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阴一阳之谓道——补肾组方特点探析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故为医者,贵在从不可胜数之阴阳变化中追根求本,明辨病源,方不致草菅人命。由于病变之根本,在于阴阳之偏胜偏衰,即所谓“偏阴偏阳之谓疾”,是故《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辨阴阳。”《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万变虽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万变不离其宗,补肾也必遵此理。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可见肾之阴阳至精至贵,为十二经脉之根,五脏六腑之本。所以探究补肾方药之玄奥,于理可以弘扬祖国医学之大道,于法可以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补肾阴组方特点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等均为补肾阴之经典方剂,虽然组方配伍有别,然可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五脏兼顾

肾阴不足之主要病机在于肾精之亏损,然“精生于五脏而下藏于肾,肾气上升以化生此精,是以五脏交通而后精气充足。”肾精的生化离不开脾气的转输、肝气的疏泄、肺气的宣降和心气的推动,如是则各脏腑之精气下归于肾,复由肾气摄纳而化为肾精。从补肾阴方剂的配伍方式来看,其主要组成部分多为熟地、山茱萸、山药,三者均有补肾之效。其中熟地为补肾中元阴之正药,前人谓“非此不能使水归其壑”。山茱萸协熟地能养心血,补肝血,血足可以转化为精。山药补脾、肺之气而运化呼吸、水谷之精微,输转于肾脏而充精气。三药配合,肝脾肾并补,兼顾心肺。于是则“四脏之真阴无所耗损,得以摄纳精液归入肾脏,肾受诸脏之精液而藏之矣。”

2.补中有泻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然而,受与藏之间必然有一套转化之机。要言之,为阳化之机和阴化之机两个方面,即《内经》所谓“阳化气,阴成形”。若阴化之机无力,五脏六腑之精血输之于肾,难以化为肾精而封藏,反易聚为湿浊而为患。若阳化之机不足,则肾精不能化真阳,而反生虚热。故以上方中,或配以苓、泽之类,以“去旧水,养新水”;或配知、柏之属,以泻火而保阴;或两者兼用之,使湿浊去,邪火平。湿浊去,则肾的生化之机无阻碍;邪火平,则肾中阴阳化机平衡,而真阴自复。

3.补中有通

水谷之精微转化为机体的精血津液,离不开循环不息的气血运行。人体之内精血津液的相互转化,也离不开循环不息的气血运行。因此,疏通气血也是补益方剂中必须涉及到的一个方面。然须中节,勿使太过。因为阴成形之阴化之机必须以动中求静为原则,即所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意。故六味之中佐丹皮,左归之中佐牛膝,它们“在补益剂中以为佐使,将有瘀者瘀可徐消,既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也”。

4.补中有涩

肾主封藏,肾精最忌耗泻。然肾虚封藏失职而肾精最易耗泻。故补中有涩乃补肾方中不可忽略的一大方面。故上方多用山茱萸、山药以补涩兼施,左归之中更用菟丝子以增涩精之力,皆属此义。另外,涩剂与上述通利之剂合用,则可使行中有止,动而中节;与上述渗利之剂相伍,则渗利湿浊而不伤真阴。

归而纳之,补肾阴之法不外乎补五脏之气以化精,益肾中元气以摄精,清生化之障以保精,收耗散之气以固精。

补肾阳组方特点

《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动而生阳,阳主生主长;静而生阴,阴主收主藏。然而,阳至盛而无阴则为独阳,阴至极而无阳则为孤阴。所以,必须阴阳相吸相摄,互根互用,形成阴阳冲和之气,才能有生化之机。故生长化收藏,化居其中而应四时,纵穿四时阴阳,横贯生长收藏,总统升降出入,全赖此冲和之气。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补肾阳之方,如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等,具有以下配伍特点。

1.阳化有基 “阳以阴为基,无阴则阳无以化。”药能补阳,但药物本身不能化阳。它只能通过激发机体的阳化之机,调用自身的真阴以化阳。故欲补真阳,先复真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大凡补肾阳之方,如肾气、右归等,皆在重用熟地、山茱萸、山药的基础上,配以补肾阳之药组成。乍看似乎阴药比阳药还重,但阳动而阴静,欲阴中求阳,非此不能。

2.阳化有制

阳动而速,若化而无制,则亢阳将呈烈焰之势,凡物遇之无不尽焚。人无真阴,不能化阳。然而真阴积累难而消耗易。若阳化之机失去制约,则阴精的耗竭必在顷刻。所以,补阳方中阴药重于阳药,不单纯是阴中求阳,而更深刻的涵义在于补阴以配阳、补阴以制阳。另外,许多补阳方剂在阴中求阳的原则下,多保留着苓、泽、丹之属,它们在阳化有制方面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3.阳化有归

阳化以后必有所归,方为真阳。阳无所归,即为浮阳。阳化有归包括两个方面,外归则通内达外,以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内归则纳阳归根,以蓄生化长养之机。补阳方中多用桂、附,颇具深意。附子辛甘大热,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专入气分。其可随配伍不同,引阳气各归其所当归之所,以散阴霾而复阳化之机。肉桂虽也辛甘而热,但主归心肾,能走能守,偏入血分。尤长于引火归元,摄阳归阴,如此则生化之机生生不息。

总之,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生化息。天地万物如是,人的生命如是,补肾也当如是。或问,补阴方中为什么不强调阳中求阴?然细思之,补中有通,补中有泻,不正是阳中求阴的变通之法吗?(马 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直不明白此话何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