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古今药用要览
摘要对历代文献关于蝉蜕的功用、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等进行了分析概述, 对其药性
作用、适应病症、用量及炮制等做了一般归纳。
蝉蜕, 首载于《名医别录》, 原名蚱蝉壳,又名枯蝉, 一名伏虫育,《药性论》始有蝉蜕之名。后世又称为蝉退、蝉衣。为蝉科昆虫黑蚱
羽化后的蜕壳。收集后洗净搓碎用。味甘、咸,性凉, 入肝、肺经。为清疏肺、肝风热之品。具有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明目、祛风解痉
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发热、头痛及风热喉痛、声音嘶哑; 麻疹初期或疹出不畅及皮肤瘙痒; 风热目赤, 翳膜遮睛; 破伤风、
惊痫、小儿夜啼等证。蜩汉至唐代, 对于蝉蜕的功效、主治, 虽有论述, 但应用名方传世者不多。《名医别录》谓蝉蜕“主小儿痫, 女子生子不出。灰服之, 主久痢。”《药性论》又云:“主治小儿浑身壮热, 惊痫, 兼能止渴。”《本草拾遗》曰:“蜩撩退皮, 研一钱匕, 井花水服, 主哑病。”此间, 虽未有祛风止痒及明目的明确记载, 但治皮肤瘙痒与目疾已应用于临床, 如《姚僧坦集验方》用蝉蜕配炙蜂房等份, 为末, 酒调3 g 服, 日3 次。同书又以蝉蜕、薄荷等份, 为末, 酒调3 g 下,日3 次。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二方皆以蝉蜕为主, 配以祛风解毒或疏散风热之品。后者《世医得效方》、《古今医鉴》均名曰“蝉蜕散”,《景岳全书》谓之“二味消风散”。《眼科龙木论》五蜕散, 治内障。用蝉蜕、龙蜕(蛇皮)、凤凰蜕(花鸡卵壳)、人蜕(人指甲)、佛蜕(蚕蜕) 等份, 同烧作灰, 研细末。每服3 g, 热猪肝吃, 不拘时候, 日3 次。
宋至金元,《本草衍义》即明确提出“治目昏翳, 又水煎壳汁, 治小儿出疮疹不快甚良。”此时对于蝉蜕的应用有所发展, 方剂中配伍者颇多。《太平圣惠方》常以蝉蜕冠以方名, 称蝉壳散者即有五方。其一, 单用蝉蜕60 g, 微炒为末, 非时温酒下3 g, 以治头风眩晕。其二, 治小儿中风, 口眼歪斜。用蝉蜕、寒食白面等份, 研细, 以酽醋调为糊, 如患左斜, 右边涂之; 右斜, 左边涂之。候口正, 即将药洗去。其三, 治小儿咳嗽痰壅, 不欲乳食。蝉蜕(微炒)、桔梗、陈皮、人参、炙甘草各3 g, 半夏15 g。为细散, 每次2.5 g, 用生姜粥饮调下, 日3~ 5 次。其四, 治小儿鼻疳痒。以蝉蜕( 微炒)、青黛、蛇蜕皮灰、滑石、麝香各0.13 g, 为细散。每用绿豆大, 吹入鼻中, 日3次。又方蝉蜕散, 治风虫牙痛。用蝉蜕、蜂房、僵蚕、牛膝、草乌、荆芥、细辛、地松各等份, 研粗末。每用6 g, 以水一小杯煎, 漱牙, 冷则吐出。另方蝉壳丸, 治小儿疳痢久不愈, 日夜无度。用蝉蜕(微炒)、蜗牛壳、干漆(捣碎, 炒令烟出)、夜明砂( 微炒) 各013 g, 狗头灰019 g, 为末, 汤浸蒸饼为丸, 如绿豆大。1 岁每次1 丸, 以粥饮送下, 儿大随年加之。是书治疔疮之蝉蜕散, 以蝉蜕、白僵蚕各等份, 为细末。醋调涂四周, 留疮口, 俟根出稍长, 然后拔根出, 再用药涂疮。《博济方》蝉蜕散, 以蝉蜕、地骨皮、黄连、菊花、白术、苍术、牡丹皮、龙胆草各30 g, 甜瓜子250 g, 为末。每服415g, 食后、临卧瓜子、荆芥同煎汤调下。治时疾上攻, 眼目赤痛涩肿, 兼生翳膜。又方大明散,用蝉蜕、白蒺藜、羌活、荆芥穗、黄芪、乌蛇皮各等份, 同研细末。每服3 g, 酒调下, 日3次。治一切风毒气眼, 翳膜昏暗, 眼睛涩痛, 热泪时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翳膜遮睛亦常以蝉蜕组方, 如蝉花无比散、蝉花散等。《圣济总录》蝉壳汤, 治小儿痘疮入眼, 成翳膜。以蝉蜕为末, 每服2 g, 用水煎羊子肝汤调下,日3 次。又方蝉蜕饼子, 治目风冷泪。《小儿药证直诀》蝉蜕散, 以蝉蜕30 g, 猪悬蹄甲(罐内密封烧存性) 60 g, 研细, 入羚羊角细末013 g, 拌匀。每服013 g, 百日外儿115 g, 岁以上3~ 6 g, 温水调下, 日3~ 4 次, 夜1~2 次, 食后服。治斑疮入眼。并云, 半年以内者, 一月取效, 一年以外难治。《卫生家宝》蝉蜕饮, 治小儿吐利后而致脏虚慢惊, 手足时瘛瘲, 多睡, 眼上视, 乳食不进。蝉蜕、白僵蚕、川芎各15 g, 钩藤1 g, 蛇皮(炙) 6 g, 蜣螂5 枚(炙, 去头翅足) , 制附子115 g。为末, 每次6 g, 水60 m l, 煎至40 m l, 去渣, 分3 次温服。若急惊有热者, 去附子不用。清膈散, 用蝉蜕15 g, 滑石30 g, 为末, 水75 m l, 调药9 g, 煎去水, 用蜜10 m l 调下。以治胃热吐食。又方蝉花散, 治夏月大伤及诸般损伤, 疮口溃烂, 孳生蛆虫, 腐败恶臭。用蝉蜕15 g,蛇蜕(烧存性) 30 g, 青黛15 g, 细辛10 g, 为细末。每服9 g, 酒调下。该书蝉蜕散, 用蝉蜕、蛇床子、穿山甲、皂角刺、木鳖子各等份,为粗末。每用适量, 烧熏痔, 再用洗药, 以治痔漏。《幼幼新书》蝉蜕散, 治诸痫夹热。用蝉蜕、人参各15 g, 黄芩、茯神、升麻、牛黄各013 g, 天竺黄、牡蛎各3 g, 为末。每服115 g, 荆芥、薄荷汤调下。又方蝉蜕散, 治斑疮翳障, 眼不见光明。蝉蜕、蛇蜕(炙)、升麻、蒺藜、炒黄连、谷精草、大青叶、淫羊藿、威灵仙、井泉石各15 g, 朱砂、螺粉各013 g。为细末, 每服115~ 3 g, 蜜水调下。同书蝉壳丸,治小儿积热诸疾, 初冬壅热涎嗽。用蝉蜕、麝香、天南星各0115 g, 朱砂016 g, 全蝎1 个,为末, 烂饭为丸, 如粟米大。每服5~ 7 丸。蝉壳汤, 治小儿肺气不利, 咳嗽。用蝉壳(炒)、五味子、人参各30 g, 陈皮、炙甘草各15 g, 为细末。每服115 g, 姜汤调下。《本事方》龙齿散, 治小儿啼哭不止。以龙齿、蝉蜕(去头、足)、钩藤、羌活、茯苓、人参各等份, 为末。每
次3 g, 水50 m l, 煎至30 m l, 去渣, 温服。《海上方》治耳亭耳出脓。以蝉蜕15 g, 烧存性,入麝香115 g, 共为细末, 绵裹塞之, 以追出
恶物。《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用单味蝉蜕, 不以多少, 为细末, 敷于疮口上。治破伤风, 用之可使毒气自散。是书之蝉蜕膏, 用蝉蜕、当归、防风、炙甘草、川芎、荆芥穗、升麻各等份, 为细末, 炼蜜为丸, 每30 g 做40 丸。每服1 丸,煎荆芥汤化下, 不拘时候。本方具御风邪、辟
恶气、透肌肉、快疮疹之功, 以治疮疹不透。《医说》之羊肝丸, 用蝉蜕、夜明砂、木贼、当归各30 g, 羊肝120 g。前四味共研细末, 羊肝
煮烂, 捣如泥, 入药末, 拌和为丸, 梧子大。每服50 丸, 食后温水下。治肝经风热, 眼多赤膜及障翳。《儒门事亲》消风散, 用蝉蜕、白僵蚕、川芎、羌活、人参、白茯苓、陈皮、厚朴各30 g, 为细末。每服6 g, 茶清调下。本方有祛风化痰之功, 以治风痰风厥, 涎潮不利, 半身
不遂, 失音不语, 留饮飧泄, 痰实呕逆, 眩晕,口歪搐搦, 僵仆, 小儿惊悸狂妄, 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胁, 咽膈不通, 偏正头痛。《小儿痘
疹方论》快透散, 用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炙甘草各等份, 每服6 g, 水煎服, 以治痘疮出不快。同书之蝉菊散, 用蝉蜕、菊花各等份, 每
服6 g, 水60 m l, 入蜜少许煎, 乳食后, 量儿大小与之。以治斑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直指小儿方》蝉蝎散, 治慢惊风。用全蝎7 个, 蝉蜕6 g, 炙甘草715 g, 大南星1 个, 为末。每次115 g, 加生姜、大枣, 水煎服。若脏腑积热, 加薄荷。《仁斋直指方》治破伤风五七日未愈, 已至角弓反张, 牙关紧急。用蝉蜕(去头、足) 15 g, 为末, 用好酒一碗, 煎滚服之, 名曰秘传独圣散。本书道人开障散, 治目中翳障。用蝉蜕、蛇蜕、黄连各15 g, 绿豆30 g, 生甘草6 g。锉为细末, 每次6 g, 食后、临卧时水煎服。《澹寮集验方》单用蝉蜕30 g, 煎汤洗患处, 用于小儿阴茎忽肿, 可使痛止肿消。《活
幼口议》又以蝉蜕去翅足2 g, 为末, 与等量朱砂混匀, 蜜调与吮之, 用治小儿惊啼。《永类钤方》亦载用蝉蜕下半截为末, 初生小儿, 每服215 g, 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 称为蝉花散。《世医得效方》蝉蜕散, 蝉蜕18 g, 荆芥穗30 g, 炙甘草、大黄(煨)、黄芩各15 g, 蝎梢50 个。共为散, 每用6 g, 水60 m l, 加白茅根煎, 温服。治惊风天吊, 心热夜啼, 惊痫。另方蝉蜕散, 治因多坐地为风或虫蚁咬着, 阴囊忽肿。用蝉蜕15 g, 水一碗, 煎汤, 洗肿处, 再温再洗。后与五苓散加灯心煎服。又方五蜕散,用蝉蜕、蛇蜕(醋煮)、荆芥、穿山甲(烧存性)、制川乌、甘草各15 g, 蚕蜕715 g, 猪蹄蜕(微
炒) 715 g。研为细末, 每次6 g, 淡盐汤调服。全方具活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以治脾受风热, 倒睫卷毛, 常流眼泪, 翳膜渐生, 乍愈乍发, 多年不愈, 眼皮渐急, 睫倒难开, 如刺刺痛, 瞳仁不安者。迨至明清时期, 对蝉蜕的应用更加广泛。明?李时珍总结了前人的用药经验, 在其《本草纲目》中云:“治头风眩运, 皮肤风热, 痘疹作痒, 破伤风及疔肿毒疮, 大人失音, 小儿噤风天吊, 惊哭夜啼, 阴肿。”《雷公炮制药性解》载能“通乳汁”。《医林纂要》又载能“缓肝养肺, 去血热, 除风湿。”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对其功用不乏精辟之论, 曰:“其气清虚, 味甘寒, 故除风热; 其体轻浮, 故发痘疹; 其性善退, 故退目翳, 催生下胎; 其蜕为壳, 故治皮肤疮疡隐疹; 其声清响, 故治中风失音; 又昼鸣夜息, 故止小儿夜啼。”此间配伍蝉蜕的方剂不胜枚举, 与蝉蜕同用的药物也有所增损。《普济方》收载数个含有蝉蜕的方剂。治小儿夜啼之蝉朱散, 以蝉蜕、朱砂、白茯苓各30 g, 共为细末。临卧用鸡冠血并蜜汤调服013 g。又治风痰之蝉花散, 用蝉蜕6 g, 蝉花115 g, 白茯苓10 g, 延胡索15 g, 茯神10 g,甘草6 g, 乌蛇肉(酒浸, 去皮)、天麻、全蝎、白僵蚕各30 g, 朱砂15 g, 冰片3 g。共研细末, 每服115 g, 温酒调下。《慈济方》治疔疮,用蝉蜕、苍耳子各等份, 共为细末, 蜜水调服
9 g, 唾调3 g 敷疮上。《医方类聚》引《吴氏集验方》清耳膏, 治耳内或痒或痛。以蝉蜕、生附子石菖蒲各等份, 为末。耳痛者用麻油滴入;耳痒者, 用生姜汁调成锭子, 用纱布裹好, 塞入耳中, 药干便换。《奇效良方》之蝉蜕甘草汤, 治小儿斑疮。蝉蜕6 g, 甘草415 g。用水150 m l, 煎至50 m l, 分次服。是书加味羌活汤, 治小儿四气外搏肌肤, 发为隐疹, 憎寒发热, 身痒。用羌活、前胡各30 g, 人参、桔梗、茯苓、炙甘草、川芎、炒枳壳、天麻各15 g, 蝉蜕、薄荷各6 g。锉碎, 每次9 g, 水50 m l, 生姜3 片, 煎至30 m l, 温服。《医方选要》抽刀一字散, 治偏正头痛、头风。用制乌头、细辛、蝉蜕、川芎各115 g, 为细末。每服013 g, 食后茶清调下。《婴童百问》之蝉蜕钓藤饮, 治小儿肚痛惊啼。用钩藤(又名钓藤)、天麻、茯苓、川芎、白芍各6 g, 甘草、蝉蜕各3 g, 为散。每服3 g, 灯心汤下。《医学正传》治疔肿之化毒丸, 用冰片、麝香各115 g, 硇砂、朱砂、雄黄各6 g, 轻粉1 g, 蝉蜕6 g, 为细末, 新取蟾酥为丸, 如绿豆大。每用1 丸, 放于舌上, 取涎而愈。《银海精微》蝉花散, 治花翳白陷, 凹入不平, 羞明而不痛者。用蝉蜕、菊花、蒺藜、蔓荆子、草决明、车前子、防风、黄芩、甘草各9 g,水煎服。《赤水玄珠》常用蝉蜕治痘疮发痒, 如蝉花散, 用蝉蜕、地骨皮各30 g, 为末。每次2~ 3 g, 白酒送服, 日2~ 3 次。以治痘疮发热发痒, 搔抓溃破者。又云:“痘发痒, 满面抓去,而面生疮痕隐然点点有起发之势, 此犹可治,急以托里发毒止痒之药, 用内托散加蝉蜕立验。”可见蝉蜕透疹之功强矣。《医方考》以其祛风止痒之功用治疠风之凌霄散, 取蝉蜕、地龙,白僵蚕、全蝎(炒) 各7 个, 凌霄花15 g,为末。每服6 g, 熟酒调下无时。《万病回春》开关神应散, 用蜈蚣(焙存性) 6 g, 胆矾、全蝎( 焙)、僵蚕、蝉蜕(焙) 各3 g, 蟾酥9 g, 穿山甲(麸炒) 9 g, 川乌尖3 g, 乳香115 g, 为末。每服3~ 9 g, 小儿每次012 g 或013 g, 同葱头捣烂合酒药送下, 出汗为度。如口不能开,灌服。本方具祛风解痉、开关利咽之功, 以治喉风。服药期间, 忌食猪肉、羊肉、鸡、鱼、油、面及诸般热毒等物2~ 7d。《证治准绳》五蜕散, 治眼中翳障。以蝉蜕、蛇蜕、蚕蜕、猪蹄蜕、穿山甲、防风、菊花、草决明、石决明、甘草等份, 为细末。每次6 g, 食后, 薄荷煎汤调服。
又载神消散, 治眼内黄膜上冲, 赤膜下垂。用蝉蜕、黄芩、甘草、木贼各15 g, 谷精草、苍术各30 g, 龙蜕3 条(炒) , 研末。每服6 g, 夜卧时用冷水调下。《外科正宗》之六军丸, 用蜈蚣(去头、足)、蝉蜕、全蝎、僵蚕、夜明砂、穿山甲各等份, 为细末, 神曲为丸, 粟米大, 朱砂为衣。每次1 g, 空腹时用酒送下。以治瘿瘤已成未溃者。同书之消风散, 用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 g, 甘草、木通各115 g。用水400m l, 煎至320 m l, 空腹时服。全方养血祛风,清热燥湿, 以治风湿浸淫血脉, 致生疮疥, 瘙痒不绝, 及大人小儿风热隐疹, 偏身云片斑点, 乍有乍无者。《治痘全书》之蝉蜕散, 治痘疮, 表有风热而痘色滞者。方以蝉蜕、白芷、地
骨皮各等份, 为细末。每服1~ 115 g, 酒调下。《录艹竹堂集验方》治乳房痈肿, 用蝉蜕112g, 沉香1 g, 共研为末, 好酒调服。《婴童类萃》蝉蜕散, 治风湿或虫咬所致之阴囊浮肿。其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增益, 以蝉蜕15 g, 水煎淋洗, 将渣用葱白10 茎, 煨熟, 捣烂敷上, 纱布固定。另用五苓散加灯心115g煎服。《丹台玉案》托毒饮, 治痈疮初起。用当归尾、金银花、天花粉、连翘各3 g, 赤芍、皂角刺、僵蚕、蝉蜕各2 g, 芒硝、穿山甲各6 g,蜈蚣1 条。水煎, 空腹服。《幼科金针》复明散,用天麻、夜明砂、木贼、青黛、蝉蜕、草决明、五灵脂(酒炒)、龙胆草各30 g, 胡黄连18 g, 芦荟9 g, 银柴胡3 g, 蔓荆子12 g, 谷精草9 g。为末, 用不入水鸡肝连胆一并捣烂, 入酒酿少许, 包于麻布内, 滤去渣, 将前药调和, 每服3 g, 以治肝疳, 肢体瘦羸, 发穗毛焦, 睛有白膜红丝, 晚来不见。《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夜明散, 治雀目。用夜明砂、谷精草、木贼草、蝉蜕、蚌粉各30 g。研为末, 以猪肝切开,卷掺药末在内, 放锅内煮熟, 细嚼下。清代应用蝉蜕亦多在治温热病、目疾、惊风抽搐、皮肤痒疹、疮疡等方中配伍。《痘疹定论》蝉蜕猪肝散, 方用猪肝(切尖) 120 g, 兔粪8 枚, 蝉蜕8 g。先将兔粪、蝉蜕用清水二大碗入于瓷罐内, 慢火熬滚, 令性味俱出, 后将猪肝切成薄片, 入汤内煮熟, 先饮汤, 后食肝。治痘后毒火上攻, 两目有翳膜遮盖黑珠者。服药期间, 戒躁暴恼怒, 忌煎、炒、辛热之物。《医林纂要》蝉蚕散, 蝉蜕(炙) 112 g, 僵蚕4 条, 全蝎( 炙) 3 g, 茯苓115 g, 钩藤3 g, 朱砂015 g。为末, 每服3 g, 竹沥调下。治小儿撮口, 面目黄赤, 舌强唇青, 气息喘急, 啼声不
出, 聚口皱面, 不能饮乳, 甚者腹胀青筋, 挛急引痛。《杂病源流犀烛》治疹出不速之麻黄散,用麻黄(蜜酒炒) 3 g, 蝉蜕(焙) 6 g, 升麻(酒炒) 3 g, 牛蒡子(炒) 6 g。为粗末, 水煎服。著名温病学杨栗山对蝉蜕颇为推崇, 谓其为“斑疹要药”、“温病之圣药”, 有“祛风胜湿, 涤热解毒”之功, 常用蝉蜕配伍治温热病, 在《伤寒温疫条辨》治温病的15 方中均用之。如神解散, 治温病初起, 憎寒壮热, 头痛身重, 四肢无力, 遍身酸痛, 口苦咽干, 胸腹满闷。用白僵蚕(酒炒) 3 g, 蝉蜕115 g, 神曲9 g, 金银花6 g, 生地黄6 g, 木通3 g, 车前子3 g, 黄柏3 g, 酒黄芩3 g, 桔梗3 g, 黄连3 g。水煎去渣, 入冷黄酒50 m l, 蜜30 m l, 和匀冷服。升降散, 用白僵蚕(酒炒) 6 g, 全蝉蜕3 g, 姜黄(去皮) 9 g, 生大黄12 g。共研细末,和匀, 据病之轻重, 分2~ 3 次服, 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是方与《万病回春》内
府仙方药味相同, 而分量有殊, 方以僵蚕为君, 蝉蜕为臣, 姜黄为佐, 大黄为使, 米酒为引, 蜂蜜为导。共奏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之功,用以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 其证不可名状者。可用于头面部及口腔疾患而热者, 如咽喉炎、咽部化脓性感染等。若温病壮热烦躁, 头沉面赤, 咽喉不利, 或唇口颊腮肿者, 用小清凉散。方由炒僵蚕9 g, 蝉蜕3 g, 金银花、泽兰、当归、生地黄各6 g, 石膏9 g, 黄连、黄芩、酒栀子、牡丹皮、紫草各3 g 组成。水煎去渣, 冷服。若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而致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 宜用大清凉饮。由蝉蜕4 g, 僵蚕10 g, 全蝎3 个, 当归、生地黄、金银花、泽兰各6 g, 泽泻、木通、车前子、黄连、黄芩、栀子、五味子、麦冬、龙胆草、丹皮、知母各3 g, 甘草115g 组成。水煎去渣加蜂蜜3 匙, 冷米酒及童便半小杯和匀服。《古方汇精》之偏风散, 治偏风不拘左右,头目疼痛, 赤涩怕亮。用苏叶、羌活、防风、荆芥、蝉蜕、川芎、细辛各3 g, 柴胡2 g, 炒僵蚕、松萝茶各6 g, 甘草1 g, 加葱头3 个, 水煎, 半饥时热服, 盖暖出汗。汗后避风1~ 2日。《疡科心得集》八将丹, 治一切疽毒不起,疔毒不透, 腐肉不脱者。用牛黄1 g, 冰片1 g, 蝉蜕2 g, 大蜈蚣(炙) 7 条, 麝香1 g, 炙穿山甲7 片, 炙全蝎7 个, 五倍子(焙) 9 g。共为细末, 每用少许, 敷于疮顶上, 再以膏药盖贴。《外科证治全书》四物消风饮, 用生地黄12 g, 当归身、赤芍各6 g, 荆芥、薄荷、蝉蜕各5 g, 柴胡、川芎、黄芩各4 g, 生甘草3 g,水煎服。治素体血虚, 风热外客, 皮肤游风, 隐疹瘙痒。《时病论》辛凉解表法, 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 冬温袭肺, 咳嗽。用薄荷415 g, 蝉蜕3 g, 前胡415 g, 淡豆豉12 g, 瓜蒌壳6 g, 牛蒡子415 g, 水煎服。《济人宝笈》治小儿斑疹危笃将死者。用蝉蜕、黄芪、当归、紫草各3 g, 水煎灌之, 如牙关紧闭, 撬开灌之。又治火风眼验方, 用蝉蜕015 g, 五倍子3 g, 木贼1 g, 赤芍115 g, 水煎, 先熏后洗。《奇效简易良方》治耳内生疮, 红肿热痛。以蝉蜕、蛇蜕各3 g, 血余炭6 g, 胭脂(煅) 2 块, 硼砂2 g,冰片115 g。共为细末, 吹耳内。《医方择要》又以蝉蜕、白芷各等份, 水煎, 外洗。治肾囊及
龟头痒、湿、肿病。而《汇集金鉴》治跌打损伤,伤处肿痛。方以蝉蜕3~ 4 个, 葱1 把, 捣烂,敷患处其肿自消。《汇刻经验方》治蛇咬仙方, 则用蝉蜕12 g, 蜈蚣4 条, 广木香6 g, 青木香6 g, 研细末。每服115 g, 水酒送下。《厚德堂集验方萃编》除瘟化毒散, 用葛根6 g,黄芩6 g, 生地黄9 g, 栀子6 g, 僵蚕6 g(炒) , 浙贝母9 g, 山豆根6 g, 木通6 g, 蝉蜕3 g, 甘草115 g, 桑叶6 g, 为细末。每服3 g,温水冲服, 以治白喉初起, 单双蛾及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