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荟编》涉医人事条录

却波渔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343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0
年龄
71
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荟编》涉医人事条录

(渔翁辑录、小注)


*秦伯未好饮酒,自叙平生所结之酒社,有沧社、真社、醒社、壶社、弦社、不社、平社、未名社、瓦当斋、山人集、碧壶小集。

*章太炎寄寓上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厅堂不张书画,只挂大鳄鱼皮一张于壁间,客来见之,咸为诧异。

*秦伯未、顾佛影等组织弦社,每月上弦初八日,下弦廿三日为宴叙之期。

*吴湖帆患胆结石,施行手术,取出结石,石作卵圆形,色微黑。吴请陈巨来刻结石印,奈石质松,不能刻,始止。

*黄摩西谙岐黄术,晚年两足忽蹇,不能自医。

*高吹万病中致海上诸老诗,有云:“两足垢于乌蟹锈,一身瘦似士蟆皴”(音村)士蟆,为哈士蟆,福格之《听雨丛谈》作哈什码,谓为盛京产物。

待续
 
闲时乱翻书,见郑书中有关内容,颇有闲趣,录之与坛上同人共赏。
 
*徐悲鸿曾为柳翼谋画扇,作枇杷数颗,浑圆可喜,著一、两叶,亦疏落有致,题曰:“明年定购香槟票,中得头标买枇杷”。
*丁福保先后所辑书,分四大部,一医学丛书,二文学丛书,三进德丛书,四佛学丛书,凡二十年竣事。
*李洞庭之父达甫,死于庸医之手,其子国保,亦死于庸医之手,洞庭乃慨然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为人父者,亦不可不知医。
*章太炎极推崇恽铁樵,谓铁樵之医、并南田之画、子居之文,为恽氏三絶。铁樵有三嗜好,读书、下棋、雀战。
*郑大年医生,家有什锦橱数十,铜瓷玉石,光怪陆离。
*吴湖帆一鼻孔经常窒塞,医治无效,只得任之,遂镌一印:一窍不通。
 
人物小注:
郑逸梅
郑逸梅
笔名: 冷香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895-1992
民族: 汉族

简介
原名鞠愿宗,学名际云,号逸梅。江苏苏州人。农工民主党成员。大学毕业。1940年后历任上参音乐专修馆教授,上海徐汇中学教师,上海志心学院教授,上海国华中学校长,上海诚明文学院教授,上海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上海晋元中学副校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上海普陀区政协委员。191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

生平
1895年10月19日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1946年,在模范中学(晋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课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1966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3卷本。

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中华书局出版有郑逸梅先生著作《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 〉《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 。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郑逸梅的文字可读性很强。
我发现以后也很喜欢。
 
秦伯未就是南社成员,但是解放后可能受意识形态影响吧,闭口不言罢了。
 

说的是,秦伯老有名士风。
 
郑还有一个别署,叫做“铁帐铜瓶室主人”。
我近期购得一本《艺海一勺》,也是他的文编。
 
民国上海滩报刊界著名的“补白大王”!专为报刊补白逸文轶事。
 
*周岐隐邃于医理,常为病家惜费,不浪用珍贵药物,药铺中人嗤之为草药郎中。
(渔翁叹曰:此“草药郎中”当得!)
*弘一法师有奇楠香念珠一串,赠松江费龙丁,奇楠香可治胃病,龙丁曾磋去部分为末,作为药剂服之,致其中有数颗欠匀整。
(渔翁补注:奇楠香又名『伽楠香』又名『琦南』,在《幻游笔记》中记载著『奇楠』,在《纲目拾遗》中写的是『奇楠』。它是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有多量树脂的木材,它性味也是辛甘而温,在《本草绘言》中记载著是味辛辣、性温无毒,在《奥语香语》中提到它的气味是辛味而气甜,我们如果把上等的奇楠香研磨以后,它会有气味芬芳而且带有凉凉的味道,而且能够产生甜甜的,而且很甜嫩的那种感觉,而且可以生精水醒脑,脑袋很清爽的感觉,这就是《奥语香语》中提到的气甜。

它有辛味所以它能够窜,在功用主治方面,《本草绘言》中提到;它是跟沉香相同,它的性、气都比沉香还要润缓,比较滋润而且比较缓和,它能够缩二便,就是它能够使大、小便减少,在《药性考》中它写著;能够下气、辟恶、还有风寒痹疝,通窍醒脑。下气就是能够治疗气喘或者是打嗝、呃逆胀气、吐酸水。

辟恶就是能够辟邪气,辟脏气,风寒痹疝,是对於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退化性关节炎有功效。

另外,脑中风是因血循闭塞了脑窍,此时它能够通窍醒脑,能够让你回过神来。当然它在心肌梗塞方面、昏迷不醒,奇楠香也能够一样通窍醒脑。

在《纲目拾遗》中记载,固脾保肾,入汤剂,能够闭精固气,一般磨粉它就能够固脾胃保肾气,入汤剂时它就是闭精固气了。因为奇楠香它非常的昂贵,在内服的时候,就如同磨犀角一样,利用磨末,磨成粉,一次服用三分到五分,那麼效果就能够发挥了。或者是研磨汁,磨汁的意思就是泡荼,会同沉香一起冲茶饮用,效果加倍。-网络资料)
 
*石决明为中药名,然有石姓决明其名者,著有《中国经济》一文,载复旦大学经济学期刊。

*鱼肝油,认为是西人首先发明之补剂,吴德铎却谓我国唐代陈藏器之《本草拾遗》,即载鱼脂之药用价值,在西人提创之前。

*有人问章太炎,你的学问是否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

*徐卓呆闻有一种草本植物,名徐长卿,觉甚怪异,遂用作笔名。
 
*周瘦鹃爱紫罗兰,秦伯未赠诗有云:“一生低首紫罗兰。”

*沈曾植母老多病,曾植侍之,亲尝汤药,遂通医理,能自处方。

*马一浮喜饮普洱茶。平日茹素,以久病,缺乏营养,从亲友之劝,乃稍进肉食。

*陆渊雷治医,,曾云:藿香,按《药名谱》为霍去病。

*丁福保常劝人多啖香蕉,谓可使小便不臭。
 
*吴子深在香港,以岐黄及丹青问世,但就医者多,求画者少。

*向仲坚,善词,又精医道,辑《中医文献》。

*潘西圃卧病两月,医药无效,但得新会橙食之,胸次为之一开,乃大量购备,日啖一颗,病竟渐瘳。
渔翁小注:亦痰气之疾矣。
*老人体衰,往往阴天骨节痠疼,何鸿舫以之入诗:“老来筋骨验阴晴”,为前人所未道。

*陆士萼喜韩昌黎文,诊余则朗诵之。
 
*西医余云岫与中医陆士萼,生前为讨论医道,各存门户之见。余攻击中医,肆其口诛,陆贬斥西医,恣彼笔伐,大有水火不相容之慨。
渔翁曰:恐非简单门户争。
*沈尹默以决明子代茶叶,十余年不辍。
渔翁注:沈尹默
[float=right]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b]入蜀词墨迹》等,约二十种。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
 

附件

  • 4.7 KB 查看: 25
由版主最后编辑:
沈尹默政治上应该是偏左的,所以后来待遇比较好。
我看他一篇《回忆五四时候的北大》对胡适抨击甚力。
 
陆渊雷跟余云岫的仇也很大。
 
*潘西圃卧病两月,医药无效,但得新会橙食之,胸次为之一开,乃大量购备,日啖一颗,病竟渐瘳。
渔翁小注:亦痰气之疾矣。

看这一条,便想起我当初发的二贤散的帖子:
https://www.tcmbe.com/thread-6248

胸满不下
按方勺泊宅编云: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他药贵新,惟此贵陈。外舅莫强中令丰城时得疾,凡食已辄胸满不下,百方不效。偶家人合橘红汤,因取尝之,似相宜,连日饮之。一日忽觉胸中有物坠下,大惊目瞪,自汗如雨。须臾腹痛,下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顿愈,盖脾之冷积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盐花各四两,水五碗,慢火煮干,焙研为末,白汤点服。名二贤散,治一切痰气特验。世医徒知半夏、南星之属,何足以语此哉?(卷三十·橘条)
 
*邓秋枚晚年多病,辛卯冬,又复失健,认为宿疾复发,取旧方撮药服之,即昏厥不醒而死。

*南社诗人汪洋,于一九一二年病,误于庸医致死,有《病榻流离记》,汪口诉,子大燧笔录,卒年四十有三。

*施济群喜啖青蟹,又怕啖蟹后病腹,乃于啖蟹之前,先进痧药水。

*刘山农病,步林屋开一方剂,服之而愈,诧其医术之神,乃辟自居之余屋,躬为布置,作为林屋诊所。

*张之洞喜闻爆竹气,龚定庵怕听饧箫声,同为怪癖。
渔翁小注:“饧箫”,卖糖人所吹的箫。宋祁《寒食假中作》“箫声吹暖卖饧天”。
 
*李叔同知医理,病则自己觅旧存之药服之,且断食一日,减食数日,病自就痊。

*小儿科名医徐小圃,家沪东武昌路之春辉里,擅泉石之胜,又富收藏。

*丁福保二十八开始学医。

*高太痴精于医,著《医案》。
注:高太痴(1863~1920)
原名莹,字俊芬,号悮轩,别署太痴、侣琴、怅花、玉琴仙侣、漱芳斋主、云水山人、小窗金缕翠笺词客、爱与嫦娥分小影楼主等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秀才后改名翀,字莹玉,晚年号迟藏斋。原籍苏州,后落籍上海。

少年时已擅长作诗填词,颇有文名。20岁时任江苏按察司书记。因喜欢出入青楼,言行不检点,于光绪十年(1884年)秋大病一场后,被借故辞退,次年为生计所迫屈就厘捐局会计之职,后去天津任《时报》编辑,半年后悄然返沪。受老师何桂笙推荐,担任《申报》助理编辑。光绪十六年(1890年)离开《申报》,以卖字画为生,后进《字林沪报》当编辑,不久因与主编意见不合退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再进《字林沪报》任主笔,主持文艺性附张《漱芳诗选》的编选工作,次年4月改就《苏报》之聘,出任主笔。半年后三进《字林沪报》,编辑出版中国最早的文艺性副刊《消闲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字林沪报》易主,他接任《同文沪报》总编纂,次年春即离开《同文沪报》。这年曾接受曾慕涛侍郎的推荐,应征清政府的经济特科,但最终仍未去北京做官。此后转入商界,为中英大药房秘书。民国初年组织希社,自称“三十年前旧太痴”,与报界老友诗酒唱和。后落泊以终。(百度百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