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生气通天论》“其气三”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⑴ 经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
对于经文“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王冰次注云:“言人生之所运为,则内依五气以立;然其镇塞天地之内,则气应三元以成。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有,但王冰次注不同。王注云:“形之所存,假五行而运用,征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气三’也。气之三者,亦符三元,故下文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新校正》云:“详‘夫自古通天者’至此,与《生气通天论》同,注颇异,当两观之。”
对于经文“其气三”之“三”者,历代注家所释不一,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⑵ 汇释: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所以为气者三,王注以为‘天气、地气、运气。’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
吴昆《素问吴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
张介宾《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注:“人生虽本乎阴阳,而禀分五行,其生五也。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
《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注:“自阴阳以化五行,而万物之生莫不由之,故曰其生五。然五行皆本于阴阳,而阴阳之气各有其三,是谓三阴三阳,故曰其气三。夫‘生五气三’者,即‘运五气六’之义,不言六而言三者,合阴阳而言也。……按:王氏以三为三元,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然纵观下文云:‘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天气地气运气者亦有三而成,则三元之义又若居其次矣。”
张志聪《素问集注》云:“地之五行,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云:“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
丹波元简《素问识》云:“[其气三] 高云:‘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简按:《六节脏象论》云:‘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此其气三,成三才,则高注难从。而王、马、吴并云:‘天气、地气、运气。’张则云:‘三阴三阳。’俱未允焉。《太平经》云:‘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出《后汉书•襄楷传》注。其气三,或此之谓与?杨上善《太素》注云:‘太素分为万物,以为造化,故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出《弘决外典钞》。)’《三十一难》杨玄操注云:‘天有三元之气,所以生成万物,人法天地,所以亦有三元之气,以养身形。’《六十六难》虞庶注云:‘在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
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云:“坚按:《春秋繁露》曰:‘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
伊泽裳轩《素问释义》云:“济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盖与中通,阴阳为二,负阴抱阳,为和发自中气也。在一年为春秋分之气,生成万物者也。阴阳二气间,有此和气为三。《礼记•郊特牲》曰:阴阳和而万物得。《淮南•天文训》曰: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皆此义也。又《楚辞•天问》曰: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林西仲注:气有阴有阳,有阴中阳、阳中阴,合之所以能生天生地者,谓之造化。必有托根之处,动变之方。是亦气三之谓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古今医统》卷四十八‘玉机谓人禀中和之气而生有三,元精、元气、元神。’……案:王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所云‘运气’者,盖谓人生所运为之气。则与杨云‘和气’、《太平经》云‘中和’同理。[眉]《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盖一者造化大气也,二者天地也,三者天气。地气,中和气也。万物者,天之曜光风雨,地之五行四兽是也。”
以上是古今中外名家的注释,真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对于此“三“的解释,多采纳张介宾之注为“三阴三阳”之说。
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校释》云:“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阳明。《类经》十三卷第五注:‘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又,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今从《类经》注。”
《王洪图内经讲稿》:“其生五,其气三:这个‘其’是指自然界的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一个阴阳又化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按传统的哲学观点,首先是精气,一个精气分为阴阳,一个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先由一个精气,然后化生为二,即阴阳,所谓‘一生二’。‘二生为三’,阴阳化生三阴三阳,有三就能化生万物。所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的理论和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相一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个观点是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注释里提出来的。明代的张介宾在写《类经》的时候,也说了‘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是一气分了阴阳,分为二,二又分为三,分为三阴三阳之气。所以‘一分为二’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点。”
高校教参程士德主编第二版《内经》云:“三,指三阴三阳。”
亦有他说者,如傅景华主编《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其气三:《易•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三为通变之数。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有形质者,莫不资生于三。此论阴阳与天、地、人关系,应指《易》所谓天、地、人三才。在人则指形、气、神三元。《六节藏象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杨雄《太玄经》揭示了三元、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数的三元序列规律。正象二进位制是阴阳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一样,三进位制是三元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⑶ 小识:
数字之“三”,由于所处的专业领域不同,而指代的具体事物则各异。如三才、三元、三世、三公、三司、三古、三辰、三坟、三星、三品、三秋、三宫、三气、三师、三教、三卿、三阳、三焦、三台、三纲、三宝、三灵等等,不一而足。
按:三,《说文•三部》云:“数名。天、地、人之道也。”段注云:“陈焕曰:‘数者,易数也。’三兼阴阳之数言。一下曰:道立于一;二下曰:地之数;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释三之义。”可见“三”的本义是指天、地、人的。
古有所谓三才者,即天、地、人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则是由三画而组成的“八经卦”(八卦),即“小成之卦”;而两个三画之六画又组成六十四卦,又称“别卦”,即“大成之卦”。可见高注之三才,非天、地、人也,故《素问识》云“高注难从”。非“本乎阴阳”之“其气三”也。
王注言“三元”者,与《太平经》之“元气有三”者等,似亦不同。二者亦非“本乎阴阳”之“其气三”也。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按老子学说,“一”即道,此指太极也。“二”,这里指相互对立统一的“阴和阳”。“三”,指阴阳交合产生的第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极虚无之气,与阴阳二气相互交合而为三,从而产生了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此虽“本乎阴阳”之气,但“三”之第三者似“交合”、“中和”之气,此乃《素问释义》、《素问考注》之观点,结合上下文义,亦非是。
而《王洪图内经讲稿》亦持此说,并引前贤“一分为二”之说,将“一生二,二生三”之“三”对接“三阴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乃《易经》之学说,与《老子》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互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完美无瑕。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气,是生阴(--阴爻)阳(—阳爻)为两仪,在阴阳卦爻之上各自加上一阴一阳,就成为四象,即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在四象的基础上,再“一分为二”就形成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而八卦的每一卦,其卦爻则是由三画组成。“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妙哉!然《素问》之解,当在《素问》或《灵枢》中求之,若求解不得,则旁考他说。
经文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张志聪注云:“凡人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而阴阳之气三者,即其气三,马莳已明言“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即在《素问》这两篇中求解。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王冰次注云:“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厥阴为尽,义具《灵枢•系日月论》中。”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者,谓三阴三阳之气各分多少。阴多者为太阴,次少者为少阴,而又次者为厥阴也;阳多者为太阳,次少者为阳明,而又次者为少阳。”
经文已明示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而分为三阴三阳,故张介宾之注是正确的,而被采纳。
王冰虽已知阴阳者有“三”,即“三阴三阳也”,“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但却在“其气三”中又释为“天气、地气、运气也”,显然未前后贯通、相互呼应,并且对于两见“其气三”之经文中注释亦未尽相同,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矣。
运气七篇大论,虽非《素问》之原文,因“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同。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要之,《阴阳大论》亦古医经,终非《素问》第七卷。”(《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序《新校正》云)但亦属古代重要的医学典籍,而被王冰补入,以此来证明“其气三”是指“三阴三阳”是非常合适的。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⑴ 经文: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
对于经文“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王冰次注云:“言人生之所运为,则内依五气以立;然其镇塞天地之内,则气应三元以成。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有,但王冰次注不同。王注云:“形之所存,假五行而运用,征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气三’也。气之三者,亦符三元,故下文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新校正》云:“详‘夫自古通天者’至此,与《生气通天论》同,注颇异,当两观之。”
对于经文“其气三”之“三”者,历代注家所释不一,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⑵ 汇释: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所以为气者三,王注以为‘天气、地气、运气。’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
吴昆《素问吴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
张介宾《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注:“人生虽本乎阴阳,而禀分五行,其生五也。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
《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注:“自阴阳以化五行,而万物之生莫不由之,故曰其生五。然五行皆本于阴阳,而阴阳之气各有其三,是谓三阴三阳,故曰其气三。夫‘生五气三’者,即‘运五气六’之义,不言六而言三者,合阴阳而言也。……按:王氏以三为三元,谓天气地气运气也。然纵观下文云:‘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是天气地气运气者亦有三而成,则三元之义又若居其次矣。”
张志聪《素问集注》云:“地之五行,上应三阴三阳之气,故曰其气三。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云:“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人之一身,三才具备。”
丹波元简《素问识》云:“[其气三] 高云:‘凡人之生,各具五行,故其生五。五行之理,通贯三才,故其气三。’简按:《六节脏象论》云:‘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此其气三,成三才,则高注难从。而王、马、吴并云:‘天气、地气、运气。’张则云:‘三阴三阳。’俱未允焉。《太平经》云:‘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出《后汉书•襄楷传》注。其气三,或此之谓与?杨上善《太素》注云:‘太素分为万物,以为造化,故在天为阳,在人为和,在地为阴。(出《弘决外典钞》。)’《三十一难》杨玄操注云:‘天有三元之气,所以生成万物,人法天地,所以亦有三元之气,以养身形。’《六十六难》虞庶注云:‘在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
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云:“坚按:《春秋繁露》曰:‘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
伊泽裳轩《素问释义》云:“济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盖与中通,阴阳为二,负阴抱阳,为和发自中气也。在一年为春秋分之气,生成万物者也。阴阳二气间,有此和气为三。《礼记•郊特牲》曰:阴阳和而万物得。《淮南•天文训》曰: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皆此义也。又《楚辞•天问》曰: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林西仲注:气有阴有阳,有阴中阳、阳中阴,合之所以能生天生地者,谓之造化。必有托根之处,动变之方。是亦气三之谓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古今医统》卷四十八‘玉机谓人禀中和之气而生有三,元精、元气、元神。’……案:王注云:‘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所云‘运气’者,盖谓人生所运为之气。则与杨云‘和气’、《太平经》云‘中和’同理。[眉]《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盖一者造化大气也,二者天地也,三者天气。地气,中和气也。万物者,天之曜光风雨,地之五行四兽是也。”
以上是古今中外名家的注释,真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对于此“三“的解释,多采纳张介宾之注为“三阴三阳”之说。
如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校释》云:“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阳明。《类经》十三卷第五注:‘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又,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今从《类经》注。”
《王洪图内经讲稿》:“其生五,其气三:这个‘其’是指自然界的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一个阴阳又化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按传统的哲学观点,首先是精气,一个精气分为阴阳,一个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先由一个精气,然后化生为二,即阴阳,所谓‘一生二’。‘二生为三’,阴阳化生三阴三阳,有三就能化生万物。所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的理论和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相一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个观点是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注释里提出来的。明代的张介宾在写《类经》的时候,也说了‘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是一气分了阴阳,分为二,二又分为三,分为三阴三阳之气。所以‘一分为二’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点。”
高校教参程士德主编第二版《内经》云:“三,指三阴三阳。”
亦有他说者,如傅景华主编《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其气三:《易•系辞》:‘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三为通变之数。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有形质者,莫不资生于三。此论阴阳与天、地、人关系,应指《易》所谓天、地、人三才。在人则指形、气、神三元。《六节藏象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杨雄《太玄经》揭示了三元、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等数的三元序列规律。正象二进位制是阴阳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一样,三进位制是三元序列演进的数学表达。”
⑶ 小识:
数字之“三”,由于所处的专业领域不同,而指代的具体事物则各异。如三才、三元、三世、三公、三司、三古、三辰、三坟、三星、三品、三秋、三宫、三气、三师、三教、三卿、三阳、三焦、三台、三纲、三宝、三灵等等,不一而足。
按:三,《说文•三部》云:“数名。天、地、人之道也。”段注云:“陈焕曰:‘数者,易数也。’三兼阴阳之数言。一下曰:道立于一;二下曰:地之数;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释三之义。”可见“三”的本义是指天、地、人的。
古有所谓三才者,即天、地、人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则是由三画而组成的“八经卦”(八卦),即“小成之卦”;而两个三画之六画又组成六十四卦,又称“别卦”,即“大成之卦”。可见高注之三才,非天、地、人也,故《素问识》云“高注难从”。非“本乎阴阳”之“其气三”也。
王注言“三元”者,与《太平经》之“元气有三”者等,似亦不同。二者亦非“本乎阴阳”之“其气三”也。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按老子学说,“一”即道,此指太极也。“二”,这里指相互对立统一的“阴和阳”。“三”,指阴阳交合产生的第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极虚无之气,与阴阳二气相互交合而为三,从而产生了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此虽“本乎阴阳”之气,但“三”之第三者似“交合”、“中和”之气,此乃《素问释义》、《素问考注》之观点,结合上下文义,亦非是。
而《王洪图内经讲稿》亦持此说,并引前贤“一分为二”之说,将“一生二,二生三”之“三”对接“三阴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乃《易经》之学说,与《老子》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互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完美无瑕。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气,是生阴(--阴爻)阳(—阳爻)为两仪,在阴阳卦爻之上各自加上一阴一阳,就成为四象,即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在四象的基础上,再“一分为二”就形成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而八卦的每一卦,其卦爻则是由三画组成。“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妙哉!然《素问》之解,当在《素问》或《灵枢》中求之,若求解不得,则旁考他说。
经文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张志聪注云:“凡人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生之本,本乎阴阳也。”而阴阳之气三者,即其气三,马莳已明言“义见第八、九卷《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即在《素问》这两篇中求解。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王冰次注云:“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厥阴为尽,义具《灵枢•系日月论》中。”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者,谓三阴三阳之气各分多少。阴多者为太阴,次少者为少阴,而又次者为厥阴也;阳多者为太阳,次少者为阳明,而又次者为少阳。”
经文已明示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而分为三阴三阳,故张介宾之注是正确的,而被采纳。
王冰虽已知阴阳者有“三”,即“三阴三阳也”,“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但却在“其气三”中又释为“天气、地气、运气也”,显然未前后贯通、相互呼应,并且对于两见“其气三”之经文中注释亦未尽相同,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矣。
运气七篇大论,虽非《素问》之原文,因“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同。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要之,《阴阳大论》亦古医经,终非《素问》第七卷。”(《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序《新校正》云)但亦属古代重要的医学典籍,而被王冰补入,以此来证明“其气三”是指“三阴三阳”是非常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