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鼽衄”考识 河间金栋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鼽衄”考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⑴ 经文: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春善病鼽衄……冬不按跷,春不鼽衄。”王冰次注云:“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

后世注家多宗王注,将“鼽衄”当作两个症状来解释,非妥。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⑵ 汇释:

《素问注证发微》:“鼻中出水曰鼽,鼻中出血曰衄。”
《素问吴注》:“鼽,音求。鼻出水谓之鼽,鼻出血谓之衄。”
《素问直解》:“鼽音求;(鼻刃)音忸,今讹(鼻丑),非。余篇仿此。……鼽,鼻清水也。衄,鼻血也。”

《素问识》:“高本‘衄作(鼻丑),注云:音忸,今讹衄,非。’简按:……(鼻丸)作鼽为是。《说文》:‘鼽,病寒鼻窒也。’《释名》:‘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礼•月令》:‘民多鼽嚏。’《吕览》作‘鼽窒。’高诱注:‘鼽,齆鼻也。’《灵•经脉》篇:‘实则鼽窒,虚则鼽衄。’王氏乃为洟[(鼻夷)同,鼻液也。]之义。未详所据。衄,《说文》‘鼻出血也。’《篇海》‘(鼻丑)通作衄。’《说文》无(鼻丑)字,高氏改用俗字。非。”

《素问绍识》:“鼽衄,先兄曰:‘《吕览•尽数篇》:菀处鼻则为鼽为窒。注:鼽,齆鼻。’《论衡•祀义篇》:‘鼻鼽不通。’”

《素问考注》云:“王氏以‘鼽’为风邪出水涕病之名,以‘衄’为鼻孔出血病之名,并是。桂山氏言反误。《气交变大论》:‘咳而鼽。’王注:‘鼽,鼻中水出也。’案:鼽衄,谓前文病在头也;胸胁洞泄,共谓在藏也。《太素》虽文异,其义相同。鼽者,今感冒风邪之鼻塞是耳。王注亦同义异言也。”

谢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鼽,音球,鼻中出水也……鼽衄,鼻中出水为鼽,出血为衄。”

《中国医籍字典》:“鼽(qiu 求),①鼻塞。《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春善病鼽衄。’一谓鼻流清涕。《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鼽者,鼻出清涕也。’②通‘頄’。颧骨。《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

《中医大辞典》:“鼽,①解剖名词。《素问•气府论》:‘面鼽骨空各一。’即面颊、颧骨处。②病证名。《素问•金匮真言》:‘故春善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解释谓:‘鼽者,鼻出清涕也。’③又鼻塞为鼽。(《释名•释疾病》)鼽从久,涕久不通,遂至鼻窒。……鼽衄,”

《内经词典》:“[鼽] 26次。⑴鼻塞不通。《说文》:‘鼽,病寒鼻窒也。’素71‘阳明所至为鼽尻……足病。’⑵鼻流清涕。素69‘咳而鼽。’王注:‘鼽,鼻中出水也。’⑶颧骨。见‘鼽骨。’”

《汉语大字典•鼻部》:“鼽,①感冒引起的鼻塞。②鼻流清涕。③通‘頄’。面颊颧骨。”
 
从以上历代注家及现代学者、工具书的注释来看,“鼽”是单独作为一个症状来解释的,或鼻塞,或鼻流清涕。

而高校教参《内经》则采纳多说并存,云:“鼽,鼻塞流涕。《说文》:‘鼽,病寒鼻窒也。’衄,《说文》:‘鼻出血也。’王冰注:‘以气在头也。’《素问吴注•卷一》注:‘亦阳气上升之故。’又,《素问释义》注:‘邪客于肺,气通不利,则鼻塞而鼽;血升于上,肺气不降,则出于鼻而为衄。春气在头,故病应之。’按此承上文‘春气者,病在头’而言,春气应肝,其气主升,病当在肝,故当从王、吴注。

又《读古医书随笔》谓:‘鼽字虽可能鼻塞,但此处与衄字连用而称鼽衄,此字样在《内经》中颇多,而鼻塞与鼻出血又无必然联系,故甚费解。杨上善释为鼻形,则鼽衄当为鼻出血之谓。’”
 
3.疑义:

⑴ 如果“鼽”是指鼻塞流清涕,而“衄”指鼻出血,二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却为何“鼽衄”一词连用?

⑵ 如果“鼽”指鼻塞,而“窒”亦指鼻塞、鼻子不通畅,那么《灵•经脉》篇所云“实则鼽窒,虚则鼽衄”之“鼽窒、鼽衄”并提,矛盾吗?

⑶高诱注“鼽,齆鼻也”何谓也?
 
4.考识:

⑴ 鼽,《说文•鼻部》:“鼽,病寒鼻窒也。”《释名•释疾病》:“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有的注家或本此等说,或尊王注“鼽,谓鼻中水出”,而高校教参又参以《读古医书随笔》多说并存。

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黄帝内经析疑三十三则•五》云:“然‘鼽’、‘衄’二字连用为‘鼽衄’,屡见于《黄帝内经》中,恐不宜析为二证,当为一病证名词。……如果‘鼽衄’为二证,‘鼽’是指‘鼻塞’,‘衄’是指‘鼻出血’,试问‘鼻塞’和‘鼻出血’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而致《黄帝内经》屡屡连言?且上面所引《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论述‘少阳司天’和‘少阴司天’的病证时,‘鼽衄’与‘鼻窒’并提,如‘鼽衄’为二证而‘鼽’训为‘鼻塞’,则其下文之所谓‘鼻窒’岂不为多余?由此可见,此文‘鼽衄’只能是一个病证名词,而不应该把它分释为二证。”并据《太素》注文,认为“是‘鼽’即为‘鼻’。‘鼽’,训‘鼻’,训‘鼻形’,则此文‘鼽衄’即为‘鼻内出血’之病证矣。故张志聪注此即直接称之曰‘鼻衄’。《诸病源候论》所载‘鼻衄候’,亦即《黄帝内经》中所谓‘鼽衄’之病证也。”

金栋按:《太素•卷第八•经脉连环》:“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鼽衄,口?唇眕。”杨注云:“鼻孔引气,故为鼽也,鼻形为鼽也。有说鼽是鼻病者,非也。……衄,出血也。不言鼻衄而言鼽衄者,然鼻以引气也。鼽,鼻形也,鼻形之中出血也。”杨注如此,但不知所据何本。而李今庸先生《读古医书随笔》采纳杨注所言甚是,并考证精细,故高校教参《内经》兼取之。愚见以为,高校教参《内经》解释“鼽衄”应据《读古医书随笔》主取之为正,他说兼参为次。

综上所述,鼽衄者,鼻衄也,即鼻出血也。鼽,鼻、鼻形也。如此,上述工具书中“鼽”之字词解释者,当考虑增加词义或改换词义为妥。然“鼽”字单一用时,其词义即如字书所云“鼻塞、鼻窒、鼻流清涕”,若“咳而鼽”者等。

⑵ 《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经文中二个“鼽”皆是指“鼻、鼻形”之义。鼽窒,鼻窒,鼻塞不通。鼽衄,鼻衄,鼻内出血。

⑶ 高诱注“鼽,齆鼻也”何谓也?

齆(音甕 weng),鼻道阻塞。《玉篇•鼻部》:“齆,鼻病也。”《广韵•送韵》:“鼻塞曰齆。”齆鼻,鼻窒、鼻塞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