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9/01/19 #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脾切除患者来说失去了气血生化之源,那么他是怎么生存的?中医对这一现象是如何认识的?
柴桂方应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10/20 帖子 1266 获得点赞 203 声望 63 年龄 51 2009/01/19 #2 西医的脾与中医的脾是不能相等而论,中医的脾注重的肌体的吸收,其功能表现在全身各处,凡是脉外的水湿之邪吸收进入脉内的功能表现,均是脾的作用表现。 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与西医区分开来,当中医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与西医交替理解,不然,中医西医都学不好,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白版主提出 海量继承 方可谈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自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threads/6706
西医的脾与中医的脾是不能相等而论,中医的脾注重的肌体的吸收,其功能表现在全身各处,凡是脉外的水湿之邪吸收进入脉内的功能表现,均是脾的作用表现。 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与西医区分开来,当中医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与西医交替理解,不然,中医西医都学不好,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白版主提出 海量继承 方可谈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自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threads/6706
柴桂方应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10/20 帖子 1266 获得点赞 203 声望 63 年龄 51 2009/01/19 #3 回复 楼主 至于脾的化生气血的作用,也不能单独理解是脾的作用,因为水谷精微的吸收是脾的作用,但是化生气血需要与肾阳的温煦是离不开的,如同锅中有米,没有火的温煦是不能变化的。学习中医要整体的来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回复 楼主 至于脾的化生气血的作用,也不能单独理解是脾的作用,因为水谷精微的吸收是脾的作用,但是化生气血需要与肾阳的温煦是离不开的,如同锅中有米,没有火的温煦是不能变化的。学习中医要整体的来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易轩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2/22 帖子 517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年龄 50 2009/03/01 #7 我还是那句话,中西医可以互参,但不能混淆。中医脾胃为中土,在人体中,它主要是消化吸收水谷,而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西医的脾则是参与破坏红细胞和免疫反应的器官。两者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