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5
- 获得点赞
- 359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第三章◎针刺放血的方法
针刺放血技术简便易行,施术者必须熟练掌握,不熟练的操作技术,往往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达不到治病的目的。比如,针刺浅了,未中络脉,无血流出,治疗效果差,针刺深了贯穿血管壁,血液瘀积皮下,引起局部血肿,增加病人痛苦。要熟练地掌握针刺放血治疗技术,必须勤学苦练。本章介绍的内容主要系本院刺血科的经验,可作为刺血疗法的入门。
一、针具及用品
针刺放血使用的针具,最早为“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肿,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山海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砭石”。古代所说的“砭石”、“箴石”,就是古人用以治病的自然针或经过磨制加工的石针。“以石为针”说明针刺放血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铜、铁器的出现,产生了金属针具。古代有九种不同的针具。 古代的“九针”是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治疗器具,其中用于“决血络、通经隧”的“锋针”,就是现代用于针刺放血的三棱针。我们采用的针具,是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不锈钢三棱针,分大、中、小三型,临床可根据不同的病症及病人的形体强弱,适当选择用针。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有的医家使用镵针、铍针,刺血攻邪,疗效亦佳。有的医家治疗痧症,以为痧毒入深,铁针效果差,主张以银针刺血治疗。西藏藏族医生不用针,而用一种特制的小刀,割开病人皮下浅静脉,让血自行流出以治疗疾病。不锈钢三棱针新使用时,应用细刀石磨锐叫做“开口”。三棱针使用久了会变钝,也要用细刀石磨锐后再用,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痛苦。 除了针刺放血用的主要工具三棱针外,还要备有大、中、小号火罐若干只,消毒用的碘酊棉球、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干棉球,拔火罐用的95%酒精棉球,以及擦除血污用的消毒卫生纸等。
二、针法
据《内经》及其后历代针灸专著记载,古代的针刺疗法包括针刺不出血和针刺出血两种。针刺不出血,就是用毫针针刺穴位以治病.针刺出血,就是用三棱针刺破皮下浅静脉以泻其郁血来治病,古代称为“络刺”、“启脉”,现代俗称“刺血疗法”、“针刺放血”、“放血术”等。这两种针刺术均是以经络、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前者偏于经脉,后者偏于络脉。针刺出血法在《内经》中称谓“络刺”、“赞刺”、“豹文刺”。 《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 络刺是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络脉,使其自然出血以治病的一种针法。赞刺是用针在患处直入直出,多次地浅刺,使患处出血,进针和出针的动作比较快,是消散痈肿的一种针法。豹文刺是一种多针出血法,即在患处前后左右多处刺入血络,排出瘀阻血液,是古代治疗“心病”的一种方法,现代常用以治疗丹毒之类疾病。《内经》中关于针法,还有“九刺”(九变刺)、“十二刺”,“十二节刺”等记载,现代已很少采用。
1.理代常用的针刺放血法:血管(静脉)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等。动脉刺血有危险,属于禁刺。
①血管刺血法:
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皮下浅静脉,使其自然流出血液,血尽而止,自然止血。
②孔穴刺血法:
用三棱针直接在穴位处刺破皮肤,使之出血,待“血尽而止”。如果出血量不足,可于刺后用手挤压或拔火罐。
③局部刺血法:
用三棱针在病变处或四肢末梢部位点刺,“出血如大豆”,或用梅花针重叩局部加拔火罐。
2.文献记载放血疗法常用的针刺手法:缓刺、速刺、挑刺、围刺和密刺等。
①缓刺:
用三棱针垂直或倾斜进针,缓缓地刺入浅静脉血管中,随即缓缓退出。此法临床最为常用,适用于头部和四肢处。
②速刺: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适用于针刺四肢末梢部位,如十宣、十二井穴等。
③挑刺:
用三棱针挑破皮肤出血。适用于胸背部刺血和挑治痔疮。
④围刺:
用三棱针于肿痛处或皮肤溃疡周围针刺出血。适用于治疗疖肿痈疽和小腿慢性溃疡等疾病。
⑤密刺:
用三棱针轻轻地点刺或用梅花针叩打患处局部皮肤,出微量血液,或加拔火罐。适用于皮肤局部麻木、脱发、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三、临床操作
针刺放血临床操作要求动作熟练,进针准确,针尖一定要“中营”,针刺过浅过深均非所宜。
临床操作具体分选穴、消毒、进针、拔罐等几个步骤。
1.选穴
治疗选穴正确与否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之一,如果选穴不当,不但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刺放血治疗取穴与毫针治疗取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处是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理论来辨证施治,也要遵循腧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来选穴、配穴。不同处是针刺放血进针的部位不一定在十四经腧穴上,有的是离穴不离经,主要是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血络。有时选取的穴位从经络循行方面来看,与病变部位无所关联,但从实际经验方面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的。
2.消毒
针具使用前需煮沸消毒,或用高压蒸汽消毒,也可用5-10%来苏尔溶液或1:1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后使用。选定穴位后,局部皮肤用碘酊棉球、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即可施术进针。
3.进针
选定穴位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针,中指在前可控制进针的深浅度。进针时一般多斜向进针,针体与血管呈一定角度,针尖朝上,针尾朝下,这样既不易针刺贯穿血管壁、发生血肿,又可使血液顺势自然流出(参看本书中持针式照片)。
进针要求准确、熟练,针尖一定要“中营”。如果血络瘀阻不明显,术前可按捺活动,使血管充血,以宜施术。
4.拔罐
待针刺出血自然停止后,再加拔火罐,一般采用闪火法,此法安全,不受体位限制,又可节约酒精棉球。加拔火罐的目的,一是从此控制出血量,加强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二是可以拔出针刺伤口局部的瘀血,减轻针口伤处疼痛。拔火罐时注意不要烧伤皮肤。拔火罐的具体操作同一般针灸拔罐操作方法。
四、出血量
针刺放血的出血量多少,古书记载有“出血如大豆”、“微出血”,此为出血量少,“出血盈斗”,斗乃古代酒器,此为出血量多。清代名医王孟英针刺放血,出血量比较多,常“盈斗盈升”,十分惊人。现代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而定,比如精神分裂症(狂躁型)、丹毒、跌打损伤等疾病,出血量宜多一些,约30-100毫升,效果较好,体弱虚证病人,出血量宜少一些,数毫升即可。根据王秀珍老中医经验,新病较重、血热、血实的患者,出血量多一些,反之则少一点。主要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如治疗狂躁型精种分裂症患者,出血量常达100毫升以上,丝虫病橡皮肿患者,有时单阴陵泉一处穴位针刺出血量可在100毫升以上。当然,针刺出血量也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总计最大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为了治病,放出少许血液,可以疏通气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不必害怕。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写到:“古人刺法取血甚多,如头痛腰痛大泻其血,今人偶尔出血,惶恐失措,病何由除?……”言之有理。
五、治疗反应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刺血后患者立即感到轻松,痛苦若失,比如头胀痛感可即刻消失,腰腿痛者立能自然行走,不能进食者马上可进饮食。另一种反应是刺血后症状反而暂时加重,一般在三、四天后逐渐缓解消失。还有一些患者刺血治疗后全身倦怠无力、头昏、头晕、口渴、嗜睡等,有此现象者,往往疗效显著,可给病人多食高营养食品,如鱼、肉、鸡、蛋等,并任其休息睡足,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六、治疗时间
针刺放血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强弱酌定。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可间隔1-2周刺血治疗一次。如果疗效不明显,病人体质较强的,可以适当增加针刺放血次数一、二次。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急腹痛等,可以连续刺血治疗一、二次,待病情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多数病人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六至八次始见效果。治疗次数多少、疗程多长、每次刺血治疗间隔时间多长等,应听从医生的决定,不要因为针刺放血治疗一,二次,效果不明显,就轻易中断治疗。
七、注意事项及惫外情况处理
针刺放血治病安全可靠,一般没有什么危险性,只有极少数人对针刺放血治疗不够了解,思想惧怕而发生晕针。“大抵晕从心生,心不惧怕,晕从何生?如关公刮骨疗毒,面色不变可知”(《针灸大成》)。另外,如果在操作时疏忽大意,或是针刺技术不熟练,也往往会发生异常情况。碰到这种情况,医生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及时地进行急救处理。为了减少或避免晕针和其它意外情况发生,临床施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刺血治疗前应正确选择适应症,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针刺放血操作中,要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熟悉解剖部位,避开动脉血管。
4.施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①刺血时如果出现晕针,应立即停针止血,让病人平卧休息,适当饮服茶水或温开水,严重者可用毫针刺激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
②刺血治疗后若局部发生血肿,可用手指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出,如果仍不消退,可用热敷促使消散。
⑧如果不慎误伤动脉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消毒棉球在局部加压止血。
针刺放血技术简便易行,施术者必须熟练掌握,不熟练的操作技术,往往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达不到治病的目的。比如,针刺浅了,未中络脉,无血流出,治疗效果差,针刺深了贯穿血管壁,血液瘀积皮下,引起局部血肿,增加病人痛苦。要熟练地掌握针刺放血治疗技术,必须勤学苦练。本章介绍的内容主要系本院刺血科的经验,可作为刺血疗法的入门。
一、针具及用品
针刺放血使用的针具,最早为“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肿,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山海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砭石”。古代所说的“砭石”、“箴石”,就是古人用以治病的自然针或经过磨制加工的石针。“以石为针”说明针刺放血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铜、铁器的出现,产生了金属针具。古代有九种不同的针具。 古代的“九针”是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治疗器具,其中用于“决血络、通经隧”的“锋针”,就是现代用于针刺放血的三棱针。我们采用的针具,是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不锈钢三棱针,分大、中、小三型,临床可根据不同的病症及病人的形体强弱,适当选择用针。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有的医家使用镵针、铍针,刺血攻邪,疗效亦佳。有的医家治疗痧症,以为痧毒入深,铁针效果差,主张以银针刺血治疗。西藏藏族医生不用针,而用一种特制的小刀,割开病人皮下浅静脉,让血自行流出以治疗疾病。不锈钢三棱针新使用时,应用细刀石磨锐叫做“开口”。三棱针使用久了会变钝,也要用细刀石磨锐后再用,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痛苦。 除了针刺放血用的主要工具三棱针外,还要备有大、中、小号火罐若干只,消毒用的碘酊棉球、75%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棉球、干棉球,拔火罐用的95%酒精棉球,以及擦除血污用的消毒卫生纸等。
二、针法
据《内经》及其后历代针灸专著记载,古代的针刺疗法包括针刺不出血和针刺出血两种。针刺不出血,就是用毫针针刺穴位以治病.针刺出血,就是用三棱针刺破皮下浅静脉以泻其郁血来治病,古代称为“络刺”、“启脉”,现代俗称“刺血疗法”、“针刺放血”、“放血术”等。这两种针刺术均是以经络、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前者偏于经脉,后者偏于络脉。针刺出血法在《内经》中称谓“络刺”、“赞刺”、“豹文刺”。 《灵枢◎官针》:“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 络刺是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络脉,使其自然出血以治病的一种针法。赞刺是用针在患处直入直出,多次地浅刺,使患处出血,进针和出针的动作比较快,是消散痈肿的一种针法。豹文刺是一种多针出血法,即在患处前后左右多处刺入血络,排出瘀阻血液,是古代治疗“心病”的一种方法,现代常用以治疗丹毒之类疾病。《内经》中关于针法,还有“九刺”(九变刺)、“十二刺”,“十二节刺”等记载,现代已很少采用。
1.理代常用的针刺放血法:血管(静脉)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等。动脉刺血有危险,属于禁刺。
①血管刺血法:
用三棱针直接刺入皮下浅静脉,使其自然流出血液,血尽而止,自然止血。
②孔穴刺血法:
用三棱针直接在穴位处刺破皮肤,使之出血,待“血尽而止”。如果出血量不足,可于刺后用手挤压或拔火罐。
③局部刺血法:
用三棱针在病变处或四肢末梢部位点刺,“出血如大豆”,或用梅花针重叩局部加拔火罐。
2.文献记载放血疗法常用的针刺手法:缓刺、速刺、挑刺、围刺和密刺等。
①缓刺:
用三棱针垂直或倾斜进针,缓缓地刺入浅静脉血管中,随即缓缓退出。此法临床最为常用,适用于头部和四肢处。
②速刺: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适用于针刺四肢末梢部位,如十宣、十二井穴等。
③挑刺:
用三棱针挑破皮肤出血。适用于胸背部刺血和挑治痔疮。
④围刺:
用三棱针于肿痛处或皮肤溃疡周围针刺出血。适用于治疗疖肿痈疽和小腿慢性溃疡等疾病。
⑤密刺:
用三棱针轻轻地点刺或用梅花针叩打患处局部皮肤,出微量血液,或加拔火罐。适用于皮肤局部麻木、脱发、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三、临床操作
针刺放血临床操作要求动作熟练,进针准确,针尖一定要“中营”,针刺过浅过深均非所宜。
临床操作具体分选穴、消毒、进针、拔罐等几个步骤。
1.选穴
治疗选穴正确与否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之一,如果选穴不当,不但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针刺放血治疗取穴与毫针治疗取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处是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理论来辨证施治,也要遵循腧穴的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来选穴、配穴。不同处是针刺放血进针的部位不一定在十四经腧穴上,有的是离穴不离经,主要是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血络。有时选取的穴位从经络循行方面来看,与病变部位无所关联,但从实际经验方面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的。
2.消毒
针具使用前需煮沸消毒,或用高压蒸汽消毒,也可用5-10%来苏尔溶液或1:1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后使用。选定穴位后,局部皮肤用碘酊棉球、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即可施术进针。
3.进针
选定穴位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针,中指在前可控制进针的深浅度。进针时一般多斜向进针,针体与血管呈一定角度,针尖朝上,针尾朝下,这样既不易针刺贯穿血管壁、发生血肿,又可使血液顺势自然流出(参看本书中持针式照片)。
进针要求准确、熟练,针尖一定要“中营”。如果血络瘀阻不明显,术前可按捺活动,使血管充血,以宜施术。
4.拔罐
待针刺出血自然停止后,再加拔火罐,一般采用闪火法,此法安全,不受体位限制,又可节约酒精棉球。加拔火罐的目的,一是从此控制出血量,加强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二是可以拔出针刺伤口局部的瘀血,减轻针口伤处疼痛。拔火罐时注意不要烧伤皮肤。拔火罐的具体操作同一般针灸拔罐操作方法。
四、出血量
针刺放血的出血量多少,古书记载有“出血如大豆”、“微出血”,此为出血量少,“出血盈斗”,斗乃古代酒器,此为出血量多。清代名医王孟英针刺放血,出血量比较多,常“盈斗盈升”,十分惊人。现代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而定,比如精神分裂症(狂躁型)、丹毒、跌打损伤等疾病,出血量宜多一些,约30-100毫升,效果较好,体弱虚证病人,出血量宜少一些,数毫升即可。根据王秀珍老中医经验,新病较重、血热、血实的患者,出血量多一些,反之则少一点。主要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如治疗狂躁型精种分裂症患者,出血量常达100毫升以上,丝虫病橡皮肿患者,有时单阴陵泉一处穴位针刺出血量可在100毫升以上。当然,针刺出血量也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总计最大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为了治病,放出少许血液,可以疏通气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不必害怕。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写到:“古人刺法取血甚多,如头痛腰痛大泻其血,今人偶尔出血,惶恐失措,病何由除?……”言之有理。
五、治疗反应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刺血后患者立即感到轻松,痛苦若失,比如头胀痛感可即刻消失,腰腿痛者立能自然行走,不能进食者马上可进饮食。另一种反应是刺血后症状反而暂时加重,一般在三、四天后逐渐缓解消失。还有一些患者刺血治疗后全身倦怠无力、头昏、头晕、口渴、嗜睡等,有此现象者,往往疗效显著,可给病人多食高营养食品,如鱼、肉、鸡、蛋等,并任其休息睡足,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六、治疗时间
针刺放血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强弱酌定。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可间隔1-2周刺血治疗一次。如果疗效不明显,病人体质较强的,可以适当增加针刺放血次数一、二次。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急腹痛等,可以连续刺血治疗一、二次,待病情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多数病人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六至八次始见效果。治疗次数多少、疗程多长、每次刺血治疗间隔时间多长等,应听从医生的决定,不要因为针刺放血治疗一,二次,效果不明显,就轻易中断治疗。
七、注意事项及惫外情况处理
针刺放血治病安全可靠,一般没有什么危险性,只有极少数人对针刺放血治疗不够了解,思想惧怕而发生晕针。“大抵晕从心生,心不惧怕,晕从何生?如关公刮骨疗毒,面色不变可知”(《针灸大成》)。另外,如果在操作时疏忽大意,或是针刺技术不熟练,也往往会发生异常情况。碰到这种情况,医生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及时地进行急救处理。为了减少或避免晕针和其它意外情况发生,临床施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刺血治疗前应正确选择适应症,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针刺放血操作中,要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熟悉解剖部位,避开动脉血管。
4.施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
①刺血时如果出现晕针,应立即停针止血,让病人平卧休息,适当饮服茶水或温开水,严重者可用毫针刺激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
②刺血治疗后若局部发生血肿,可用手指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出,如果仍不消退,可用热敷促使消散。
⑧如果不慎误伤动脉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消毒棉球在局部加压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