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Z 紫苏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0
年龄
44
full
mmexport1482145981926.jpg
mmexport1482145997814.jpg


[来源] 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

[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m左右,茎方形,紫或绿紫色,上部被有紫或白色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皱,卵形或卵圆形,长4~12cm,宽2.5~10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 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腺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稍偏侧;苞片卵形,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花冠二唇形,红色或淡红色;雄蕊4,2强。小坚果倒卵形,灰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呈方柱形,具四棱,钝圆,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节部稍膨大;有对生小枝或其残迹。质坚硬,较难折断,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皮部易剥落,木部黄白色,占大部分,有细密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白色或脱落中空。气微香,味淡。

[采集地] 购于成都市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
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
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 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香苏散(《和局方剂》):香附、紫苏、陈皮、甘草
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噫气恶食。
苏羌达表汤(《通俗伤寒论》):苏叶、防风、光杏仁、羌活、白芷、广橘红、生姜、茯苓皮
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骨节烦疼、无汗而喘、胸痞恶心。
【文献摘录】《别录》:「下气,除寒中。」
《药性本草》:「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紫苏性味辛温其气芳香,主要用于解表散寒,但兼有芳香理气、和胃止呕的作用。常用它治疗兼有胸闷、呕吐、胃部不适的风寒感冒(即俗话说的“停食着凉”)。常同藿香、荆芥、防风、陈皮、神曲等配合应用,例如藿香正气散。从近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本药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解表散寒用苏叶,行气宽中用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梗叶齐用),降气消痰用苏子(要略炒捣碎用)。
苏梗还有理气安胎的作用,常用于妊娠呕吐、妊娠腹胀等的治疗。
紫苏有香气,能芳香辟秽、祛暑化浊,解鱼蟹毒,所以也常用于暑湿秽浊、鱼蟹中毒而致的胸闷、呕吐、腹痛等的治疗。
苏子下气消痰的作用比较明显,善治肺气喘逆、痰嗽等症,但脾胃气虚常有腹泄者忌用。
紫苏配独活、苍术、槟榔,可用于脚气病;配生石膏、白芷,可用于口臭病。配香附、麻黄,可用发汗解表。
常用量是6~9克。用苏叶时,一般要写明“后下”。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ver.crispa(Thunb.)Hand.-Mazz.、尖紫苏Peri- lla frutescens (L.) Britt.ver. acuta(Thunb.) Kudo等的叶,亦名苏叶(《本草经集注》)。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内服:煎汤,6~9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Perillaldehyde)约55%,左旋柠檬烯(l-Limo-nene)20%~30%及α-蒎烯(α-Pinene)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Cumic acid)、矢车菊素-3- (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Cyanidin-3- (6-p-Coumaroyl-β-D-gluco- side) 5 -β-D-glucosi-de]。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等。
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 ketone)、紫苏醛、α-蒎烯(α-Pinene)及β-蒎烯(β-Pinene)、d-柠檬烯、l-芳樟醇(l-Linalool)、莰烯(Camphene)、薄荷醇(Menthol)、薄荷酮(Menthone)、紫苏醇(Perilla alcohol)、二氢紫苏醇(Dihydroperilla 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
紫苏中尚含铜、铬、锌、镍、铁等 11 种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紫苏叶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及弗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无抑制作用。紫苏叶浸膏对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所含的紫苏醛、柠檬醛起主要抑菌作用,两者并有相互协同作用,这是因为两种化合物均是单萜系醛类物质,其作用部位也类似。紫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污染的霉菌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酯。
2. 解热作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生药)/kg 经口给药,对伤寒混合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紫苏叶水提取物与紫苏醛均有延长雄鼠给予巴比妥酸盐引起的睡眠作用。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运动量有抑制效果,但紫苏醛的抑制效果却不明显。紫苏叶的甲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也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催眠作用时间。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具有镇静活性,而且紫苏醛和豆甾醇具有协同作用。对紫苏延长睡眠作用的有效成分筛选发现,从紫苏中分离出的时萝芹菜脑对环己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也有延长作用。
4. 止血作用鲜紫苏叶外用确有止血作用。紫苏注射液2g(生药)/ml对动物局部创面有收敛止血作用,使结痂加快,并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止血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缩合鞣质类。临床研究表明紫苏制剂对子宫颈糜烂出血、息肉活检出血均有明显止血作用。研究表明:紫苏的止血原理是:①紫苏能直接作用于血管,有短暂的收缩作用;②紫苏有较弱的促进血小板凝集作用;③紫苏可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此血栓类似动脉中的白色血栓。血栓能机械性堵塞伤口,以达止血效果;④紫苏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其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也有不同的研究报告认为紫苏可以延长不同动物的凝血时间,表明它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它的浓度与凝血时间呈线性相关,与经典的强抗凝血药肝素相似;紫苏制剂是粗制品,抗凝作用相对较小,肝素的抗凝机制比较清楚。而紫苏的抗凝血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根据实验报道:一是不论体内、体外实验,紫苏能抑制由 ADP 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使其减少有关凝血因子的释放而延长凝血时间。二是紫苏在体外可使血浆中TXB2 浓度下降,通过血小板内合成和释放 TXA2 的减少,减弱其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而延长凝血时间。紫苏能降低血细胞压积的全血黏度,对一些凝血指标的影响不明显。
5. 对代谢谢的影响饲喂紫苏种子油的小鼠,在颈周围产生病灶性脱毛,而且在同样部位有皮肤损伤。紫苏油 0.35ml/kg 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醛做成肟(Oxim)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其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作用较缓慢。
6. 其他作用紫苏中多种成分均有药理活性,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橼酸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尚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紫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紫苏酮作为紫苏叶中促进小肠蠕动的有效成分,它可能是通过兴奋小肠环状肌而促进肠内容物通过小肠。
紫苏叶的乙醚提取物能增强脾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乙醇提取物和紫苏醛有免疫抑制作用。
紫苏粉提取物在油-水乳剂系统中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苏叶对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紫苏梗能激发动物子宫内膜酶活性增长。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呕吐苏叶、连翘各12g,黄连8g,姜汁5g。前三味药水煎取汁100~150ml,姜汁兑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频服至呕吐完全停止。病之初期外感症状明显者加藿香10g,香薷8g;脾胃虚寒脘冷肢凉者加干姜10g,肉桂8g。如患者已服汤剂治疗原发病,则于应用本方基础上继用原汤剂。治疗33例,服药5剂内呕吐完全停止者18例,日吐次数减少一半以上者11例,无效4 例。〔陕西中医1991;12(9):418〕
2. 治疗寻常疣将疣及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中华皮肤科杂志1965;(6):391〕
3. 治疗子宫出血将紫苏制成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 2g 的水提取液备用,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结果:止血时间在15分钟以内者58例,在15~30分钟者 22例,在30~45分钟者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9.6%。〔中医杂志1988;29(8):49〕
方剂选用:
1. 治疗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2. 治疗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3. 治疗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4. 治疗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5. 治疗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6. 治疗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配伍效用:
紫苏配伍藿香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外走皮毛通腠理而入肺经,内开胸膈化湿浊能入脾胃;藿香辛散风寒,芳化湿浊,醒脾和中,辟秽止呕。有解暑发表、化湿和中、醒脾开胃之功。二者伍用,共奏解表散邪、化湿理气、和中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恶寒发热、汗出不爽、胸闷纳呆、呕恶欲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因暑、湿、风寒而兼湿浊中阻所致之证。
紫苏配伍生姜 紫苏散表邪而清头目,泄肺气而通腠理,功专解肌发表;生姜辛温,能发散在表之风寒。二者相须为用,可使其发表散寒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紫苏配伍香附、陈皮 紫苏发表散寒、宣肺理气畅中,香附行气解郁,陈皮理气和中。三者合用,有解表散寒,理气和中之功效,可治疗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者。
紫苏配伍杏仁 紫苏解表散寒、宣肺利气,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二者配伍,有解表散寒、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喘等。
【注意事项】
宜忌: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毒副作用:紫苏中芳香性成分丁香油酚给大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95mg/kg,可引起大鼠后肢及下腭瘫痪,并因循环衰竭而死亡;α-蒎烯可引起皮疹、谵妄、共济失调、昏迷,并刺激胃肠等,吸入时可引起心悸、头昏、神经失调、胸痛、支气管炎、肾炎以及引起慢性接触性良性肿瘤。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医家论药】
“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本草汇言》)
“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叶本轻扬,则外感风寒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本草正义》)
“紫苏,……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藭、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本草纲目》)
“紫苏,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惟其性轻浮,故能散上膈及在表之寒邪。是故发表解肌,疗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胀满最良。入独活苍术,兼除脚气。同石膏白芷,亦治口臭。根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为宜。驱痰降气,定喘,开心,润肺止咳。消五膈,破癥坚。利小大二便,却霍乱呕吐。表虚者禁用。”(《药鉴》)
附药苏梗苏梗(《药品化义》):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同属植物白苏的茎。亦名紫苏茎(《雷公炮炙论》)、紫苏梗(《本草蒙筌》)。味辛、甘,性微温。入肺、脾、胃经。功能:理气、舒郁、止痛、安胎。主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苏梗发汗解表之力远不及苏叶,但长于行气宽中、和胃止呕。临床常用其配伍陈皮、大腹皮、半夏、生姜等药治疗心腹气滞、胸闷呕恶、不思饮食者。此外,苏梗性微温而味甘,亦有理气安胎之功,常用于治疗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者。内服:煎汤 5~15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