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郑百川灯谜艺术

却波渔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343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0
年龄
71
郑百川灯谜艺术【转帖】



郑百川先生简介
郑百川(1939一 ),原名郑少波。广东潮阳人,父辈起移居潮安县彩塘镇。出生于岐黄世家。幼逢丧乱,颠沛流离,以至用了十年时间才读完小学;初中毕业后,又断续上了一年高中和半年大学,便通过社医考试而继承祖业,成为终身牙医,替世人祓除疾苦。他**读书,过目不忘。虽在“史无前例”之中,犹能业馀持读不犯禁忌之鲁迅著作、法家典籍。1972年10月,沉寂已久的潮汕农村恢复了灯谜活动,他在朋友的怂恿下,抱着玩玩的心情去看人猜谜,孰知一看之下,他惊奇地发现:谜中的知识,谜中的乐趣,竟是如此之大!突如其来的兴奋使他一连三晚流连于谜台前,并当即结识了江风、晨月等几位青年同好,自此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猜射、投师、创作、编刊、主台、交游、研究、著述,乃至结累累硕果、成一代大师的灯谜之旅。
中国的广东潮汕地区,从“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为地方官,驱鳄鱼、除民害,推行教化文治以来,“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由于文风鼎盛,名士辈出,潮汕一带很早就享有“邹鲁之滨”的美称。即灯谜一道,这块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热土上,近世便孕育了谢谢会心、翁松孙、吴浩水、庄容川、胡寄云、邱振宗等许多宗师高手。郑百川就是在如此深厚的文化氛围和灯谜风气中,一面师从邱振宗先生学艺,并虚心求教于吴浩水、胡寄云等老辈谜家,一面认真研究、汲取《评注灯虎辨类》这部“谜学津梁”之精华,倾心进行创作。得天独厚,不走弯路,加之他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文化气质:厚重、勤奋、睿智、精纯、超脱,以及他工诗、能诗、善画、通印等因素,造就了他在灯谜事业的成功与辉煌。
郑百川的三十年从谜生涯,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1972年秋至1984年夏是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郑百川一边学习制谜,步入创作实践,一边在本地区城乡间频繁地参加并主持群众谜会,通过猜射别人的谜作来启发自己的创作思路,也通过让人猜射自己的谜作来检验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同时,他先后精心编辑且亲自用蜡板刻印出《彩塘灯谜》、《春风集》、《春简浪花》、《戊午春灯》、《戊午秋灯》、《开襟集》、《待菊集》、《红叶集》、《鼓噪馀音》、《得秋集》、《当春集》、《虎尾春冰》、《玉简谜集》等十几种内部谜刊,并又搜罗整理乃师邱振宗之遗作编印出《炉边集》,批注翻刻泰国华侨李文宾之《灯谜二谈》。这数千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谜书刊,既分润身边四围谜友,又从邮局寄赠全国各地灯谜组织。这段时期,百川经过不断探索和思考,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带有研究命题的文章,诸如《印谜溯源》、《<镜花缘>的灯谜及其他》、《朱耷的诗画签押与灯谜的关系》、《射覆·赋·赋体谜》、《开拓谜路话诗钟》、《从版本不同说到“亥豕”》等。其中尤以《“直道相思了无益》与《法门·流派·多师》二文,一在关于“别解”的作用上强调:“谜味来自于别解”,“把别解摆到‘谜的灵魂’位置上来”;一在技法运用与灯谜流派的问题上主张:“兼擅各法,不拘成法”,“各流派以其特色见长,但也因有所偏爱而暴露缺点,门户之见妨碍谜学的交流和发展,观点明确,阐发有力,在谜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84年秋至1992年秋是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郑百川从闭门造车的书斋,走向才子荟苹的谜坛,从零星闪光的思索,转为系统理性的思辩,实现了谜学造诣的自我超越。1984年10月,安徽省合肥市主办的“庐州谜会”在徐霞客称之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举行,全国各地谜友风云汇聚。百川毕生第一次走出潮汕,参加谜坛盛会。也许是黄山的钟灵毓秀感染和激发了他,他不但由感而发,写下了《谜会开上黄山的联想》,而且他的制谜构思也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奇思妙想竟无穷尽,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进入了成熟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及“中华灯谜艺术馆”的隆重开馆,百川频频外出,积极参与全国较大的谜事活动,足迹远及河北,北京、辽宁等省市。同时,潮州市灯谜协会的成立,作为该会会长的他,创办并长期参与编印会刊《谜潮》。这八年时间内,他又分别以或郑重、或诙谐之笔调,写出了《历史文化是灯谜的源泉》、《“发昏’,十三章》这两篇颇有份量的文章。前者乃按“产生灯谜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灯谜活动”、“深远的历史文化滋育着潮州灯谜”三个方面,由远及近、从古到今地论述了历史文化与灯谜发展之关系,具有不可多得的谜史资料价值;后者则就谜艺扣合技巧及利弊、考证、评鉴诸方面,用十三个短篇娓娓而谈,对于指导并促进灯谜创作裨益良多。
郑百川从谜生涯的第三阶段是1992年冬至今,其间共历十年有馀。这一阶段,郑百川通过大量理论文章和灯谜作品,完成了,由灯谜专家向谜学大师的转变。郑百川把视野从海内转向海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陆与台港海外逐渐开展谜作交流的基础上,1992年11月25日,他偕澄海张哲源作为首批大陆谜家,经由香港至泰国谜界进行友好访问。在曼谷及清迈府等地,他们受到了秦华谜友的热烈欢迎,并参加了“春灯夜谭联欢”、“退思文虎社雅集”、“林氏西河谜苑会猜”,以及由泰国潮州会馆隆重举办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泰国大型跨国灯谜盛会。嗣后,他又于1996年2月、1999年3月先后出访新加坡谜界和台湾地区灯谜联谊会,无论是在星洲的直落亚逸芳林公园,还是在高雄、台南、台北的文化中心或庙会场所,他都悬谜主鼓,设坛讲学,与同道互切磋,与猜众共欢乐。因此,他是新时期以来对台港及海外华人社会的灯谜活动进行考察,并开展谜艺交流的捷足者。这十年也是郑百川艺水炉火纯青,理论上大有建树、事业上硕果累累的十年。这段时间内,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郑百川灯谜选注》、《中华谜语丛书·人名谜》。因有感于前人在谜话集中所提及的制谜戒忌之不详、不确、不完整,并受到当代新兴学科“比较文学”的启迪,他经过数年探讨、不断总结,几易其稿,终于推出了一生之力作《谜病例话》。该文从创作实际出发,罗列出“面底相犯”、“倒置扣合”、“以偏概全”、“用典错误”、“晦涩艰僻”、“支离杂凑”、“神气不即”、“褒贬失当”等三十种谜病,并一一举例分析,填补了灯谜批评之空白,为逐步构建完整的灯谜学理论建树甚伟。
郑百川平生制谜近万,仅其收入《灯谜选注》和《百川谜薮》中可统计者,即达六千则之夥;其馀散载于国内外各种谜刊谜集及专题制作制作以应约于各类赛事者,恐亦不在少数。一定的作品数量,是作品质量的保证。那些偶有一二小巧之作、箧中却存废谜三千的人,与“谜家”二字当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若细心把玩百川的谜作,于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撩乱红紫开繁英”之际,我们当可发现,一是他始终注重别解,深谙别解三昧,以别解传谜之神,生谜之趣;二是善于积极捕捉新事物为谜材,不断开拓新思路,以新引人,以新制胜;三是对众多法门不存偏见,坚持“法无好坏,施法在人”,由此而娴熟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已臻化境;四是主张多读书、多充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能驱使诗词成句作面,名章俊段,随手拈来;即偶有自撰,亦文采斐然,不工而工。其谜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且不事涂泽。底面扣合铢两悉称,浑若天成;读后令人馀香满口,回味难尽。所以然者何?盖其颇似“(韩)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其创作风格,亦“若母群物而腹众才者,风气固不足以限之”(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郑氏的谜艺独领风骚,遥执牛耳,在大陆为众所仿效,俨然成创作之主流;于海外亦深受推崇,影响所及,甚至台、泰谜风几亦为之一变。因此,有人称誉他是“当代谜坛典雅派的代表人物”、“新时期灯谜学科的带头人”。我们认为从郑氏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一部近三十年灯谜复兴和谜艺发展史的缩影;而他与柯国臻则无异是这段历史时期内大陆最优秀的精英谜家之代表,是当世谜学艺术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对了,红楼梦里面的宝琴出了十个谜,均无谜底,我也猜了下,可是不知对否,这里有没有人知道答案的,知道就贴在这里,让我对照下。
 
大谜难测正解稀,且看寒梅出谜底。
 
求助薛宝琴怀古诗谜底是什么?好想得到真正的答案(以前有求助于别坛,均未得到合适的答案)都怪雪芹大师,那么的坏,不注明谜底.谜底是好多人猜的,如扇子,觉得合适就贴这里了.但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
烛台?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
唢呐?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
木偶?还是傀儡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
拐杖?(打狗棒)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谜底:
柳木梳?(这个很纳闷)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
笔筒?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
墨斗?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
蜡烛?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
绣花针?(像否)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
扇子?
以上谜底,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蔡义江先生说:“过去,一些红学家总以为作者制作灯谜而不交待谜底,是换新鲜,‘卖关子’,好让读者自己去猜。于是,茶余饭后,各逞己能,纷纷晓喻谜底,说这是走马灯,那是喇叭,这像傀儡,那像马桶。。恨不得把大观园的女儿叫来问个究竟。。结果,不但搞错了方向,又把读者引入了歧途。
 
蔡先生认为:”十首絶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名曰‘怀古’,实则悼今,说是‘灯谜’,其实是人生之‘谜’”。
 
蔡先生解云:“第一首《赤壁怀古》是总说。。《交趾怀古》是说贾元春的。。《锺山怀古》是说李纨的。《淮阴怀古》是说王熙风的。。《广陵怀古》是说晴雯的。。《桃叶渡怀古》是说贾迎春的。。《青冢怀古》是说香菱的《马嵬怀古》是说秦可卿的。《蒲东寺怀古是说金钏儿的。。《梅花观怀古》是说林黛玉的。戚寥生说它(指《红楼梦)‘一声而两歌,一手而两牍’‘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了解这一特点,透过其表面现象和‘假语村言’,来看它的真意和实质,这对我们真正读懂这部小说是十分必要的。”

录之与寒梅共习!
 

妙!谢谢渔老师!粗略看完红楼梦,看得很辛苦,看得很慢,大多字不认识,老是要查字典,有的字,新版字典居然还没有.于是索性就在网上的谷歌词霸查,快速.待我稍资深点再重读吧,到那时可能不去猜那十首诗到底是什么了.我现在都觉得时间真的很短了,不够用了,光是一部红楼梦,就化用了两个多月的晚上才看完.
 
香港《中文月刊》1983年第十期载孙念祖文,不同意蔡先生的观点,径猜了实物:第一首:蚊子灯,第二首喇叭,第三首木偶,第四首纳宝瓶,第五首牙签,第六首纱灯,第七首墨斗,第八首肥皂,第九首骰子,第十首扇子。

供参考
 
我赞同蔡先生的观点,比真正的猜一物有意思得多!谢谢!!!鞠躬!!!!
 

寒梅灵犀一点通!妳可读红楼梦,凭这悟性,定有新获!
 
赠旧作一篇: 《石破天惊说红楼》(旧作)丙子腊月,侍病京华,值冬雪初融,空气清新,起一大早,乘车直奔香山.下车伊始,即一路打听杰王府址,寻访<<红楼解梦>>一书作者霍国玲住宅.说来此行亦非心血来潮,只因日前在京城后海恭王府门口"文化艺术书店"见得<<红楼解梦>>一书,稍一浏览目录,即被其石破天惊之论所吸引:"曹雪芹谋杀雍正帝","宁国府实隐清皇宫","大观圆实隐圆明园""林黛玉原型名竺香玉",作者独辟蹊径,独尊脂评,由脂评入证,剔疑剥茧,直逼玄关,考证出一段后宫秘史,粗粗一阅,就令人拍手叫绝.书中披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曹天佑)家被雍正帝查抄,其倾心相爱之女子竺香玉也被夺入宫中纳妃,进而册封皇后.为与**邪恶抗争,天佑与香玉二人合力用丹砂毒死雍正,最后香玉又以身殉情.而雪芹(天佑)则毕半生心血,"哭成此书",以寄托对香玉之幽思,鞭挞暴君之**,小说实躯壳,历史是灵魂.欲购此书,店中所存两册,均已破旧,忽见作者在一册只"增订本说明"中提醒读者"若有缺集,可与作者联系"并明示地址:北京香山杰王府,遂成此行.穿街走巷,来到西山之麓一僻静村落。叩门几声,出来迎接笔者的一眼可知是霍国玲女士,与书中扉页作者照片稍有见异的是多添了几丝银发,询知为远道来购书者,豪爽好客的主人引笔者进住房,屋内布置极简陋,进门最醒目的是两个书架,用两幅褪了色的花布帘遮住,一张旧式双人床占去三分江山,加上两面旧漆斑驳的办公小桌并接一起,上面堆满尚在校对的文稿。桌边,尚坐一面色白皙、端庄儒雅的“中年人”,经介绍,知其为霍女士之爱人。稍加寒暄,即谈购书事,霍氏夫妇热茶相待,言大冷天远道来,容品茗再叙。笔者打趣答曰:取经岂嫌路遥?也是慕名而来,打扰云云。霍氏夫妇问及读过其书否?答曰:近日在某处见得,走马观花一阅,已感多惊人之语,脱俗之见,直似清风猎猎,一扫红学界积年迷雾。霍氏夫妇如遇知音,停下文稿校对工作,与笔者攀谈起来。
说话间,笔者问及增订本作序之“紫军”何人,原来竟是霍氏爱人,先生本名张晖,从事波斯文翻译工作。许多年前,是他从图书馆借回的一本俞平伯的《脂砚斋石头记辑评》,将爱妻引入“迷”途,以至她当年未逾五十,主动提前退休,一头扎进红学迷海,直到如今在其中“闲庭信步”,时发石破天惊之论。又问著作署名因何无张公,答曰:序言确系其亲撰,《解梦》文章则非其所作,夫妇间认真如此,足见其人之真诚质朴。问及其学术观点,当今红学界权威专家作何种观?答曰:某权威排斥颇厉,而周汝昌老,杜世杰公(台湾)等倒颇欣赏。此时霍氏坦诚相告,曾找某权威求其允许研究文章上某学刊,竟遭闭门羹。言迄,忿忿不平之情难却。问及对红学界争论颇多的曹氏籍贯,同意何说?答曰:以汝昌先生“丰润说”较全面,而“辽阳说”则嫌独断。问及一、二集《解梦》已先后问世,未出深闺之三集又有何突破?天机可泄否?主人谈兴正酣,直言以告,且出底牌见阅--在即将面世的《红楼解梦》第三集中,将出示故宫历史档案中新发现之证据:清故宫藏画香妃像。说话间,霍氏顺手从书架顶取下花费半千巨资自费所购之故宫藏画影本,以示我观,并作解说,言及此画中人与《红楼梦》中描写黛玉容貌、穿着、喜好、摆设绝类。如小说中黛玉爱竹,已有专论,而藏画十二幅(十二月令)中之人物、环境之状,无论自然生长,还是壁挂、几设,幅幅可见其竹,言者凿凿有据,听者如醉如痴。相谈间,霍氏夫妇得知笔者职业中医,竟不耻下问,询及《红楼梦》书与医、与《易》事,笔者惶恐以对:有人曾作过统计,《红楼梦》中,涉医药语约五万余言,几占全书十八分之一。其中许多处方,如“益气养容补脾和肝汤”今人投效临床,应如桴鼓,足见曹公亦精医药。至与《易经》关系,我以为首应作“哲学”观,古称《易》六经之首,尤今言哲学为诸科学之抽象概括也。霍氏转与紫君公言,此种说法,倒与你观点相同,紫君含笑默认。我斗胆以问:当今商海潮涌,拜金尘扬,贤伉俪甘守清净,索居西山,苦研《红楼》,莫非欲效芹圃公“瓦灶绳床”著书西山否?主人夫妇笑而不答。随后又言及笔者在京购得新出八家评批本霍氏认为,村藏备查可也,而欲识《红楼》,唯脂砚斋评本称佳,毕竟同时代,同经历人,一著一评,个中机关,灵犀相通。又介绍“戚寥生本”,亦称佳本,尤赞戚序之称《红楼梦》书:“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为识家真言。且插一花絮:《红楼解梦》推荐“戚本”值八九年,《红楼解梦》初版面世,京中各书店多年积压之戚本,一售而空。笔者饶舌,言数年前在太原五一书店见尤署名“老葵”之影印抄本,霍氏亦颇欣赏此本,且告一典故:言老葵亦一奇人,毕生家财,一世心血,铸成此本。谈话间对程高续书,颇不屑顾,视前八十回,最为价值。说到红学历史,渺渺中有辩证法也,胡适公之自传说起,蔡元培公之康熙朝政治说隐,至五十年代,“阶级斗争”说兴,俞平伯“新红”说没,且自信“解梦”将崛起今朝,对研究前景,作乐天派观。最令笔者注目铭心者,为霍氏夫妇评估红学各家,尚持“平常心”,即谈及己论,亦不废渊源,认为古今各派,均有功曹侯。学术交流,相辅相成,同舟共济,快达彼岸。最后问及“雪芹墓石”,霍氏认为其为伪品了。拉杂谈来,已一小时余,唯恐主人校对紧张,惜时如金,遂起身告辞。
 
顺赠旧曲一篇:

红学百年叹曲
---新红学百年祭


悠悠阅岁,看百年红域,云荡涛激,纷纭如戏。鼎革前七,西理评红,清华园里,观堂国维开山;五四余威,所向披靡,新学立极,胡顾俞周奠基,迅翁作史,独秀有序,元培索隐,适之自叙。痴情有吴宓,挟洋论红花旗地。京华竹词,开谈说红成往事,货郎担边,脂本现世见真迹。**,貂尾孰继?霑公生卒,曹祖何籍?荣宁何址?南腔北语,百廿八十,忿忿争不息。迄东方亮日,巨人掌楫,龙卷狂澜,潮拥蓝李,突出政治,伟论独倚。浩劫起,漫迷离,放晴时,大梦回。陆岛两岸,海外海内,轩辕赤子,华夏红迷,万篇千章讼又急,引动无数粉丝。芹溪感,脂砚叹,胡公惊,蔡翁喜,索隐再兴,探佚新立。日月双悬,乾坤两照,草蛇灰线,脉伏千里,一喉而歌,一手两牍,透纸研戚序,识破大旨玄机。更刘生秦学,别辟经蹊;霍女解梦,声动京畿;周翁伏枥,耕红不息;独推庚辰,冯翁八批..。往矣噫嘻!遥瞻金陵花雾隔,今朝谁复烂柯棋。举目望神州,跨逾一世纪。沧桑感叹度一曲,聊供方家乐茶余。

丁亥仲夏初稿于却波湖畔勤斋陋寓

丁亥冬改定
 

介绍一种版本--(无障碍阅读原著,注音解词释疑)长春出版社2007.2版《红楼梦》
 
读渔师旧作一:
承蒙抬爱,师奉旧作,细嚼味浓,叹笔力之深厚, 赞文锋之精辟!赏之!去岁曾于红网(红袖添香网),亦遇一良师, 六十耳顺之龄,活跃未逊晚辈,笔端美文轻泄,阅之养目,赏之神怡!网络处处皆良师也!忽羡颐养之年,无需苦耕作,勿忧劳生计,一心扑文,吾实乃慕也!吾辈压力颇重,生存之竞争如原始,心累也!

红楼梦医处颇多, 曹通医,随处可觅.如最后一位给秦可卿看病者云: "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十回)
 
读渔师旧作曲:
仅三百余字,浓缩红楼,含盖诸位研学者,纵横时空,吾钦佩称奇!吾将上下求索,吸师辈之精华,除己之幼稚!
 
沧桑感叹度一曲,聊供方家乐茶余。
 
红学百年叹曲,沧桑感叹,寥寥数语,细嚼,如海之波澜!文坛将长江后浪推前浪……..

再次感谢渔老师!!!!!今天888!!!闪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