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02
- 声望
- 68
□黄攀攀游秋云章程鹏王平湖北中医学院
●心所藏之神有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肺、肝、肾的功能,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
●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
●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
●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出入运行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
心主藏神 神贵安宁
乃寤寐之纲纪
神分为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人之寐寤是在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的共同调节下,与天地相应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深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应该自觉地顺从自然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具有千变万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即是此意。昼夜交替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节律之一,而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具有与昼夜交替相一致的节律。《黄帝内经》对这一规律作了深入研究,认识到人的睡眠活动是天人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阴阳变化的结果。《灵枢·卫气行》云:“阳主昼,阴主夜。”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导致了昼夜的变化,即《灵枢·邪客》所云:“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而昼夜的变化又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变化,于是产生了睡眠-觉醒现象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的现象。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进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做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人体复杂的精神、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人的意、志、思、虑等精神活动都以心的“任物”为肇端。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他们都必须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正是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据此,认为心所藏之“神”在睡眠中起到主宰和调节作用。
营卫之气循环无端
乃寤寐之枢机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营气、卫气都属于人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其中精华部分化生的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水谷精微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因此,卫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卫气白天行于经络,夜晚则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如《灵枢·卫气行》曰:“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这种有规律的行阳入阴,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作息机制,在生理上表现为白昼目张而寤,体表温热,机能旺盛,防御外邪能力亦较强,而夜晚则脏腑安和,目瞑而寐。所以《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明确提出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是老年人失眠的病因。因气血亏虚,营气衰少,营卫不和,克伐于内,致卫气昼行于阳者少,表现为日间精神疲惫;营气失其常度,使神不安于舍,虽入夜,但不能眠。
可见,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
阳跷阴跷气血流注
乃寤寐之兆始
《难经·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阴阳跷脉皆起于跟中而连于目,与手足太阳、足阳明相会。且阴跷脉始于少阴,上循阴股,入阴而与厥阴相连,交贯冲脉;而阳跷脉又与手阳明、手少阳、任脉相会。
阴阳跷脉调节全身经络气血,阳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阳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阴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阴,所以阴阳跷脉有协调一身左右阴阳经气的功能。由于阴阳跷脉皆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灵枢·脉度》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入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寒热病》中亦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于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阴跷脉和阳跷脉属奇经八脉,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跷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平旦阳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时,阳跷脉渐盛,阳气出于睛明穴则寤,故目开而不能睡;夕酉之时阴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诸阴经时,阴跷脉气盛,阳气于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行于阴分,阳开阴合,故目合而熟睡。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若阴阳跷脉脉气不畅,推动无力,则营卫不和,卫气运行失常,阳不入阴则不寐,反之阴不出于阳则不寤。《灵枢·大惑论》:“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阴阳跷脉是涉及人体阴阳二气的重要奇经,又通于脑及目,与睡眠关系密切,阴阳跷脉气之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
五脏藏精化气生神
乃寤寐之根柢
五脏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概念,被确立为生命活动中枢,所以五脏与寤寐的关系是全方位的,五脏精气神各层次均关系到寤寐。
五脏藏精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睡眠活动的根柢。先天之精化为人身,人身又生化后天之精。五脏所藏之精,实则为五脏之形质,皮肉筋脉骨躯体以及精血津液,无不是精之存在及其盛衰的体现。因此,五脏之精充盛,睡眠具备深厚根基,精盛体壮才能寤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
五脏主气化,《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认为营卫源于胃所受纳的水谷之气,其生成和运行与心之主血脉、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密切相关。据此,只有脏腑功能正常,营卫的生成才不致乏源,运行才能有序,人才能实现正常的睡眠。
五脏生神,《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藏精化气而生神,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可见,神的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参与完成的,神、魂、魄、意、志(此即后世所称五神)分藏于五脏之中;同时神的活动是五脏整体功能的反映,其安宁离不开五脏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协调,而神在整个睡眠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
●心所藏之神有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肺、肝、肾的功能,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
●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
●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
●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出入运行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
心主藏神 神贵安宁
乃寤寐之纲纪
神分为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人之寐寤是在自然之神和人体之神的共同调节下,与天地相应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深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应该自觉地顺从自然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具有千变万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即是此意。昼夜交替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节律之一,而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具有与昼夜交替相一致的节律。《黄帝内经》对这一规律作了深入研究,认识到人的睡眠活动是天人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阴阳变化的结果。《灵枢·卫气行》云:“阳主昼,阴主夜。”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导致了昼夜的变化,即《灵枢·邪客》所云:“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而昼夜的变化又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变化,于是产生了睡眠-觉醒现象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的现象。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进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做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人体复杂的精神、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人的意、志、思、虑等精神活动都以心的“任物”为肇端。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他们都必须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正是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营卫运行失常,跷脉推动无力,影响到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则人体正常之寤寐无从谈起。据此,认为心所藏之“神”在睡眠中起到主宰和调节作用。
营卫之气循环无端
乃寤寐之枢机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营气、卫气都属于人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其中精华部分化生的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水谷精微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因此,卫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卫气白天行于经络,夜晚则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如《灵枢·卫气行》曰:“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卫气这种有规律的行阳入阴,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作息机制,在生理上表现为白昼目张而寤,体表温热,机能旺盛,防御外邪能力亦较强,而夜晚则脏腑安和,目瞑而寐。所以《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又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明确提出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是老年人失眠的病因。因气血亏虚,营气衰少,营卫不和,克伐于内,致卫气昼行于阳者少,表现为日间精神疲惫;营气失其常度,使神不安于舍,虽入夜,但不能眠。
可见,寤寐主要赖于卫气与营气循行相会,并与外界阴阳变化相关,营气卫气阴阳相贯,营周不休,循环无端,共同为寤寐之枢机。
阳跷阴跷气血流注
乃寤寐之兆始
《难经·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阴阳跷脉皆起于跟中而连于目,与手足太阳、足阳明相会。且阴跷脉始于少阴,上循阴股,入阴而与厥阴相连,交贯冲脉;而阳跷脉又与手阳明、手少阳、任脉相会。
阴阳跷脉调节全身经络气血,阳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阳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脉交通左右两侧阴经的脉气,主一身左右之阴,所以阴阳跷脉有协调一身左右阴阳经气的功能。由于阴阳跷脉皆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灵枢·脉度》曰:“跷脉者,少阴之别……入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寒热病》中亦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于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阴跷脉和阳跷脉属奇经八脉,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跷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平旦阳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时,阳跷脉渐盛,阳气出于睛明穴则寤,故目开而不能睡;夕酉之时阴跷脉气盛,当卫气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诸阴经时,阴跷脉气盛,阳气于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行于阴分,阳开阴合,故目合而熟睡。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若阴阳跷脉脉气不畅,推动无力,则营卫不和,卫气运行失常,阳不入阴则不寐,反之阴不出于阳则不寤。《灵枢·大惑论》:“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阴阳跷脉是涉及人体阴阳二气的重要奇经,又通于脑及目,与睡眠关系密切,阴阳跷脉气之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阴阳跷脉主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其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实乃寤寐之兆始。
五脏藏精化气生神
乃寤寐之根柢
五脏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概念,被确立为生命活动中枢,所以五脏与寤寐的关系是全方位的,五脏精气神各层次均关系到寤寐。
五脏藏精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睡眠活动的根柢。先天之精化为人身,人身又生化后天之精。五脏所藏之精,实则为五脏之形质,皮肉筋脉骨躯体以及精血津液,无不是精之存在及其盛衰的体现。因此,五脏之精充盛,睡眠具备深厚根基,精盛体壮才能寤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
五脏主气化,《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认为营卫源于胃所受纳的水谷之气,其生成和运行与心之主血脉、脾之化源、肺之输布、肝之疏泄、肾之升降密切相关。据此,只有脏腑功能正常,营卫的生成才不致乏源,运行才能有序,人才能实现正常的睡眠。
五脏生神,《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藏精化气而生神,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可见,神的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参与完成的,神、魂、魄、意、志(此即后世所称五神)分藏于五脏之中;同时神的活动是五脏整体功能的反映,其安宁离不开五脏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协调,而神在整个睡眠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五脏精气神在生命活动和睡眠活动中各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睡眠安宁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五脏藏精、舍神,中有气化以沟通,建构了以五脏功能为寤寐基础的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