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科普书籍的喜与忧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近几年来,在数本中医药科普书籍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称之为轰轰烈烈也不为过的出版和阅读中医药科普著作的热潮。在当当网、卓越网、网易、新浪等图书畅销榜上,不仅不乏中医养生保健类书籍的身影,而且有的也曾一度占据状元、榜眼、探花的位置,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另一方面,不仅医学专业出版社使出浑身解数争相出版,而且众多的原本没有设立专门医学编辑室的出版社也纷纷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加入了出版中医药科普著作的行列;不仅有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撰写的优秀作品,而且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一些人士也在写作中医药科普书籍,而且销售得很好,这也是令人欣慰的。

中医药科普书籍热销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医讲求的顺应自然、平衡协调、审机论治、三因制宜、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基本理念符合了时下健康发展的趋势。当人们一旦罹患现代医学无力救治的疾病时,往往会求助于中医,并多有起死回生之“奇迹”发生。这不仅是中医能够在当今社会中存活的基本理由,而且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类著作能够引起社会共鸣和强烈反响的根本原因。二是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中医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本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浅显易懂、明白通畅的中医理论逐渐变得玄妙神秘、晦涩难懂起来。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对中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知晓,对中医理论的思想表述方式不了解,而中医在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众多疑难病症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却有着令人注目的出色表现。这不仅是人们争相阅读中医药科普书籍的原因,同时也是当前中医保健养生类著作成为畅销书的更为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

然而,在中医药科普书籍一派繁荣的景象中,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医药学界以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加以反思和引导。

在目前大量的中医药科普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不严谨、不科学之处。具体表现是:一、以个人经验或体验代替普遍知识,把一些尚未经过实践检验肯定的、处于试验阶段的方法,进行不适当的宣传和推广。二、孤立地、片面地、绝对化地宣传中医理论和防病治病的手段和方法,如介绍大补元气的人参,只讲人参的种种好处,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弊。其实,任何药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人参也不例外,若长期过量地服用就可能引起“滥用人参综合征”;附子是补阳散寒、回阳救逆之佳品,但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当,否则,就会轻则导致中毒,重则致人死亡。三、重视中医药一方一法的普及,忽视中医药学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扬。许多科普读物往往只限于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用有趣的、可读性强的通俗语言加以介绍,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翻译”。

造成中医药科普书籍鱼目混珠状况的原因,也有以下两点:一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版社对书籍内容的科学性把关不严,甚至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挖空心思地寻找一些错误的、不科学的说法。二是既有一定写作能力,又有一定学识和经验的中医药工作者,或误以为科普是“小儿科”,不是真正的“学问”而不屑为之,或因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的限制,写不出轻松活泼、深入浅出、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的科普作品,这就为那些非中医药专业出身、有着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的人士进行中医科普创作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中医科普著作当然不一定非要由中医药专家来撰写,但能否把握科学性,传播科学精神,是科普作者的基本条件,否则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但不论如何,中医药科普是让老百姓走近中医、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承认中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在所有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及广大热爱中医、相信中医的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独特魅力终将为世界所承认和认可。(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那些书通俗易懂,不懂中医也可以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