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5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李克绍
读《内经》的人,在承认这部古典医著是中医精华的同时,也大都承认其中有糟粕。认为全部《内经》都是天经地义、白璧无瑕,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但究竟是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则往往见仁见智,各不相同。这其中固然有些依目前条件,还不能过早下结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疑待考,是应当的。但也有一些,明明是唯心的、反科学的,也不许定为糟粕,这就不对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年忌"之说,就属于后者,是典型的糟粕。
《内经》中的糟粕,虽然很少,但决不止"年忌"这一点,为什么却单单把"年忌"提出来作为糟粕来对待?是有原因、有目的的。先生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四期发表的,以后又收入《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的"学医行医话当年"一文中,曾把该篇年忌之说,作为典型的糟粕来举例,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认为人从七岁起,每加九岁,如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形色不相得者的大忌之年,这更是形而上学"。后来有读者来信,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段年忌,"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理、生化和种种机能活动周期节律变化的最早探索,是生物节律学的萌芽阶段。"又说:"生物节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多地引起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临床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宇宙节律和生物节律,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并举例证明:"木星、金星、地球和水星这四颗星的起潮力,占到行星对太阳起潮力的97%,他们彼此'聚会'(指这四颗星在运动中于太阳的一侧排成一线)的机会较多,大约三年一次。这一天文现象,对地球气候,虽未引起太严重的反应,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使许多旧病复发就显示出他的周期节律,而且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因而便有生物钟之说。"还说:"很多疾病的发生,是由节律造成的。如一日、一月、一年、一生之中,人体的内分泌变化,是很明显的,而且这种变化,造成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力的薄弱而容易生病。如妇女在月经期间,就要注意调养,不要受寒过于疲劳和精神刺激,还要禁忌房事,月经就是女性中一个节律性周期反应。一个人,从婴儿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不停的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他们的交接、继续,在生命钟上,有没有准确的规律和反应?还应作深入的研究。"该读者根据上述看法,认为:"《内经》关于年忌方面的论述,恐怕与这方面的研究有关,"至于是不是象《灵枢·二十五种人》说的那样,也还值得再作科学方面的分析。不过这种变化若存在,即便不是九年,而是五年、七年、十年,也不失《内经》在这方面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生命节律的存在,已被古人所注意,而且在两千年前就涉及到了目前医学研究的尖端问题。"
归纳一下上述文章,主要有两个内容:①不同意将"年忌"看成糟粕,至少是定为糟粕为时太早。②这是现代尖端科学生物钟学说在我国古代的萌芽,不但不是糟粕,而且是可贵的,它增添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
是这样的吗?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年忌是糟粕",不是定论太早而是早该定论的问题。之所以说"年忌"是糟粕,不是根据别的,而是因为它缺乏物质基础和事实根据。把没有物质基础和事实根据的"年忌"。作为生物钟来认识,这是非常糊涂的。因为任何"钟"的概念之形成,至少得先有"钟"的事实,然后才能追究"钟"的道理。例如该读者所提女子的月经,按月行经,这是事实;所提四行星的"聚会",也有"三年一次"的事实。除此以外,如一年之中的生、长、化、收、藏;女子的"七七",男子的"八八"都有事实可查,所以才能说成"钟"。可是《内经》这段年忌的事实在哪里呢?在我来说,是从未听说过、更没有见过人有每九年必倒一次霉者,不知读者们曾见过这样的人否?如有只介绍一二,也算"钟"事实上的存在。至于说"即使不是九年,而是五年、七年、十年"都行,那又是什么"钟"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仅就世界之一角的中国来说,人口已过十亿,其中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乃至百岁,任何人,哪一岁都有出现病痛、不适以及其它不幸的事件的可能,而且何止千计万计,这其中的规律性在哪里呢?"五年也行,七年、十年也行",总而言之,不论何年,倒一次霉就行,没有规律性,只有偶然性,也能算"钟"吗?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孟轲得出的规律,但孟子以后就不灵了。宋朝柴望认为中国的多乱之年,常是丙午、丁未之年,他统计了从秦庄襄王五十二年丙午,至五代后汉的天福十二年丁未,这一千二百六十年中,属丙午、丁未之年共二十有一,都是中国有乱事之年。因丙丁属火色红,午于十二生肖中属马,未于十二生肖中属羊,遂有"红羊赤马悲"之说,后世亦简称"红羊劫"。这象是国家之多乱是有规律的出现了。但实质他是把不是红羊赤马之年的变乱不计算在内而得出的结论,这本身就没有说服力。证之近代史,庚子赔款,辛亥革命,都不是红羊赤马之年。《内经》年忌一之说,是否也把不是九年倒一次霉的人排除在统计之外?这值不值得深思?总而言之,"规律"不是巧合,也是不可强凑的。
《内经》之成书,人所共知,不少是汉代作品,而西汉末年,以迄东汉,正是谶纬学说盛行之时,《内经》"年忌"这段文字,与谶纬学说几乎没有差别。谶纬学说虽然在东汉以后的某一时期,在中国的某一角落,有时还有残余迹象,但总的来说,早已被广大群众所唾弃。"年忌"之所以能千余年来未被淘汰,是因为它依附于中医宝库的《内经》之中,瑕依瑜存故也。如果仅仅因为它是《内经》中的资料可以不问是否有物质基础,不问是否有事实依据,就认为可能是精华,这显然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之伟大,并不在予她有些预言正好与后世的尖端科学相吻合,不吻合也并不影响她的伟大。更不应当把本不是的科学的东西硬说成是古人的科学预见。我们认识事物,首先要有事物现象的存在,譬如气功,在目前还是难以解释的,但事实存在,便否认不得。如果什么也没有,却硬讲是什么规律,则"君子可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也。"本文虽然只对"年忌"这一学说作某些议论,但先生的中心目的是借"年忌"的论证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古典医籍中的精华与糟粕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暂时尚不容易解决的,也有本已早应解决,但受唯心论的干扰,以致仍在争论不休的,本文就是属于这一类。
读《内经》的人,在承认这部古典医著是中医精华的同时,也大都承认其中有糟粕。认为全部《内经》都是天经地义、白璧无瑕,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但究竟是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则往往见仁见智,各不相同。这其中固然有些依目前条件,还不能过早下结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疑待考,是应当的。但也有一些,明明是唯心的、反科学的,也不许定为糟粕,这就不对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年忌"之说,就属于后者,是典型的糟粕。
《内经》中的糟粕,虽然很少,但决不止"年忌"这一点,为什么却单单把"年忌"提出来作为糟粕来对待?是有原因、有目的的。先生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四期发表的,以后又收入《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的"学医行医话当年"一文中,曾把该篇年忌之说,作为典型的糟粕来举例,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认为人从七岁起,每加九岁,如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形色不相得者的大忌之年,这更是形而上学"。后来有读者来信,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段年忌,"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理、生化和种种机能活动周期节律变化的最早探索,是生物节律学的萌芽阶段。"又说:"生物节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多地引起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临床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宇宙节律和生物节律,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并举例证明:"木星、金星、地球和水星这四颗星的起潮力,占到行星对太阳起潮力的97%,他们彼此'聚会'(指这四颗星在运动中于太阳的一侧排成一线)的机会较多,大约三年一次。这一天文现象,对地球气候,虽未引起太严重的反应,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使许多旧病复发就显示出他的周期节律,而且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因而便有生物钟之说。"还说:"很多疾病的发生,是由节律造成的。如一日、一月、一年、一生之中,人体的内分泌变化,是很明显的,而且这种变化,造成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力的薄弱而容易生病。如妇女在月经期间,就要注意调养,不要受寒过于疲劳和精神刺激,还要禁忌房事,月经就是女性中一个节律性周期反应。一个人,从婴儿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不停的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他们的交接、继续,在生命钟上,有没有准确的规律和反应?还应作深入的研究。"该读者根据上述看法,认为:"《内经》关于年忌方面的论述,恐怕与这方面的研究有关,"至于是不是象《灵枢·二十五种人》说的那样,也还值得再作科学方面的分析。不过这种变化若存在,即便不是九年,而是五年、七年、十年,也不失《内经》在这方面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生命节律的存在,已被古人所注意,而且在两千年前就涉及到了目前医学研究的尖端问题。"
归纳一下上述文章,主要有两个内容:①不同意将"年忌"看成糟粕,至少是定为糟粕为时太早。②这是现代尖端科学生物钟学说在我国古代的萌芽,不但不是糟粕,而且是可贵的,它增添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
是这样的吗?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年忌是糟粕",不是定论太早而是早该定论的问题。之所以说"年忌"是糟粕,不是根据别的,而是因为它缺乏物质基础和事实根据。把没有物质基础和事实根据的"年忌"。作为生物钟来认识,这是非常糊涂的。因为任何"钟"的概念之形成,至少得先有"钟"的事实,然后才能追究"钟"的道理。例如该读者所提女子的月经,按月行经,这是事实;所提四行星的"聚会",也有"三年一次"的事实。除此以外,如一年之中的生、长、化、收、藏;女子的"七七",男子的"八八"都有事实可查,所以才能说成"钟"。可是《内经》这段年忌的事实在哪里呢?在我来说,是从未听说过、更没有见过人有每九年必倒一次霉者,不知读者们曾见过这样的人否?如有只介绍一二,也算"钟"事实上的存在。至于说"即使不是九年,而是五年、七年、十年"都行,那又是什么"钟"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仅就世界之一角的中国来说,人口已过十亿,其中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乃至百岁,任何人,哪一岁都有出现病痛、不适以及其它不幸的事件的可能,而且何止千计万计,这其中的规律性在哪里呢?"五年也行,七年、十年也行",总而言之,不论何年,倒一次霉就行,没有规律性,只有偶然性,也能算"钟"吗?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孟轲得出的规律,但孟子以后就不灵了。宋朝柴望认为中国的多乱之年,常是丙午、丁未之年,他统计了从秦庄襄王五十二年丙午,至五代后汉的天福十二年丁未,这一千二百六十年中,属丙午、丁未之年共二十有一,都是中国有乱事之年。因丙丁属火色红,午于十二生肖中属马,未于十二生肖中属羊,遂有"红羊赤马悲"之说,后世亦简称"红羊劫"。这象是国家之多乱是有规律的出现了。但实质他是把不是红羊赤马之年的变乱不计算在内而得出的结论,这本身就没有说服力。证之近代史,庚子赔款,辛亥革命,都不是红羊赤马之年。《内经》年忌一之说,是否也把不是九年倒一次霉的人排除在统计之外?这值不值得深思?总而言之,"规律"不是巧合,也是不可强凑的。
《内经》之成书,人所共知,不少是汉代作品,而西汉末年,以迄东汉,正是谶纬学说盛行之时,《内经》"年忌"这段文字,与谶纬学说几乎没有差别。谶纬学说虽然在东汉以后的某一时期,在中国的某一角落,有时还有残余迹象,但总的来说,早已被广大群众所唾弃。"年忌"之所以能千余年来未被淘汰,是因为它依附于中医宝库的《内经》之中,瑕依瑜存故也。如果仅仅因为它是《内经》中的资料可以不问是否有物质基础,不问是否有事实依据,就认为可能是精华,这显然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之伟大,并不在予她有些预言正好与后世的尖端科学相吻合,不吻合也并不影响她的伟大。更不应当把本不是的科学的东西硬说成是古人的科学预见。我们认识事物,首先要有事物现象的存在,譬如气功,在目前还是难以解释的,但事实存在,便否认不得。如果什么也没有,却硬讲是什么规律,则"君子可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也。"本文虽然只对"年忌"这一学说作某些议论,但先生的中心目的是借"年忌"的论证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古典医籍中的精华与糟粕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暂时尚不容易解决的,也有本已早应解决,但受唯心论的干扰,以致仍在争论不休的,本文就是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