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方剂组合简论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5
声望
38
年龄
44
魏长春

中医治病,传统注重理、法、方、药,四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论内、外、儿、妇临证治病,皆以处方遣药为主。因此讲究方剂的组合理论,尤为重要。

1.按法制方注重配伍

医谚日:"法中有方,方中有法。方者法也,剂者和也。"点出了方剂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治疗法则指导下,探讨研究药物选择、配伍、剂量的一门学问。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说:"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其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用也。"(《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因此研究方剂不能局限于了解每味药物的功用,还应注意各种药物通过配伍所起的"君、臣、佐、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解毒防偏,引经诱导的作用。

2.有的放矢按锁配匙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处方用药应从病情出发,有的放矢,辨证论治,决不能主观臆测,闭门造车,华而不实,标新立异。颜芝馨夫子尝日:"处方用药,如量体裁衣,按锁配匙,既有规矩,又有方圆。"一类病症确有相同之处,但不同患者,不同病期又有各异的特点,要懂得一方能治多病,一病可用多方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理,要熟悉常用古方的药物组成,适应证候,制方含义,变化规律,掌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调换方剂,更易药味,增减剂量,变动剂型的随症施治的灵活方法。切忌刻舟求剑,仅闻某方可以治某病,而不论其因之异同,症之出入,而冒昧施治,切忌墨守成规,守株待兔,削足就履的错误方法。总之处方用药,以正确辨证为前提,只有知已知彼,知常知变,灵活化裁,才能药中病所,恰到好处。

3.重点突出 选药精当

我们在处方时既要做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突出重点,主治本症,又要全盘考虑,统筹兼顾,略佐它药兼治兼症、夹症、遗症、复症和分辨体质,维护本元。在选药时,要做到主次有别,轻重有度,取利避弊,配合得当。治此不碍彼,祛邪不伤正,补益不滞气呆胃。

医谚曰:"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历代医家临证实践,各有经验,各有心得,著书立说,创立新方,方剂之多,汗牛充栋,辨别瑕瑜,确非易事,惟有熟读方书,深明方意,详察病情,反复验证,观察药效,才能提高选方遣药的水平,逐渐达到屡用屡效的境界。

"方不在多,而贵在约。"临证处方,既不可执呆方以治百病,但亦不可无准则乱处方。又"药不在贵,而在于精。"临床处方有此证即用此药,虽险恶之品亦敢用,无此证即无此药,虽平谈之品亦不妄加。若处方用药杂乱无章,药味庞杂重复,恰似画蛇添足,反而因药味相互牵制,作用抵消,影响治效。若病轻药重好似杀鸡用牛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浪费药物,而且药过病所,正气受损,反致疾病缠绵难解。若用药不分症之主次缓急,药力分散,病重药轻,药不及病,不仅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还会贻误病机,引邪深入。又有人喜用贵药、奇药,动则犀角、牛黄、人参、别直参、西洋参、鹿茸,皆为有害无益之举,必须予以纠正。

4.七方十剂 方药对待

《内经》以制论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之分,一般外感暴病邪气盛,症状重,形体实,其治如将,以求速效,处方以祛邪为先,用药宜纯,用量宜大,邪去即可以安正。内伤久病,症状复杂,病程缓慢,形体虚弱,其治如相,须从容和缓,扶元固体,可用复方,调和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慎不可妄用毒药、峻药恣意攻伐。尤其是伤于情志劳倦之内伤杂症和久病痼疾,更宜用轻淡之品养胃气,安心神,轻剂拨动气机,复其生生之气。若处方顾此失彼,猛浪从事,妄用消散,或大剂重浊滋腻之品,以求速效,必致事与愿违,欲速不达,伤正呆胃。

北齐徐子才《药对》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之分;明代张景岳有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之设,此方剂功效之对待也。方类不同,经纬有别,误用则背道而驰,病情聚变,坏证蜂起,不可不慎也。如应补之证,反用攻剂则伤正。应攻之证,反用补剂则恋邪助奸,关门留寇。故《内经》有"毋虚虚、毋实实"之戒。

又临床所见,有病情复杂者,还可采用标本兼顾,阴阳并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表里双解,开阖相辅,刚柔既济的复合方剂。如参苏饮、黄龙汤、肾气丸、乌梅丸之类,学者于此更须慎思明辨,权衡轻重,悉心研究,酌情选用。

5.维护本元 中病即止

中医治病以人体为本,以整体为主,注重内因,用药须时时注意保护人体本元,诚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中医治疗既见病亦见人,处方用药时要考虑患者体质有阴阳、刚柔、强弱之各异,其中阳脏、刚体宜用阴剂、柔剂、润剂;阴脏、柔体宜用阳剂、刚剂、燥剂;体实者可用重剂、峻剂;体弱者宜用轻剂、缓剂。又中药以口服为主,药物功效之发挥有赖于脾胃之消化吸收和运化,所以处方时一定要考虑人体胃气之强弱。《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能(耐)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

6.继承发扬加减穿合

中医学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方剂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反对"古方不能治今病"的偏执之见,也要反对"后世之方,皆不足以名方"的错误看法,我们要填平经方、时方的鸿沟,要打破师承有别的门户界限,为整理发掘和繁荣发展中医方剂学多作贡献。

医谚日:"医必有方,医不执方,明其理,学其法,不必泥其方。"指出处方既要有师承,又要有变化和创新,既不可守古方以治百病,又不可无准则乱处方。在临症时凡古方能与所见病症相合者即可选用,若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又有个别差异者,则可用古方加、减、穿、合、摘变后应用之,若全不相合者,则须根据辨证立法创订新方。《医学入门.通用古方》谓:"加者,本方外加别药一二味;减者,本方内减去一二味;穿者,如四君子汤穿四物汤、二陈汤,二三方穿而为一或有去取;合者,如四君子汤合四物汤更无去取;摘者,如用四君子汤,有痰摘二陈汤中陈皮、半夏,血虚摘四物汤中当归或地黄二味,血虚头痛摘川芎一味,血虚腹痛摘芍药一味。"所谓变者是根据古方的制方之义再予以化裁变更。又有根据个人经验,自创新方。

总之,中医方剂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自发辩证法思想和科学道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全面继承,努力发掘,发扬创新,以提高疗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