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條文: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稟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
然: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
其治在臍下一寸。
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一本作衝)。
註解:[1]人身之府藏,有形有狀,有稟有生,如肝稟氣於木,生於水,心稟氣
於火,生於木之類,莫不皆然。
[2]唯三焦既無形狀,而所稟所生,則元氣與胃氣而已,故云水穀之道路
,氣之所終始也。
<1>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臍傍天樞穴,下焦其治在臍下一寸陰
交穴。
<2>治,猶司也,猶郡縣治之治,謂三焦處所也。或云,治作平聲讀,
謂三焦有病,當各治其處,蓋刺法也。
<3>三焦相火也,火能腐熟萬物,焦從火,亦腐物之氣,命名取義;或
有在於此歟。
<4>靈樞第十八篇曰:
「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鬲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
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
行于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于手太陰矣。中焦
亦傍胃口,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養生身,莫貫于此,故獨得行于經
隧,命曰營氣。
下焦者,別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井居于胃中
,成糟粕而俱下于大小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
而滲入膀胱焉。」
[5]謝氏曰:「詳靈樞本文,則三焦有名無形,尤可見矣。」
[6]古益袁氏曰:「所謂三焦者,於鬲膜脂膏之內,五藏五府之隙,水穀
流化之關,其氣融會於其間,薰蒸鬲膜,發達皮膚分肉,運行四旁,
曰上中下,各隨所屬部分而名之,寔元氣之別使也,是故雖無其形,
倚內外之形而得名,雖無其實,合內外之實而為位者也。」
[7]愚按:「其府在氣街一句,疑錯簡或衍,三焦自屬諸府,其經為手少
陽與手心主配,且各有治所,不應又有府也。」
然: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
其治在臍下一寸。
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一本作衝)。
註解:[1]人身之府藏,有形有狀,有稟有生,如肝稟氣於木,生於水,心稟氣
於火,生於木之類,莫不皆然。
[2]唯三焦既無形狀,而所稟所生,則元氣與胃氣而已,故云水穀之道路
,氣之所終始也。
<1>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臍傍天樞穴,下焦其治在臍下一寸陰
交穴。
<2>治,猶司也,猶郡縣治之治,謂三焦處所也。或云,治作平聲讀,
謂三焦有病,當各治其處,蓋刺法也。
<3>三焦相火也,火能腐熟萬物,焦從火,亦腐物之氣,命名取義;或
有在於此歟。
<4>靈樞第十八篇曰:
「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鬲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
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
行于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于手太陰矣。中焦
亦傍胃口,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養生身,莫貫于此,故獨得行于經
隧,命曰營氣。
下焦者,別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井居于胃中
,成糟粕而俱下于大小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
而滲入膀胱焉。」
[5]謝氏曰:「詳靈樞本文,則三焦有名無形,尤可見矣。」
[6]古益袁氏曰:「所謂三焦者,於鬲膜脂膏之內,五藏五府之隙,水穀
流化之關,其氣融會於其間,薰蒸鬲膜,發達皮膚分肉,運行四旁,
曰上中下,各隨所屬部分而名之,寔元氣之別使也,是故雖無其形,
倚內外之形而得名,雖無其實,合內外之實而為位者也。」
[7]愚按:「其府在氣街一句,疑錯簡或衍,三焦自屬諸府,其經為手少
陽與手心主配,且各有治所,不應又有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