b60cc9be65c3bb75.jpg
t011ae0414190585c44.jpg

信息
概述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又名天萝筋(《脉因证治》),丝瓜网(《医林纂要·药性》),丝瓜壳(《分类草药性》),瓜络、絮瓜瓤(《广州植物志》),天罗线(《药材资料汇编》),丝瓜筋(《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丝瓜瓤(《河北药材》),千层楼(《湖南药物志》),丝瓜布(《四川常用中草药》)。原植物粤丝瓜又名:棱角丝瓜。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

丝瓜当中的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所含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b1,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1]

植物相关
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须通常3裂。叶片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雄花的总状花序有梗,长10~15cm,

花瓣分离,黄色或淡黄色,倒卵形,长约4cm;雌花的花梗长2~10cm;果实长圆柱形,长20~50cm,直或稍弯,下垂,无棱角,表面绿色,成熟时黄绿色至褐色,果肉内有强韧的纤维如网状。种子椭圆形,扁平,黑色,边缘有膜质狭翅。花果期8~10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中药属性
药材概述


【别名】丝瓜筋、丝瓜布。天萝筋、丝瓜网、丝瓜壳、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瓤、千层楼。丝瓜络的图片(20张)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实的维管束。

【采制】夏、秋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性状】 药材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入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2]

【功效分类 】

祛风药;通络药;清热药;凉血止血药

【配伍应用】治痹痛、拘挛、麻木,与桑枝、忍冬藤、苡仁、地龙同用;治气滞胀痛,与枳壳、橘络、桔梗、青皮等同用。

药材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丝瓜络,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药材基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采收储藏
秋季果产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

资源分布
丝瓜络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江西所产者质量为好。丝瓜布主产江西。

炮制方法
1.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

2.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麸皮拌炒至黄色为度,丝瓜络取出,筛去麸皮。

3.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候冷取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