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名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4
获得点赞
95
声望
38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 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三味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但从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中。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降,为水上之源。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寒客于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现代临床根据其“温通”的功用特点,较多用于心血管和关节系统的疾病属于寒凝痹阻之痛证的治疗。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主证病机中表寒、阳虚、里寒等侧重,在调整方中药量配比的基础上适当加味,如表寒重见恶寒无汗,选加桂枝、苏叶、生姜;里寒重见肢冷形寒,加肉桂、干姜、吴茱萸;阳气虚甚见神疲脉微,选加人参、黄芪、甘草。
2.随病证加减:①肺系疾病:感冒属于阳虚感寒见发热、肢冷神疲,加桂枝、黄芪、炙甘草;支气管炎属风寒阻肺见咳喘苔白,加杏仁、紫菀、制百部,寒饮聚肺见咳唾稀痰、背冷加干姜、半夏、五味子;急慢性风疹属于风寒郁滞见皮疹色淡、遇冷痒重,加荆芥、防风、川芎。②心系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性心动过缓属于少阴阳虚见胸闷心悸、脉迟,加栝楼、制薤白、三七(痰瘀阻滞),或人参、桂枝、当归(气血不足),或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肾阳虚甚);房室传导阻滞属于阴阳两虚见心悸气短、脉结代,加人参、麦冬、五味子。③肾系疾病:肾炎早期属于肺肾气化受阻见咳嗽、水肿尿少,加桑皮、茯苓皮、生姜皮、车前子;慢性肾炎属于肾阳虚衰见水肿、腰痛畏冷,减麻黄量,加熟地、菟丝子、怀牛膝、泽泻;阳痿属肾虚寒滞见小腹不温、神疲脉弱,加苁蓉、巴戟天、仙灵脾、炒乌药。④关节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肝肾虚寒见腰脊冷痛,加熟地、巴戟天、肉桂;胯膝疼痛,加杜仲、牛膝、威灵仙;肩肘疼痛加姜黄、当归、羌活;肿瘤骨转移属寒痰瘀结见骨痛剧烈,或伴麻木,加制南星、露蜂房、威灵仙、白芥子。⑤头面口齿病:急性咽炎属于寒客少阴见喉痛失音、舌苔白润,加射干、制半夏、桔梗;慢性咽炎属于寒痰内阻见咯痰不爽,舌苔白腻,加半夏、陈皮、苏叶;过敏性鼻炎属寒阻肺窍见鼻塞不通、清涕量多,加辛夷、制苍耳子、鱼脑石;血管或神经性头痛属寒客经脉见头痛剧烈,遇冷加重,加白芷、川芎、制地龙;面神经麻痹属风寒滞络见局部麻木、畏风怕冷,减麻黄量,加全虫、乌梢蛇、天麻;牙痛或口腔溃疡属于寒凝郁火加石膏、栀子、肉桂,或黄连、丹皮、木蝴蝶。
总之,本方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阴虚内热者本方禁用,亡阳危急之候也不宜使用。使用中注意方中炮附子须先煎半小时,细辛用量3~10克,治疗痛证时可重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