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吴阶平院士说,医生要把知识变成能力,重要的是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要学习辩证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中西医学科的不同优势与缺陷。方法论上,中医的整体、宏观、模糊和动态与西医的局部、微观、具体和静止可互补。中医的辨证讲究相对值,西医的诊断要求绝对值。中医长于治疗,西医长于诊断。中医用主动疗法多,西医偏向于被动疗法。中医讲究中庸,西医追求极限。中医治疗个体化,西医擅长标准化治疗。西医单兵作战,中医多法联合。西医只重治疗,中医防、治、养相结合。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可以通过对方的优点得到互补。因此,中医临床的宏观辨证论治思路应该是取众家所长为我所用。
有证有病——中西结合
临床上有证有病的病人最多。其特点是既有中医之证,又有西医之病,既服西药治疗,又想用中药提高疗效。对于这类病人,我的辨证思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而且目前有许多疾病确实只能缓解。甚至有些疾病就根本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以在中西医都不可能单独治愈和改善某些疾病症状的时候,中西医工作者必须抱着现实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靠中西医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或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先用中药,后用西药;或先用西药后用中药;或中西药并用;或择期而用中药或西药。这是一种务实而辩证的方法,临床应用最多也最实用。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辨证与辨病﹙西医之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新思维。在临床上既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定性定位诊断上的长处,同时又不拘于西医,严格按照中医的辨证思路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做出相应的辨证诊断。这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其特点是既重视局部的病理变化,又重视在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它不仅克服了中医对疾病微观认识的不足和辨证思维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同时也弥补了西医对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等重视不够的弊端,是临床医生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知识治疗疾病的较好方法,并可借助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更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宽了临床医生的思路,这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
有证无病——中医辨证论治
有证无病的病人,其特点是仅有中医之证,没有西医之病。病人有一系列证候群,甚感难受,可西医就是诊断为没病。这类病人,西医对其没有很好的对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就是有证无病,约占我国人群的50%,其临床表现是多方面、多系统、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并无器质性损害。归属西医的临床早期、疾病早期、高危人群范畴。如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绞痛、心律不齐、血压不稳定;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尿频、尿急、性冷淡、性欲减退、月经紊乱等;肌肉关节系统表现为全身肌肉关节痛、四肢无力。这类证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强项。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纠正其各个系统的不适,可使这类人群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有病无证——中医整体治疗
西医有诊断,患者无症状,这种有病无证的临床现象,我的辨证思路是——中医整体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无证可辨的病很多,如无明显症状体征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隐匿性糖尿病,以及部分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脂肪肝等,其特征是患者无自觉症状。这类病人多为多种疾病并存一身,它可归属为中医的心身疾病范畴。对此类病人采用心身整体综合治疗。心身并重,心身并治,治、防、养结合。或予自然疗法、或予体育疗法、或予针灸疗法、或予推拿疗法、或与心理疗法、或予饮食疗法、或予中药疗法、或予中医其他传统疗法、或只用单一疗法,或多种疗法并用,只要能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这种整体综合辨证论治思路亦是中医的一大优势。
无证无病——调理预防
临床上常见一部分人群,无病无证亦寻求中医治疗,其目的是未病先调,防患于未然,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对于这类人群,可采用中医整体调理预防思路,因人、因地、因时的服药调理。如流感、肝炎、非典流行期间的预防性服药,如根据个体体质类型的偏寒偏热进行服药调理。多年来,我总结了根据季节、年龄、疾病系统不同的预防调理方药,未病先防,这也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近几年,城市兴起的中医调理之潮,正是人们对中医药可以促进健康又具有保健作用的认可。
临床诊断思维是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克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局限或缺陷,体现整体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利于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杨俏田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
有证有病——中西结合
临床上有证有病的病人最多。其特点是既有中医之证,又有西医之病,既服西药治疗,又想用中药提高疗效。对于这类病人,我的辨证思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而且目前有许多疾病确实只能缓解。甚至有些疾病就根本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以在中西医都不可能单独治愈和改善某些疾病症状的时候,中西医工作者必须抱着现实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靠中西医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或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先用中药,后用西药;或先用西药后用中药;或中西药并用;或择期而用中药或西药。这是一种务实而辩证的方法,临床应用最多也最实用。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辨证与辨病﹙西医之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新思维。在临床上既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定性定位诊断上的长处,同时又不拘于西医,严格按照中医的辨证思路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做出相应的辨证诊断。这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其特点是既重视局部的病理变化,又重视在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它不仅克服了中医对疾病微观认识的不足和辨证思维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同时也弥补了西医对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反应和动态变化等重视不够的弊端,是临床医生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知识治疗疾病的较好方法,并可借助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更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宽了临床医生的思路,这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
有证无病——中医辨证论治
有证无病的病人,其特点是仅有中医之证,没有西医之病。病人有一系列证候群,甚感难受,可西医就是诊断为没病。这类病人,西医对其没有很好的对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就是有证无病,约占我国人群的50%,其临床表现是多方面、多系统、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并无器质性损害。归属西医的临床早期、疾病早期、高危人群范畴。如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绞痛、心律不齐、血压不稳定;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尿频、尿急、性冷淡、性欲减退、月经紊乱等;肌肉关节系统表现为全身肌肉关节痛、四肢无力。这类证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强项。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纠正其各个系统的不适,可使这类人群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有病无证——中医整体治疗
西医有诊断,患者无症状,这种有病无证的临床现象,我的辨证思路是——中医整体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无证可辨的病很多,如无明显症状体征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隐匿性糖尿病,以及部分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脂肪肝等,其特征是患者无自觉症状。这类病人多为多种疾病并存一身,它可归属为中医的心身疾病范畴。对此类病人采用心身整体综合治疗。心身并重,心身并治,治、防、养结合。或予自然疗法、或予体育疗法、或予针灸疗法、或予推拿疗法、或与心理疗法、或予饮食疗法、或予中药疗法、或予中医其他传统疗法、或只用单一疗法,或多种疗法并用,只要能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这种整体综合辨证论治思路亦是中医的一大优势。
无证无病——调理预防
临床上常见一部分人群,无病无证亦寻求中医治疗,其目的是未病先调,防患于未然,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对于这类人群,可采用中医整体调理预防思路,因人、因地、因时的服药调理。如流感、肝炎、非典流行期间的预防性服药,如根据个体体质类型的偏寒偏热进行服药调理。多年来,我总结了根据季节、年龄、疾病系统不同的预防调理方药,未病先防,这也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近几年,城市兴起的中医调理之潮,正是人们对中医药可以促进健康又具有保健作用的认可。
临床诊断思维是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克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局限或缺陷,体现整体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利于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杨俏田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