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白薇

人参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904
获得点赞
850
声望
113
年龄
43
白薇





Radix Cynanchi Atrati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白薇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常单一不分枝,被短柔毛,具白色乳汁。叶对生,宽卵形至椭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具短柄。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深紫色,直径1~1.5cm,花萼5深裂,被密细柔毛,花冠5深裂,副花冠裂片5,与蕊柱几等长,并围绕于其顶端。雄蕊5;花药顶端具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蒴果单生,具多数顶有白色绢质毛的种子。花期5~7月,果期6~8月。

[药材性状] 根茎粗壮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附件

  • 29.8 KB 查看: 119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邪入营血、身热经久不退,肺热咳嗽,以及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等症。
白薇既能清实热,又能清虚热,故能治疗上述诸症。在临床上,一般用于清虚热者居多,常与青蒿、银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热咳嗽,可与前胡、枇杷叶等同用。此外,本品还有利尿作用,可用治小便赤涩热痛。
【处方用名】嫩白薇、香白薇(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白薇是一味清血热的药物,与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等的功效相近,都能用于清虚热,故这四味药之间,经常配合应用。但本品长于清解,能透邪外达,这一点与青蒿相似;而银柴胡、地骨皮仅能清血热于内,不能透达血热于外。本品又能清泄肺热,可用治肺热咳嗽,这一点与地骨皮相似;而银柴胡、青蒿则无此作用。又白薇尚有利尿作用,尤为它的特点。
【方剂举例】白薇汤《本事方》:白薇、当归、人参、甘草。
治产后血虚发热晕厥,亦治一般虚热。
 
白薇味微苦,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益阴。常用于治疗虚热低烧,例如:
1.热病伤阴的低热:温热病恢复期,高热虽退,但因高热期中伤耗阴津,正气不易立即恢复,故常有余热未尽的低热出现,症见口渴、夜热早凉、下午低热、食欲不振等,可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参、花粉等同用。
以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另外,白薇也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证的高热。因为白薇主入阳明经(兼入冲、任二脉),能凉血清热,益胃、生津,是治温热病的良药,可与生地、元参、生石膏、赤芍、知母、丹皮、大青叶、连翘、广犀角等同用。即使是温病初起,兼见舌红、口干,伴有头昏、怕风者,也可用本品配入辛凉解表剂(如金银花、牛蒡子、薄荷、菊花等)中应用。
2.胎前、产后的烦热:妇女妊娠烦热、遗尿、小便热痛等症,本品能入冲、任二脉,清血分之热,故可用本品配合白芍、黄芩、黄柏等同用。产后因失血过多而致血虚发热,烦乱、呕吐者,可用本品配竹茹、藿香、青蒿、陈皮等同用。
根据本品能入任脉的经验,我对于血热尿赤淋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本品,每收良好效果,请作参考。
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治热在骨间,可将邪热由阴分引至气分而使其外出。白薇清肌胃虚热,治原因不明的低热,兼清冲任血热。
白薇除血热,偏用于解毒治疮,并能敛合疮口。白薇除血热,偏用于退虚热。
用量一般为4.5~12克。重病可用至15克。
血分无热及肠胃虚寒、大便泄泻者勿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白薇味苦咸,性寒,人肺、胃、肾经。其有清虚火、除血热等多种作用,为治疗阴虚内热,肺热咯血,大出血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之要药,并可治风温灼热多眠、温疟等。
最早用白薇的方剂见于《金匮要略》,该书“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之“竹皮大丸”(生竹茹、石膏、桂枝、甘草、白薇),有“安中益气”之功,方中即用此药。尤在泾对此方颇有中肯的分析:“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上逆也。竹茹、石膏甘寒靖胃;桂枝、甘草辛甘化气;白薇性寒入阳明,治狂惑邪气,故曰安中益气。”此方殆用白薇治疗血虚烦乱,以其能利阴气,清血热也。后世“白薇汤”,擅治妇人“郁冒血厥”,方由白薇、当归、人参、甘草组成,其用白薇至为精当,盖血虚则阳热上冒,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以致厥。方中人参益气,当归养血,以补不足,尤堪咸寒之白薇,清热安中而抑阳亢,斯郁冒可除,血厥可愈。
白薇不仅可用于杂病,亦可用治热病,盖以其在清热中寓有透解之意。《通俗伤寒论》之“加减葳蕤汤”(五竹、生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甘草、红枣),为治疗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之良方,方用玉竹、炙草、红枣滋养营阴,以益汗源;葱、豉、薄荷达表透邪;白薇轻清凉解,确属轻灵有效。白薇能人血分,按照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之层次,用药或表或清之次第,凡病在卫气阶段,似不宜早用。经验所及,用白薇的着眼点有:①肺热较重。白薇能清肺金,凡以肺热咳嗽(特别是久咳)或咳嗽痰中带血为主症者可以用之。②热病后余热未清可以用之。③阴虚外感证早期亦可用,但必与养阴、透解之药同用。
《别录》载白薇“疗伤中淋露”,《本草经疏》释曰:“《别录》疗伤中淋露者,女子荣气不足则血热,血热则伤中,淋露之候显矣。除热益阴,则血自凉,荣气调和而前症自瘳矣。”此药能人冲任,以清血海伏热,故对月经先期及漏下等症,凡属胞宫伏热者,均可酌用,近代名医程门雪先生治不明原因之发热,用白薇与鹿角相伍;配伍巧妙。从白薇入冲任,鹿角通督脉,二味并用,能燮理阴阳的角度来理解,觉得别有悟境。朱老治低热证,腰酸肢楚,头晕神疲,妇女可见月经不调,带下频仍,属肾虚为主者,恒以白薇与生地、巴戟天同用,随症加用不同的药物,其意亦在于燮理阴阳。而对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当戕敛虚火,平调阴阳,从调理冲任着手,以白薇、白芍、牡蛎、仙灵脾、女贞子、盐水炒知柏等,组合成方,多能收较佳之效。
朱老擅治痹证,无论是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凡属热证或寒热错杂证,见低热缠绵、午后较甚,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来较数者,每于辨证论治方中,加用白薇、秦艽、葎草,其退热较速,痹痛亦随之缓解。夏秋间湿热为患者多,有运用苦泄、辛开、淡渗、芳化诸法后,诸恙均退,惟后期低热缠绵,周身困倦,纳谷不香,示湿热伤阴,余邪留恋,朱老每取白薇、石斛、豆卷同用,对于摒退低热,促进消化功能之恢复,有所助益。
[病案举例1l
卫×,女,34岁,教师。流产后体气未复,即行工作,经常头眩神疲,口干心烦,低热掌炕,夜寐不实,多梦纷纭,腰酸腿软,带下绵注,经行量多。苔薄质微红,脉弦细带数。此冲任伤残、肝肾亏损、虚热逗留之征;治宜养肝肾,益冲任,清虚热,
白薇、仙灵脾各12克,生地黄20克,甘杞子10克,夜交藤30克,生白芍、女贞子、炙龟板各15克,甘草6克。6剂。
二诊:低热渐清,口干心烦趋平,腰酸带下轻减。苔薄脉细。肝肾之阴稍充,冲任亏损渐复,宗前法继进之。上方生地黄改为熟地黄15克,加紫河车8克。6剂。
三诊:精神渐振,自觉爽适,苔薄脉细,再予养肝益肾,以善其后。
甘杞子、女贞予各12克,生白芍、制黄精各15克,紫河车、仙灵脾、当归身各10克,甘草6克。6剂。
[病案举例2]
秦×,女,42岁,工人。3年前四肢小关节肿痛,时轻时剧,继则低热缠绵,逗留在37.5~38℃之间,血沉98毫米/60分,类风湿因子阳性,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迭进中西药物,尚未控制其活动。目前低热未已,口子,晨僵明显,小关节对称性肿胀变形,艰于活动,颇以为苦。苔薄腻、质红,脉弦细。寒湿袭踞经脉,痹闭不利,蕴久化热。治宜蠲痹通络,养阴泄热。
生地黄45克,白薇、川石斛各15克,秦艽、乌梢蛇、地鳖虫各10克,炙僵蚕、广地龙各12克,青风藤30克,甘单6克。6剂。
二诊:药后低热挫降,关节僵肿稍退,此佳象也。苔薄尖红,脉弦细。药既奏效,毋庸更张,进治之。上方继6剂。
三诊:阴损见复,低热已清,关节肿痛续见减轻,改予益肾蠲痹丸治之。每服6克,日2次,食后。
两月后复查血沉为16毫米/60分,类风湿因子已转阴,嘱其继服上丸2个月以巩固之。丰年后随访,已临床治愈,恢复工作。
【朱步先整理】
 
白薇不认识,看来挺适合我的病症,不知道浙南山区有没有。先顶上来。
 
【出处】
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白薇,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三月采根,阴干用,今云八月采。
3.《本草乘雅半偈》:根似牛膝而细,长尺许,色黄微白,芳香袭人者,白薇也;色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
4.《增订伪药条辨》:白薇,产山东者,根皮赤黄色,内白黄色,形类牛膝,实心,头下有细须根,短而

【拼音名】Bái Wēi

【英文名】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Root of 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of Versicolorous Swallowwort

【别名】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白龙须、龙胆白薇、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atratum Bunge [Vincetoxi-cum atratum(Bunge) Morr. Et Decne.]2.Cynanchum uersicolor Bunge[Vincetoxicum versicolor Decne.]
采收和储藏:栽种2-3年后,在早春、晚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
1.白微又名: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根长达20cm以上,直径2-3mm,外皮土黄色。茎直立,绿色,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5-10cm,宽约3-7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尤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侧脉6-7对。花多数,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伞花序;无总花梗,花深紫色,直径约10mm;花萼绿色,5深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幅状,5深裂,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先端具一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大;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长5-9cm,直径5-15m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长约4mm;种毛白色,长约3cm。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蔓生白薇,与白薇相似,区别在于植物体不具白色乳汁,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叶质地较薄。花小,初黄绿色,后渐变为紫色,花冠裂片内面被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
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直立白薇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
2.蔓生白薇,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栽培】
1.气候土壤:宜温和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
2.整地:冬季或早春翻地,深20-25cm;碎土耙平后作畦,宽1.5-2m,高15-20cm,畦沟宽30cm。苗床宜精耕细作,疏松土壤,作成1-1.4m宽的床地。
3.种植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法两种,3-4月中旬为播种适期。
3.1.直播法:点播或条播。点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开穴,每穴播下种子6-8粒,播后覆盖薄土。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3-4分。
3.2.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10-12cm,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条沟,覆细土2-3分,再盖草木灰一层,灌水湿润。幼苗高达10-12cm时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后须灌水。
4.田间管理:幼苗生长过密,必须进行间苗。将细小、瘦弱、密生的苗拔除。直播的,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松土除草,以后再进行3-4次。移植的,在成活后松土除草3-4次,同时培土。经常注意灌水,特别在夏季,5、6月份,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1-2次,可用人粪尿或豆饼水,兼施过磷酸钙与草木灰。除留种外应摘除花茎,防止开花。

【性状】
性状鉴别1.白薇 根茎多弯曲,粗短,有结 节,直径0.5-1.2cm;顶端有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有短的茎基,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须根。根圆柱形,略弯,形似马尾,长5-25cm,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具细纵皱纹或平滑,质脆,昀折断,断面平坦;皮部发达,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2.蔓生白薇 根茎及残存的茎基均较细,根多弯。以根粗长,条匀、色黄棕者为佳。
显微鉴别:(1)白薇根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皮层宽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细胞壁厚。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径向延长。皮层有乳汁管,有时可见石细胞。维管束双韧型。髓部有石细胞散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2)蔓生白薇 根及根茎横切面:根与白微相似。根茎皮层无乳汁管,有的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并有石细胞存在。

【化学成份】白薇根中含C囹自体式:直立白薇式( cynatratoside) A、 B、 C、 D。E[1]、F[2」白前甙(glaucoside)C、H[2],还含白前甙元(glaucogenin) A[2]和直立白微新甙(atratoside)A、B、C、D[3]。 蔓生白薇根中含有C21甾体甙蔓生白薇甙(cynanversicoside)A、B[4]、C、D、E[5],蔓生白薇新甙(neocynanversicoside)和白前甙(glaucoside) H[6]。

【药理作用】白薇油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同时有解毒、利尿作用。对心脏的作用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缩作用增强,心率变慢,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抗菌作用本品还有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取本品在荧光灯下观察,外表显褐紫色荧光,断面皮部显蓝色荧光。

【炮制】
1.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zi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已至申,出用。
3.《纲目》:酒洗用。

【性味】味苦;咸;性寒

【归经】肺;胃;肝

【功能主治】清热益阴;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主治温热;身热斑疹;潮热骨蒸;肺热咳嗽;产后虚烦;热淋;血淋;咽喉肿痛;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贴;或用鲜品捣烂敷。

【注意】
血分无热、中寒便滑、阳气外越者慎服。
1.《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2.《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附方】芍药汤〈圣济总录〉;白薇汤〈圣济总录〉;白薇汤〈全生指迷方〉;龙骨汤〈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白薇,《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妇人,以《本经》疗伤中下淋露故也。
2.《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白薇,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按张仲景治妇人产中虚烦呕逆,安中益气,竹皮丸方,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性寒,乃阳明经药也。徐之才《药对》言白薇恶大枣,而此方又以枣肉为丸,盖恐诸药寒凉伤脾胃尔。朱肱《活人书》治风温发汗后身犹灼热,自汗身重多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萎蕤汤中亦用之。孙真人《千金方》,有诏书发汗白薇散焉。
3.《本草经疏》:白薇,《本经》所主诸证,皆由热淫于内之所发。《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此药味苦咸而气大寒,宜其悉主也。《别录》疗伤中淋露者,女子荣气不足则血热,血热则伤中,淋露之候显矣,除热益阴,则血自凉,荣气调和而前证自瘳也。水气亦必因于湿热,能除热则水道通利而下矣。终之以益精者,究其益阴除热功用之全耳。妇人调经种子方中往往用之,不孕缘于血少血热,其源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胜而内热,内热则荣血日枯,是以不孕也。益阴除热,则血自生旺,故令有孕也。其方以白薇为君,佐以地黄、白芍药、当归、苁蓉、白胶、黄柏、杜仲、山茱萸、天麦门冬、丹参,蜜丸久服,可使易孕。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多加白薇主之,则易瘳。凡治似中风证,除热药中亦宜加而用之良。天行热病得愈,或愈后阴虚内热,及亲热未除者,随证随经应投药中宜加之。
4.《本草述》:主治瘛xi虚烦。白薇,《别录》乃谓大寒,与《本经》气平悬殊,似有未当。盖治伤中淋露,非纯任苦寒之味所能奏功也。试观治女子宫冷不孕,有白薇丸二方,更胜金丸、秦桂丸中俱用之,且既谓之治宫冷矣,犹然投大寒之味乎,在治法必不尔也。即胎前遗尿方有白薇散,止白薇、白芍二味等分,岂用白芍以收阴,乃同于大寒之味以泻乎?苦寒本能亡阴,是亦知其不然也。更以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亡血发厥郁冒等证,投白薇汤,是盖因血虚而并伤气也,用白薇、当归各六钱,人参半之,又甘草较参半之,然则是证之用白薇,同于当归诸味以疗虚证者,犹得谓取其大寒乎?只此一证言之,则所云大寒,在《别录》亦为不察矣。
5.《本草新编》:白薇功用,善能杀虫,用之于补阴之中,则能杀劳瘵之虫也。用之健脾开胃之中,则能杀寸白蛔虫也。以火焚之,可以辟蝇而断虱。以水敷之,可以愈疥而敛疮也。
6.《本经逢原》:白薇,治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有白薇芍药汤,取其有补阴之功,而兼行手太阴,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虚寒不禁之比也。
7.《本草正义》:白薇之性,《本经》谓之平,而主治皆温热之邪,则平当作寒,《别录》乃作大寒,当有所本。考《金匮》竹皮大丸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为寒是其确证。凡若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盖于清热之中,已隐隐含有养阴性质,所以古方多用于妇女。而《别录》有利阴气益精之文,盖亦实有滋阴益精之效力,初非因其能清热而推广言之也。陶隐居称其治惊邪风狂,则邪热去而阴精充,斯正气自旺,亦实有其理,非荒诞之空言可比。此则白薇之寒凉,既不嫌其伤津,又不偏于浊腻,诚清热队中不可多得之品。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亲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8.《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9.《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10.陶弘景:疗惊邪,风狂,zhi病。
11.《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12.《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赤涩、肺热咳嗽等证。
1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14.《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摘录】《中华本草》
 
概述:本品为萝摩科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 versicolor Bge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断,生用。

别名:美骨、白幕、薇草、龙胆白薇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失眠,肺热咳血,温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温痛,瘰疬。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脾胃虚寒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临床应用:

1.白薇散(《冉雪峰大同方剂学》载小品发方)治伤寒2日不解等症:白薇90g,麻黄2.1g(去节),杏仁(去皮煎熬)、贝母各1g。上4味,捣散。酒服1,厚覆取汗出愈。方中白薇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为君药。

2.白薇丸(《医部全录*目门》)治漏睛脓出:白薇15g,防风、蒺藜、石榴皮、羌活各9g。为末,米粉糊丸,梧子大,每服20丸,白汤下。方中白薇清热凉血,解毒疗疮,为君药。

3.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吐:生竹茹0.6g,石膏0.6g,桂枝0.3g,甘草2.1g,白薇0.3g。上5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1丸,日3夜2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0.3g。方中白薇清热,为臣药。
 
【出处】《本经》

【拼音名】Bái Wēi

【别名】葞、春草(《尔雅,),芒草(《尔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经集注》),白幕、薇草、骨美(《别录》),龙胆白薇(《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萝蘑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原形态】
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牛角胆草、苦胆草、羊奶子、山烟、百荡草、老龙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节节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6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长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的1/3。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化学成份】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①《雷公饱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巳至申,出用。
②《纲目》:酒洗用。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大寒,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咸,气温,无毒。
④《本草备要》:苦咸,寒。

【归经】
入肺、胃、肾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①《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②《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疗惊邪,风狂,庢病。
④《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虚烦。
⑥《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
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附方】
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白薇三钱,葎草果实三钱,地骨皮四钱,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⑨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⑾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摘录】《*辞典》
 
【拼音名】Bái Wēi

【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

【别名】白马尾

【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味】苦、咸,寒。

【归经】归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4.5~9g。

【摘录】《中国药典》
 
为萝藦科草本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的根。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治:阴虚内热、外感热病发热、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内服:3~12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直立白薇的根中含有白薇素(Cy- nanchol)、挥发油、强心甙。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半身不遂白薇15g,泽兰10g,穿山甲6g,水煎服。治疗3例,效果满意。〔广东中医1962;(9):31〕
2. 治疗血管抑制性晕厥白薇30g,党参 15g,当归15g,炙甘草6g,水煎服。治疗11例,治愈9例,全部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5):304〕
方剂选用:
1. 治疗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2. 治疗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3. 治疗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4. 治疗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5. 治疗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
配伍效用:
白薇配伍刺蒺藜 白薇凉血益阴、退热除蒸;刺蒺藜散风明目、疏肝解郁、下气行血。二者合用,有清热平肝、凉血行血、疏风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肝经风热上扰以及血虚肝旺、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头晕、头胀、目眩、失眠、多梦等症。
白薇配伍地骨皮 二者皆清热凉血,入血分退热除蒸。但白薇走阳明经,泄胃热透邪外出;地骨皮走太阴经,清肺热除热于内。二者伍用,清里透表并用,共奏凉血除蒸之功效,用于治疗潮热、骨蒸、午后发热等因营阴不足而致者。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本草经疏》)
“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本草经集注》)
【医家论药】
“白薇功用,善能杀虫,用之于补阴之中,则能杀劳瘵之虫也。用之健脾开胃之中,则能杀寸白蛔虫也。以火焚之,可以辟蝇而断虱。以水敷之,可以愈疥而敛疮也。”(《本草新编》)
“白薇,治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有白薇芍药汤,取其有补阴之功,而兼行手太阴,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虚寒不禁之比也。”(《本经逢原》)
“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盖于清热之中,已隐隐含有养阴性质,所以古方多用于妇女,而《别录》有利阴气益精之文,盖亦实有滋阴益精之效力,初非因其能清热而推广言之也。……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余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本草正义》)
“妇人调经种子方中往往用之,……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多加白薇主之,则易瘳。凡治似中风证,除热药中亦宜加而用之良。天行热病得愈,或愈后阴虚内热及余热未除者,随证随经应投药中宜加之。”(《本草经疏》)
 
谢谢管理员的资料。我今在一处山上看到和白薇相似的植物。听他们说这是药,看似和照片像。有空再深入考察。
 
想问一下各位同道我用白薇治疗阴虚火热 的病人出现呕吐去掉就不吐啦曾治一例更年期+子宫脱垂用补中益气加白薇先呕吐后驱之用其他治阴虚药知柏则吐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