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顺承脏腑生理 提高临床疗效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诊断病证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遣药组方的主要依据。在具体临证组方时,除考虑病人某脏腑病理变化外,还应充分考虑该脏腑的生理特性。

通补并用 脉平悸宁

心主血脉而藏神。生理上,心气充沛通达,方能化赤力强,阴血充盈,脉道通利,从而血液灌注全身,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也只有如此,方能体现脉之胃、神、根。脉道通利,心之气血调和,濡养心神,使之通达内外,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心气通达,津液代谢谢正常,津血相互化生,血行津畅。此外,心气通达,升降如常,还体现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心阳下降,以温肾水,心肾相交;血可载气,以助呼吸;心血充盈,供养于脾,气血化生有源;血运通畅,肝有所藏。故临床心病之治,辨证组方用药,当应兼顾心之生理特性。如《伤寒论》治心动悸、脉结代之炙甘草汤,以通心阳,补心血二者并用为要。方中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地黄、阿胶、麦冬、麻子仁益气补血、养心复脉,用桂枝、生姜、清酒温阳化气,通行血脉,如此相合,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通畅,则悸可宁而脉可复。
显然,心主血的功能正常,主要体现在血的正常运行上,因此在治疗血虚病证上,基本原则是补而能行。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营血虚滞的四物汤。该方以熟地、白芍滋阴补血,养血敛阴,当归补血养肝,和血通脉,更伍辛温走窜之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通络脉,畅达血脉之力益彰,四药如此配伍,补通并举,使血虚得养,血滞能行,为后世治疗血虚病证确定大法。心主血脉,瘀血阻滞,血行不畅,则脉涩,治亦当通补并用。

宣降相宜 咳喘自平

肺气通调,主宣发与肃降。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的功能正常都是以另一方的功能正常为前提。只有肺气通畅,宣降和谐,肺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的功能才能得以实施;肺与他脏才能共济。言肺气通达,宣降调畅,是肺能施行功能的根本。
外感或内伤,影响肺的宣发或肃降功能,从而致肺气上逆而咳喘。治疗咳喘除辨证施治用药外,尚须顺应肺脏生理功能而配伍宣降之品,以求提高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如麻黄、杏仁、桔梗、枳壳等,《医学心悟》治风痰咳嗽之止嗽散,方中选用紫菀、百部下气化痰,理肺止嗽,橘皮理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另外桔梗与白前相伍,宣降相合,升降相因,使肺气调畅,邪散痰消而咳嗽自愈。《温病条辨》治外感凉燥咳嗽之杏苏散中用苏叶、桔梗与枳壳、杏仁合用,皆属此意。

刚柔相济 条达肝气

肝五行属木,其性主升、主散,喜条达;同时肝又为藏血器官,其体阴柔。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属于对立互根,相互为用的关系,肝之藏血有利于肝之疏泄,使之肝阳不亢,反之,肝气条达,气机和畅,则有利于肝之藏血并能根据脏腑需求重新分配血液。临证组方时除考虑肝脏的病理特点外,还应充分认识肝主疏泄,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
肝病多郁,苦寒、阴柔、金石重镇之品又常抑制肝木,因此,临床组方遣药务必顺其性,配伍条达肝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柴胡、郁金、薄荷、香附、茵陈、川芎、川楝子等。方如《续名医类案》治疗阴虚肝郁之胁痛的一贯煎,方中配伍生地、枸杞子、当归、麦冬、北沙参益肾柔肝、养阴生津以治其本同时,另配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以顺肝之本性,使肝体得养,肝气得疏而诸痛自愈。
肝藏血,其体阴柔。在生理上肝脏的“用阳”需靠“体阴”的濡润。肝血不足,阴不制阳,阳无所附,必至肝气失于条达。常用养血柔肝之品如当归、白芍、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等。方如《医方集解》治清泄肝火,利肝胆湿热之龙胆泻肝汤,方中选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泽泻等清利肝胆湿热,佐以生地黄、当归养阴柔肝以护肝体,合柴胡以顾肝用,体用相配,禀承脏腑之本性。

甘燥合剂 脾气升清

甘入脾,甘者补也、缓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味的药物因为能补虚缓中,临床上一般治脾的药物以甘味为主,如人参、甘草、大枣、山药、茯苓、党参等。因脾多虚证,运化无力,故补脾之品以甘平香淡为宜。
脾喜燥恶湿,喜通恶滞。临床可根据脾之生理特性结合具体情况,或配伍气味芳香药物,如霍香、佩兰、豆蔻等以治脾为湿困;或配伍味苦燥湿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黄连、栀子等以治湿滞脾胃,运化无力;或选用运脾行气化湿之品,如砂仁、木香、陈皮等以佐制厚味滋腻碍胃而助湿。方如《伤寒论》治中焦虚寒之理中丸配伍白术;补气名方四君子汤配伍白术苦温燥湿,茯苓甘淡渗湿,二者相辅相成,祛湿而助脾运之力。
脾主运化,能将摄入的水谷化为精微并输至全身各处,完成此功能是脾气主升生理特性的体现。因此,治脾应顺承其主升之特性,适当配伍升清之品。常用药物如柴胡、升麻、桔梗、葛根、防风等。代表方剂如《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该方原治小儿脾胃伏火之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弄舌等。方中除用石膏、栀子清泻中焦积热外,另配藿香、防风芳香升清,既可疏散脾中伏火,又可升脾之清气,振奋脾胃之气机,复其运化之职。

阴阳互根 肾者主蛰

肾乃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生理上二者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正如张介宾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阳得阴升而泉源不竭。”故肾病临证组方时常阴阳并补,如《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之左归丸,与龟板、熟地等众多滋补肾阴之品中伍以温补肾阳之鹿角胶,以求“阳中求阴”;同样,张景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衷之右归丸,在附子、肉桂、鹿角胶等温阳之品中配以填精补髓之熟地、山茱萸等,以求“阴中求阳”。
肾中阴阳并治,还体现在用药特点上,若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当以寒温并用,代表方《韩氏医通》交泰丸,方中以黄连苦寒泻火除烦,肉桂辛热温阳化气,引火归元。二药相合,一清一温,相反相成,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阴虚火旺,又当补泻兼施,如《丹溪心法》治阴虚火旺之大补阴丸,方中重用熟地、龟板益髓填精,又佐以黄柏、知母清热泻火,一补一泻,一阴一阳,滋阴与降火并行。肾多虚证,治宜补虚为主,加之肾病用药用量大,药味重,疗程长,因此,常有壅塞之弊,故宜配伍通泄之品,如《小儿药证直证》治肾阴不足之六味地黄丸,方中三补三泄,补而不滞;《严氏济生方》济生肾气丸,配车前子、牛膝与温阳药相伍,既可治阳虚水泛,又可防补益之品滋腻之弊。
“肾者主蛰”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意谓肾脏具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临床用药多从二个方面体现:一是治肾多用补益之品,如地黄、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二是常伍收涩之药,如覆盆子、金樱子、芡实等。实际组方时,大多医家又喜用山药、莲子、黄精、山萸肉等补而能涩的药物。方如《医方集解》治肾虚遗精滑泄之金锁固金丸中选用沙苑子、芡实、龙骨、牡蛎。《本草衍义》治肾虚尿频、滑精之桑螵蛸散选用桑螵蛸、龙骨、龟板。
肾主封藏还体现在其主纳气的功能上。“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其实,肾主纳气的功能,就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纳气实主蛰特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代表方剂如《备急千金要方》治上实下虚喘咳之苏子降气汤,方中用苏子、半夏、厚朴、前胡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另用肉桂温补肾元,给气平喘,以求上下兼治,内外兼调,大大加强平喘之功。(黄仕文 樊巧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