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Q 羌活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mmexport1483442262762.jpg
mmexport1483442273066.jpg
full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 羌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常紫色,有纵沟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两侧成膜质鞘状,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二回羽状分裂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最下一对小叶具柄;茎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薄,无毛。复伞形花序,伞幅10~15;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花白色。双悬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成翅。花期7月,果期8~9月。

[药材形状] 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等。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长4~13cm,直径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外皮脱落处呈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放射状裂隙,皮部棕黄色,可见黄色分泌腔,习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髓部黄色至棕黄色。气香,味微苦而辛。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习称“竹节羌”。条羌为根茎及根,呈类圆柱形, 长10~15cm,直径1~3cm,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具纵纹及皮孔。气味较淡。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效] 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
【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
2. 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差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那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方剂举例】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防风、白芷、生地、苍朮、黄芩、细辛、甘草、川芎
治外感风寒湿邪,发热恶寒,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汤(验方)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叶
治外感风热,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文献摘录】《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眼窝斜遍身疮痹血癞。」
《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羌活的主要功用有三:1、辛温解表;2、祛风胜湿;3、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
羌活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的有显效。由于羌活兼有胜湿的作用,所以对夹有湿邪的感冒(恶寒、发热、身体沉重、骨节疼痛、嗜卧、不愿转动翻身)具有特效。
羌活除用为辛温解表药外,“祛风湿”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对治疗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良好作用。根据这种经验,近些年来多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常与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防风、附子、知母、苡米、松节等同用。
羌活祛风湿与独活不同。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
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于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而桂枝则善于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羌活配片姜黄、桂枝,可治肩、臂、手等部位的风湿疼痛;配荆芥、防风,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尤其对后头部疼痛明显的,效果更好;配苍术,治头痛如裹;配菊花、白蒺藜、蔓荆子,治受风目赤。
羌活又常用为治疗上半身疼痛和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
羌活的常用量是3~10克。
本品辛温燥烈,由于血虚而致全身空痛、虚弱乏力者禁用。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及同属植物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或川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Boiss.的根及根茎。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通利关节、止痛。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羌活挥发油含量约为2.7%。其成分有: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β-罗勒烯(β-Ocimene)、γ-萜品烯(γ-Terpine- ne)、柠檬烯(Limonene)、α-萜品油烯(α-Terpino- lene)、萜品烯醇-4(Terpinen-4)、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洋芹子油脑(Apiol)、愈创木醇(Guaiol)、苯甲酸苄醇(Bonzyl benzoate)。宽叶羌活含:己醛(Hexanal)、庚醛(Heptanal)、香桧烯(Sabinene)、α-蒎烯、莰烯(Camphene)、β-蒎烯、肉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 Phellandrene)、辛醛(Octanal)、对聚伞花烯(p-Cymene)、γ-萜品烯、柠檬烯、α-萜品油烯、葛缕醇(Carvol)、萜品烯醇-4、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龙脑酯、β-芹子烯(β-Selinene)。亦含呋喃香豆素类,如:欧芹属素乙(Impera- torin)、佛手内酯(Bergapten)、软木蝶呤(Phellopterin)、佛手醇(Bergaptol)、欧前胡素酚(Osthenol)、紫花前胡甙(Nodakenin)、异紫花前胡甙元(Marmesin)、哥伦比亚甙(Columbiananin)、哥伦比亚甙元(Columbianetin)等。
宽叶羌活中含有: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哥伦比亚甙(Columbiananin)、羌活醇(Notopterol)。尚含有机酸类,如: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acid)、12-甲基十四烷酸(12-Methyl tetradecanoic acid)、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4,8,12-Trimethyl tridecanoicacid)、14-甲基十六烷酸(14-Methyl Hexadeca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烷酸(Eicosanoic acid)、11-二十烯酸(11-Eicoseno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二十二烷酸(n-Doco- s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n-Tri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n-Tetracosanoic acid)、二十五烷酸(n-Pentacosanoic acid)。宽叶羌活含:阿魏酸(Ferulic acid)。还含有鼠李糖(Rhamn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β-谷甾醇(β- Sitosterol)以及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缬氨酸等17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1. 解热、镇痛作用羌活挥发油灌胃或腹腔注射,能使致热性大鼠体温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连续3天给予小鼠羌活挥发油,再行腹腔注射0.5%的醋酸溶液,可见羌活挥发油能使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实验表明:2%羌活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后40分钟,小鼠痛阈显著提高。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羌活水溶部分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明显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延缓乌头碱诱发小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该作用有随剂量增大而增强的趋势,但当剂量增加到12g/kg时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有报告认为,羌活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a+内流及促进K+外流有关。但羌活和宽叶羌活均不能预防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和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
羌活挥发油能够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这可能是通过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结果。羌活挥发油有明显的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3. 抗休克作用用浓度为 50%的羌活煎剂 0.5ml,连续给小鼠灌胃12次,抗休克作用明显,但大剂量(浓度100%,剂量1ml)一次给药无效,即一次用大剂量并不能提高动物的抗休克作用。
4. 其他作用羌活注射液稀释度为每毫升含羌活油0.008ml 和每毫升含羌活油0.004ml 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羌活挥发油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经灌胃给药后,对二甲苯耳水肿、角叉菜胶及右旋糖酐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对 DNCB(2,4-二硝基氯苯)所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使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有降低趋势。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顽固性头痛羌活、川芎各10~15g,淡黄芩15g,川连、柴胡各10g,防风12g,炙甘草6~12g。每日1剂,水煎服,病程长者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g(或红参6g),白蒺藜12g;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加细辛3g,生石膏30g。治疗12例,均有效。其中服药1 剂疼痛缓解者2 例,2剂缓解者2例,3剂缓解者6例,6剂和9剂缓解者各1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6):248〕
2. 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菌痢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 4 枚,生姜、小葱各 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炼蜜,做成钱币大小的药饼,用塑料膜封包备用。使用时将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 6~8 小时换药饼一个,用过的药饼可再加适量炼蜜,保持一定湿度再次使用。治疗 106 例,治愈 102 例,好转 4 例。
3. 治疗风湿性关节病羌活、独活、川芎、桂枝、赤芍、牛膝、木瓜各15g,苍术20g,细辛5g,蜈蚣3条,水煎服,18剂为1疗程。热盛减桂枝、细辛,加地龙、秦艽、忍冬藤;气虚加参芪;痛甚加马钱子;关节变形加炮山甲、皂刺、络石藤;骨质增生加白芍、生牡蛎。治疗30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4):222〕
4. 治疗肾功能衰竭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红花各30g,加水煮沸20分钟后放入浴盆中,保持温度(不断加热水)浴洗30分钟左右,使周身汗出,每日1次或隔日1次。治疗 6 例,疗效满意。〔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1):35〕
方剂选用:
1. 治疗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2. 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份。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配伍效用:
羌活配伍苍术 羌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长于治疗上半身诸痛因风寒湿所致者;苍术苦温,功擅除湿,内能燥脾湿,外能散风湿。二者相伍,羌活可助苍术行太阳之表;苍术助羌活,可使其胜湿之力大增。二药共奏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客于经络关节之肢体疼痛重着、关节酸楚不舒者。
羌活配伍川芎 羌活解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川芎祛风活血止痛。二者伍用,共奏祛风除湿、通淤活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外袭、经络痹阻之偏正头痛;或一身尽痛、关节酸楚者。
羌活配伍独活 羌活善祛人体上半身的风寒湿邪,宜治疗风寒湿痹痛而偏于人体上部者,功擅祛风寒;独活善祛人体下半身的风寒湿邪,多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人体下部者,长于祛风湿。二者常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散寒胜湿、通经活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一身尽痛;或外感风寒之发热恶寒、项背拘急疼痛、关节酸楚等症。
羌活配伍防风、姜黄、当归 羌活祛风湿、散寒而止痛;防风祛风胜湿而止痛;姜黄祛风活血而止痛;当归活血而止痛,有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之意。四药合用,有祛风除湿蠲痹之功,可治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痹证。
羌活配伍生地 羌活辛温,能疏风散寒、发汗解表、透利关节;生地甘寒,能清热滋阴、凉血止血。二者伍用,刚柔相济,疏散而不燥烈伤正,清热则不凝滞恋邪,共奏解表散寒、兼清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身疼痛、口苦口渴以及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事项】
宜忌:血虚痹痛忌服。
毒副作用:用羌活挥发油给小鼠灌胃,观察动物7天内死亡数,其半数致死量为6.64±0.8726ml/kg。2%羌活注射液 10ml/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 125倍)给兔一次静脉注射后未见异常反应,并且符合小鼠毒性限度试验规定,因此认为临床成人剂量为2%4ml 是安全的。
【医家论药】
“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之治痿、痉、癫痫,麻痹厥逆。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本草汇言》)
“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医学启源》)
“羌活能治水湿,与芎藭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利关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本经逢原》)
“羌、独二活……形色既异,气味亦有浓淡之殊,虽皆以气胜,以疏导血气为用。通利机关,宣行血脉,其功若一。而羌活之气尤胜,则能直上顶巅,横行支臂,以尽其搜风通痹之职。而独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颐之师门,恒以羌活专主上部之风寒湿邪,显与独活之专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疡之一切风寒湿邪,着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别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独各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节牵挛,手足上下交痛,则竟合而用之,宣通络脉,更能神应,固不仅内科着痹,应手辄效,而外科之风寒湿邪,亦莫不投剂立验。……若外疡之属于湿热者,苟肿势延蔓,引起骨节筋肉伸缩不利,非以羌、独之善走宣通为治,则效力必缓,故虽热病,亦不避用,但仅以为向导而任佐使之职,则分量极轻,其主任之君药,固犹是理湿清热之正剂,此亦发表不远热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为借口也。”(《本草正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