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2/01
- 帖子
- 3155
- 获得点赞
- 212
- 声望
- 63
何任(浙江中医学院杭州 310053)
关键词 陆九芝 温病 学术思想
陆懋修(181l~1886年)字九芝,又名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清代元和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家世以儒显,亦为科举显赫之门第,且都能医。九芝初为诸生。以文学著名。咸丰(1851~1861年)中转徙上海.致力于医而以医名。晚年其子陆润庠登第,就养京邸,即定居北京。
九芝一生博览群书,至老著述不倦。1866年,撰成《世补斋医书》,包括6种,33卷.刊于1884年。内容有《文集》、《世补斋不谢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内经难字音义》。续集为陆氏校刊之医著,共4种、25卷 由其子陆润庠刊于1910年。有《重订傅青主女科》、《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重订绮石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
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中内容很多。本文只是论述他对温病的学术见解。陆九芝推崇张仲景之学,提出温病包括在伤寒中。他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说法,乃是“误以胃热为肺热,由于不识阳明病”之故。虽然,他这一见解对于沟通伤寒、温病学有所裨益,但是他认为“治温病法不出《伤寒沦》之外”则是否定了温病的三焦辩证,表现了他明显的保守倾向,不大愿意听取和接受比较新颖的学术见解和发明。正如同他反对王清任对人体内脏进行观察的做法一样。九芝认为王清任之亲见脏腑是教人在杀人场上学医道,其偏激之情可以想见。
我们还可以从陆九芝的几篇文章中进一步观察。《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一文中,他明确地说:“吴鞠通本顾景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十二字,而为”《温病条辨》,自条自辨,可发一笑者也”。 陆九芝先从《温病条辨》这本书的来源,指出了吴鞠通是袭用了顾景文的这十二个字而开始,自条自辨地写了这部书。接着他说:“开卷捏造温病以桂枝汤主之,为仲景原文。继复承《临证指南·暑病门》杨姓案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讹,以喻西昌治瘟之法.谓是刘河间之所以治温。夫河间治法,亦惟六经是言,而三焦两字,始终不见于六书。此其两失,已不待言,乃以温病之本在中焦者,先移之于上焦,谓切不可用中焦药,痛戒中焦之芩、连。而其下即云热邪久羁,劫铄真阴,邪热久羁,肌肤甲错。皆鞠通所自言,皆鞠通自己所告人者。”九芝指出吴鞠通捏造仲景《伤寒论》原文,又误指刘河间治温探究三焦说之讹;吴鞠通将温病定位在上焦,教人切不可用中焦药芩、连之类的错误。接着又指出吴鞠通:“先是自制银翘散、桑菊饮两方。即是顾景文辛凉轻剂,不名一药,而鞠通为之引申者也。嗣是方名安宫,用犀角、牛黄;方名增液,用玄参、麦冬;以及一甲、二甲、三甲之复脉汤。小定风珠、大定风珠,无非滋腻伤阴,引邪内陷。病至此不可为矣。”九芝继续批评说:“而因其中焦篇,亦偶用芩、连、膏、黄时。凡温病之一用黄连、膏、黄。无不可以去邪彻热者,鞠通又若未尝不知。然苟非布置上焦,则热邪未必久羁,真阴即未必劫铄。苟非呵斥芩、连,则邪热未必久羁,肌肤也未必甲错。顾景文延之数日,鞠通再加缓缓两字。何以必缓缓,不可解而实可解也 此所以后乎鞠通者,亦万不肯不用其法者也。以滋腻留邪之药,缓缓延之,热邪方盛之时,阴无不伤,病无不死。陶节庵之《一提金》、《杀车锤》、《截江网》,书名之恶极者也;此之一甲、二甲、三甲、定风珠,方名之恶极者也。病何等事,医何等人,硕可儿戏若此何!”
关键词 陆九芝 温病 学术思想
陆懋修(181l~1886年)字九芝,又名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清代元和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家世以儒显,亦为科举显赫之门第,且都能医。九芝初为诸生。以文学著名。咸丰(1851~1861年)中转徙上海.致力于医而以医名。晚年其子陆润庠登第,就养京邸,即定居北京。
九芝一生博览群书,至老著述不倦。1866年,撰成《世补斋医书》,包括6种,33卷.刊于1884年。内容有《文集》、《世补斋不谢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内经难字音义》。续集为陆氏校刊之医著,共4种、25卷 由其子陆润庠刊于1910年。有《重订傅青主女科》、《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重订绮石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
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中内容很多。本文只是论述他对温病的学术见解。陆九芝推崇张仲景之学,提出温病包括在伤寒中。他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说法,乃是“误以胃热为肺热,由于不识阳明病”之故。虽然,他这一见解对于沟通伤寒、温病学有所裨益,但是他认为“治温病法不出《伤寒沦》之外”则是否定了温病的三焦辩证,表现了他明显的保守倾向,不大愿意听取和接受比较新颖的学术见解和发明。正如同他反对王清任对人体内脏进行观察的做法一样。九芝认为王清任之亲见脏腑是教人在杀人场上学医道,其偏激之情可以想见。
我们还可以从陆九芝的几篇文章中进一步观察。《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一文中,他明确地说:“吴鞠通本顾景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十二字,而为”《温病条辨》,自条自辨,可发一笑者也”。 陆九芝先从《温病条辨》这本书的来源,指出了吴鞠通是袭用了顾景文的这十二个字而开始,自条自辨地写了这部书。接着他说:“开卷捏造温病以桂枝汤主之,为仲景原文。继复承《临证指南·暑病门》杨姓案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讹,以喻西昌治瘟之法.谓是刘河间之所以治温。夫河间治法,亦惟六经是言,而三焦两字,始终不见于六书。此其两失,已不待言,乃以温病之本在中焦者,先移之于上焦,谓切不可用中焦药,痛戒中焦之芩、连。而其下即云热邪久羁,劫铄真阴,邪热久羁,肌肤甲错。皆鞠通所自言,皆鞠通自己所告人者。”九芝指出吴鞠通捏造仲景《伤寒论》原文,又误指刘河间治温探究三焦说之讹;吴鞠通将温病定位在上焦,教人切不可用中焦药芩、连之类的错误。接着又指出吴鞠通:“先是自制银翘散、桑菊饮两方。即是顾景文辛凉轻剂,不名一药,而鞠通为之引申者也。嗣是方名安宫,用犀角、牛黄;方名增液,用玄参、麦冬;以及一甲、二甲、三甲之复脉汤。小定风珠、大定风珠,无非滋腻伤阴,引邪内陷。病至此不可为矣。”九芝继续批评说:“而因其中焦篇,亦偶用芩、连、膏、黄时。凡温病之一用黄连、膏、黄。无不可以去邪彻热者,鞠通又若未尝不知。然苟非布置上焦,则热邪未必久羁,真阴即未必劫铄。苟非呵斥芩、连,则邪热未必久羁,肌肤也未必甲错。顾景文延之数日,鞠通再加缓缓两字。何以必缓缓,不可解而实可解也 此所以后乎鞠通者,亦万不肯不用其法者也。以滋腻留邪之药,缓缓延之,热邪方盛之时,阴无不伤,病无不死。陶节庵之《一提金》、《杀车锤》、《截江网》,书名之恶极者也;此之一甲、二甲、三甲、定风珠,方名之恶极者也。病何等事,医何等人,硕可儿戏若此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