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Q 秦皮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3.jpg
4.jpg
白蜡树




Cortex Fraxini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 Fraxinus stylosa linge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植物形态] 乔木,高10cm左右。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宽卵形或倒卵形,顶端一片最大,长4~11cm,宽4~6cm,尾状渐尖或少有圆珠笔钝,边缘具钝齿,叶背沿叶脉有褐色柔毛;小叶柄对生处膨大。圆锥形,花小;雄性花两性花异株,通常无花瓣;花轴节上常有淡褐色短柔毛;花柱短,柱头浅裂2叉状。翅果扁平,倒披针形,翅长于果。花期5~6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 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本品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2. 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处方用名】秦皮、北秦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秦皮与黄连皆有治热痢、消目赤肿痛的功效,但黄连苦寒清热之力较大,且能泻心火,止呕除烦,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秦皮则性涩收敛,可用于湿热带下。
【方剂举例】秦皮散《证治准绳》:秦皮、滑石、黄连。
治风毒赤眼、痛痒涩泪,昏暗羞明。
 
秦皮味苦微涩,性寒。主要有两大作用:
1.清热治痢:对于湿热痢疾(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滑、夏秋之交为多),可用本品配黄连、黄柏、白头翁、木香、槟榔、白芍、当归、厚朴、枳实、茯苓等同用。
2. 清肝明目:肝经有热、上攻于目而致两目赤肿疼痛,目中发热,羞明怕日,眼生翳膜,迎风流泪等症,可用秦皮、滑石、黄连、各等分,研为细未,每次用五分,水煎数沸,去滓,取清液,俟温洗目(《证治准绳》秦皮散);或配合菊花、薄荷、桑叶、黄芩、木贼草、草决明等同用水煎内服。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等疾病有效,可使风湿病患者尿中的尿酸量显著增加。
白头翁治痢,偏于清热凉血,秦皮治痢偏于清热涩肠。
用量一般3~9克。
 
为木樨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 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小叶白蜡树Fraxinus bungeana DC.、秦岭白蜡树Fraxinus paxiana Lingelsh.、尖叶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var. 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 的树皮。
味苦,性寒,入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含马栗树皮素(七叶素,秦皮乙素,Aesculetin)、马栗树皮甙(七叶甙,秦皮甲素,Aesculin)等香豆精类及鞣质。
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秦皮素。
小叶白蜡树树皮含秦皮素(秦皮亭,Fraxetin)、秦皮甙(Fraxin)、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多种香豆精、鞣质、皂甙。
尖叶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莨菪亭(Scopoletin)、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p-benzoquinone)及微量的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alene amine)。
宿柱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三种香豆素、丁香甙(Syringin)和一种香豆素的多糖甙,即宿柱白蜡甙(Stylosin)。
药理作用:
1. 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腹腔注射和灌服秦皮乙素、马栗树皮甙均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对小鼠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秦皮素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可延缓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作用;本品尚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比可待因弱。
2. 抗炎作用腹腔注射秦皮乙素对大鼠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脚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表现为踝关节的肿胀减轻及消退加速,秦皮乙素对此两种病理模型的作用较水杨酸钠强。马栗树皮甙及秦皮甙能显著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对缓激酞引起者不起作用。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对紫外线照射豚鼠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前者的作用更强。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 10mg/kg 对角叉菜胶、右旋糖酐、5-羟色胺及组胺所引起的脚肿有抑制作用,对甲醛性脚肿也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对角叉菜胶性脚肿。马栗树皮素在大剂量时对角叉菜胶性脚肿也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甙能抑制大鼠棉球性肉芽肿。大鼠腹腔注射秦皮甙 10mg/kg 有抑制角叉菜胶、右旋糖酐、甲醛、组胺所致脚肿的作用,其作用较马栗树皮甙更显著,但抑制5-羟色胺和缓激肽所致脚肿的作用则比马栗树皮甙要弱。有报道指出,秦皮乙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3. 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腹腔注射秦皮乙素悬浊液和马栗树皮甙水溶液,对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还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实验证明:秦皮乙素对豚鼠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气管平滑肌及对抗组胺的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秦皮乙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而马栗树皮甙则使离体蟾蜍心脏略显兴奋。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给麻醉猫和兔静脉注射,能使之血压轻微上升,升压时对呼吸无明显影响。秦皮乙素对离体兔耳灌流无明显作用,但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有血管收缩作用。有报道指出,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白三烯(LTS)引起的血管收缩有保护作用。
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实验表明:秦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苦枥白蜡树皮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力和黄连相近。马栗树皮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奈瑟双球菌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素对链球菌、奈瑟菌亦能抑制。
秦皮对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6. 对尿量和尿酸排泄的影响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大鼠、家兔酚红排泄试验表明: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皮素均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对肾脏直接作用,即抑制了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所致。
7. 其他作用秦皮乙素对大鼠肝微粒体过氧化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1:2500)对兔离体肠肌和大鼠的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收缩幅度减小,弛缓期延长,频率减少。而七叶树甙对平滑肌的作用不明显。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秦皮12g,天竺黄 15g,百部12g,罂粟壳10g,甘草10g,水煎3次,浓缩成 100ml,或酌加白糖,制成糖浆。每日5次,饭前服。治疗30例,治愈22例,平均治愈时间10 天,好转6例,无效2例。〔四川中医1983;(5):26〕
2. 治疗细菌性痢疾a. 秦皮18g,水煎成40ml,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50例,(细菌培养成阳性者21例),治愈率为8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8.1天,21例细菌培养阳性者,在服药3天后,均转为阴性。〔赣医学报1959;(1):110〕
b. 秦皮素50~100mg/kg,分2~3次口服,5~6 天为1疗程。治疗儿童急性菌痢77例,有效率70%以上,剂量大者,细菌消失率较高。〔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9):30〕
c. 秦皮煎剂(每日用生药36g,分4次口服),治疗大便培养阳性的成人急性菌痢96例,疗效良好。〔中华医学杂志1957;(9):727〕
方剂选用:
1. 治疗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2. 治疗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配伍效用:
秦皮配伍黄连、滑石 秦皮清肝明目;黄连泻火解毒;滑石利湿清热。诸药伍用,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毒赤眼、痛痒涩泪、昏暗羞明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毒副作用:秦皮乙素及马栗树皮甙毒性均很低。小鼠口服马栗树皮素的半数致死量为2.39g/kg,小鼠口服马栗树皮甙的半数致死量为11.5g/kg。小鼠灌服马栗树皮素1g/kg,连续2周未见毒性反应。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皮素中毒时,出现镇静、惊厥、昏迷、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临床服用本品,口服秦皮煎剂,除个别人出现恶心、呕吐外,余无不良反应。
【医家论药】
“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癎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癎,退变蒸发热。”(《本草汇言》)
“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惜。”(《本草纲目》)
 
t01e2ea795e5fd355a5.jpg
t012b65474639a9972c.jpg
t01354e6dda17056713.jpg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涩,性寒。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形体特征
“苦枥白蜡树”,又名:梣木、苦枥木、石檀、苦树、盆桂、樊鸡木、秦木、秤星树、大叶栲、大叶白蜡树、花曲柳。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

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点为: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一对小叶不较其他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有花冠,花瓣线形,淡绿色。花期5月。果期9月。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秦岭白蜡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冬芽具锈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叶柄极短;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下面中部或其基部具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长大,顶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线状,渐向先端扩大为匙形;雄蕊与花瓣等高。翅果线状匙形,长2.5~3厘米。花期6月。生于山坡或沟岸。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t01c09139aa78a1ab61.jpg
秦皮

中药属性
药材来源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神农本草经》、陶弘景:秦皮,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疗目。《唐本草》:秦皮,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背,青色者是。俗见味苦,名为苦树。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纲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为名。人讹为桪木,又讹为秦木。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药材信息
药名:秦皮

汉语拼音:Qín Pí

英文名:CORTEX FRAXIN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F.Chinensis Roxb.var.rhynchopylla(Hance)Hemsl.]

2.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F.Chinensis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F.caudata J.L.Wu;F.Rhynchophylla Hance var.huashanensis J.L.WuetZ.W.Xie]

3.Fraxinus chinensis Roxb.[F.Chinensis Roxb.Var·rotundata Lingelsh.]

别名:岑皮(《淮南万毕术》),梣皮(《别录》),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药性论》),蜡树皮(《中药志》),苦榴皮(《全展选编·皮肤病》)。

性味:味苦,寒。
t01b2d5ec0785d1fc52.jpg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1]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洗。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剥取。晒干。切丝。生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

t01d8a429b032004b38.jpg
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有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及龟裂状沟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显微鉴别大叶梣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皮层较宽,纤维或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韧皮射线宽1-3列细胞;韧皮纤维束成层排列,每层2-10列纤维,纤维壁极厚,胞腔点状,纤维层中有时伴有石细胞。该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和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取药材少许,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检查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在素)

2.取粉末1g,加95%乙醇10ml,回流10min,滤过,取醇溶液2滴入试管中,
t0135c3ec2901a8ea7e.jpg
加水10ml稀释,在反射光下显天蓝色荧光(检查马栗树皮甙)。另取醇溶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3滴,呈暗绿色,再加氨试液3滴,以5倍水稀释,对光观察显深红色。(检查马栗树皮素) 

3.薄层色谱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皮素,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乙醇(3:4: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80℃干燥至恒重的秦皮甲素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必要时可微温加热,放冷,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30μl、50μl、70μl、90μl与110μl,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分别点成3~5cm的长条(据点样量的多少而定),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定位,分别刮取对照品条斑置具塞锥形瓶中。同时刮取同一薄层板下端与条斑等面积的硅胶G作为空白,置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各瓶均精密加入乙醇10ml,45℃水浴小心加热30分钟,放冷,滤过,取续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在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0μl,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点成5cm的长条,另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点于供试品条斑一侧间隔1。5cm处,作为对照。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刮取与对照品色谱中斑点相应位置上的供试品色谱中的条斑,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具塞锥形瓶中”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秦皮甲素的重量,计算,即得。

中医传承
实用选方
1.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100克,黄柏150克,黄连150克,秦皮150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2.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20克,生地榆、椿皮各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3.治腹泻:秦皮15克。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50克。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5.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15克,大黄10克。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6.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150克,丹皮100克,当归身50克。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5克,甘草2.5克,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8.治牛皮癣:苦榴皮50~100克。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9.治急性肝炎:秦皮9克 茵陈、蒲公英各30克 黄柏9克 大黄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10.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 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 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50克.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汤以滴眼中 须臾复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11.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 隐涩难开 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㕮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弹子大 同煎至八分 绵滤令净 乘热洗至冷 觉口中苦为度 药冷再暖 再次洗.(《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文献论述
1.《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2、《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癎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癎,退变蒸发热。

3.《淮南子》云: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秦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4.《神农本草经》:“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5.《本草纲目》:“梣皮,色清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有补也。”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