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 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198
声望
68
□马作峰王平张六通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中这套理论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即谷肉果蔬的五味属性、五味归属五脏的规律、五脏病的饮食宜忌、五味损伤脏腑的表现和规律等。
谷肉果蔬的五味属性
《黄帝内经》以举例的方式对谷肉果蔬的五味做了规定,如《灵枢·五味》说:“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中医对食物的五味进行归类的依据主要有三:一是根据食物的自然属性确定,如枣甘、李酸、葱辛等,二是依据五行学说等相关理论推理得出,如猪多为黑色,五行应于水,水应于咸,故猪味咸;牛多为黄色,五行应于土,土应于甘,故牛味甘等;三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食物的功效观察总结出来的。谷肉果疏的五味归类是饮食养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五味归属五脏的规律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宣明五气》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两篇虽然说法不同,但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依据五行学说,指出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这样以五味为中介,谷肉果疏与五脏之间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成为《黄帝内经》其他篇章所讲的饮食禁忌、五味损伤等内容的理论基础。依据这一基础,中医学就形成了酸补肝、苦补心、甘补脾、辛补肺、咸补肾等一整套饮食养生原则,并与谷肉果蔬的五味归属结合,产生了很多食疗和药疗的具体方法,如大豆、栗子味咸,咸入肾,所以大豆、栗子可以补肾;大枣、粳米味甘,甘入脾,所以大枣、粳米可以护脾胃;大葱味辛,辛入肺,所以葱可以宣肺开鼻窍等等。
五脏病的饮食宜忌
《灵枢·五味》根据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五脏在疾病状态下所适宜的食物谱:“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这是按照脾病食甘、心病食苦、肝病食酸、肾病食咸、肺病食辛的原则确定的。
该篇还有五脏病的另一个食谱:“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这张食谱是按照五行生克的原理确定的,肝属木,甘味入脾属土,木能克土,肝病时为了防止肝对脾的克制太过,应多食甘味食品以补脾,使脾旺能耐受肝木的病理性克制。心属火,酸味入肝属木,心病食酸是取木生火之意。脾在五行属土,咸味入肾属水,土能克水,为了防止脾病对肾水的克制太过,应多食咸味以补肾。肺属金,苦味属火,肺病食苦是以火克金,以制约肺气偏旺。肾属水,辛味属金归肺,肾病食辛是补肺取金生水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并非绝对,可以随人体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而有不同。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提出酸味先走肝,有补肝作用;而《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欲散……酸泻之”,说明酸对肝有“补”和“泻”两种相反的作用:生理情况下酸味补肝,有护肝体,收敛肝气,防止过亢的作用;而病理情况下,酸味则可以泻肝,纠正肝气升发太过的现象。因此,科学的食谱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根据其健康状态进行调整。五味对其他各脏的影响与酸对肝脏的作用道理基本相同。
五味损伤脏腑的表现和规律
《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通“闷”字)心。”
《素问·五藏生成》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所以,我们在了解了五脏对五味的偏好及五味对五脏的利弊之后,才能充分运用饮食的差异达到养生的目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