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7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何绍奇
《鸡峰普济方》,南宋太医局教授张锐作。锐字子刚,河南郑州人,精通医术,时人有“十全者九”之誉。
《鸡峰普济方》,亦名《鸡峰备急方》(见《宋史·艺文志·子类》),原作30卷。笔者在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所见道光戊子艺芸书社刊本,仅存20余卷,且间有脱页,此书是宋代大量经验方书中之一种,由于作者是当时名医,故偶有所论,即不同凡响,殊堪珍视。
治伤寒以安养胃气为要
张锐指出:治伤寒须重胃气,“若胃气不败,不问强弱老幼,病重病轻,无缘死得,……切在安养胃气,不得妄乱攻取,必无夭枉之人”,一再强调“不损脾胃,保护真元,的不误人”,“保真气,调谷气,邪必自退也。”(卷五)这是张氏的一个卓见,当为后世“保胃气”说之滥觞。
虚劳不可滥用燥热
“虚者补之”,“劳者温之”,“温”是“温养”之温,而非燥热之谓。张锐在临床中体会到:“今人才见虚弱疾证,悉用燥热之药,如伏火(硫磺)、金石、附子、姜、桂之类,致五脏焦枯,气血干涸,而致危困”,所以对于精血内亏,水涸火炽之证,他认为当用“滋润粘腻之物”,即养阴填精药及血肉有情之品,非此则无以润沃枯朽。此论可补仲景虚劳证治之未逮。
治病必求于本
方是死方,活用在人。故本书作者每于方论中具体地阐述认证投药的经验,虽只寥寥数语,却往往切中肯綮,颇能启人心思;治病求本的思想在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如谓喘疾:“因他疾而发喘,当只从本病治之,则喘证自己,不必专用治喘之药”;“久利通滑必当先去其疾,中满实塞必当峻补于下”;“脾虚饮食迟化者,宜助养脾胃,自能消磨,不须用克化药,反伤脾胃之气”等等,都是他的阅历有得之论。
张锐于医学理论造诣颇深,论证问题。往往三言两语,即切中要害,如他在分析泄泻的病机时指出:“诸方论泄利,止言是脾胃病,……而不知肝肾气虚亦能为泄利。”既援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加以阐发:“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为泄利;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又复引用仲景《伤寒论》“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为证;最后再以自己的经验方药来 证实补肝肾实为治 疗泄利、特别是久利久泄的重要法门。如其所论,既然本在肝肾,而治疗却仅仅局限于调理脾胃,疗效自然就不会高了。
《鸡峰普济方》,南宋太医局教授张锐作。锐字子刚,河南郑州人,精通医术,时人有“十全者九”之誉。
《鸡峰普济方》,亦名《鸡峰备急方》(见《宋史·艺文志·子类》),原作30卷。笔者在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所见道光戊子艺芸书社刊本,仅存20余卷,且间有脱页,此书是宋代大量经验方书中之一种,由于作者是当时名医,故偶有所论,即不同凡响,殊堪珍视。
治伤寒以安养胃气为要
张锐指出:治伤寒须重胃气,“若胃气不败,不问强弱老幼,病重病轻,无缘死得,……切在安养胃气,不得妄乱攻取,必无夭枉之人”,一再强调“不损脾胃,保护真元,的不误人”,“保真气,调谷气,邪必自退也。”(卷五)这是张氏的一个卓见,当为后世“保胃气”说之滥觞。
虚劳不可滥用燥热
“虚者补之”,“劳者温之”,“温”是“温养”之温,而非燥热之谓。张锐在临床中体会到:“今人才见虚弱疾证,悉用燥热之药,如伏火(硫磺)、金石、附子、姜、桂之类,致五脏焦枯,气血干涸,而致危困”,所以对于精血内亏,水涸火炽之证,他认为当用“滋润粘腻之物”,即养阴填精药及血肉有情之品,非此则无以润沃枯朽。此论可补仲景虚劳证治之未逮。
治病必求于本
方是死方,活用在人。故本书作者每于方论中具体地阐述认证投药的经验,虽只寥寥数语,却往往切中肯綮,颇能启人心思;治病求本的思想在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如谓喘疾:“因他疾而发喘,当只从本病治之,则喘证自己,不必专用治喘之药”;“久利通滑必当先去其疾,中满实塞必当峻补于下”;“脾虚饮食迟化者,宜助养脾胃,自能消磨,不须用克化药,反伤脾胃之气”等等,都是他的阅历有得之论。
张锐于医学理论造诣颇深,论证问题。往往三言两语,即切中要害,如他在分析泄泻的病机时指出:“诸方论泄利,止言是脾胃病,……而不知肝肾气虚亦能为泄利。”既援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加以阐发:“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守司于下,肾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为泄利;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又复引用仲景《伤寒论》“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为证;最后再以自己的经验方药来 证实补肝肾实为治 疗泄利、特别是久利久泄的重要法门。如其所论,既然本在肝肾,而治疗却仅仅局限于调理脾胃,疗效自然就不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