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48
- 声望
- 0
- 年龄
- 44
《金匮要略》全书前22篇中共有205方,用半夏组方30方,而以半夏命名者达14方,另有2方(白术散方、竹叶汤方)加减中提到了半夏,用半夏者共涉及12篇,可见其用之多、广。传统认为半夏生用辛烈性毒,强调炮制后使用,但仲景方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其用之妙。
原药用法
生用 指不经炮制的半夏直接入药,有24方生用,占多数,体现仲景用半夏之主要特色。
洗用 共有6方提到半夏(洗),即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赤丸方、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大半夏汤。尤大半夏汤方强调“洗完用”。洗是指用开水浸洗半夏7次,致表面黏液(滑)干净为止,即所谓水制法,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配伍
多与姜配伍。与生姜伍者12方,如奔豚汤方;与干姜伍者10方,如甘草泻心汤;两姜同用者1方,如干姜人参半夏丸方。23方半夏与姜配伍,减轻其毒性,增强其功效。
特殊配伍
赤丸方中,半夏虽与相反药乌头同用,但其却与茯苓配伍共奏化饮降逆止呕之效;半夏伍麻黄,共奏蠲饮通阳之功,如半夏麻黄丸;半夏伍麦冬,如麦门冬汤,方中大量的麦冬配半夏,则无滋腻碍胃、生痰之弊,少量的半夏得麦冬则无温燥伤阴、助火之嫌,可谓相得益彰。
其他如栝楼薤白半夏汤方、附子粳米汤方、甘遂半夏汤方、大半夏汤方等,没有明确的配伍关系,诸药同用,共奏药效。
剂量
1.单位不同,剂量有异
《金匮要略》205方所用药中,惟半夏剂量单位最多,百分、两、升、斤、枚等。如鳖甲煎丸方用一分,奔豚汤方用四两,小柴胡汤用半斤,厚朴麻黄汤用半升,射干麻黄汤用八枚等。单位各不相同,剂量亦不同。
2.单位相同,剂量亦有别
如用枚者,射干麻黄汤用八枚,甘遂半夏汤用十二枚,而在白术散方加减中,有用“半夏大者,二十枚”之多;用升者21方中有17方用半升量,如甘草泻心汤方;用一升量者4方,如麦门冬汤,惟大半夏汤用量最大达二升。
剂型
汤剂,共涉及25方,“汤者荡也”,某易升易散,易行经络,取其荡之性也。
丸剂,共4方,鳖甲煎丸方、赤丸方、半夏麻黄丸方和干姜人参半夏丸方。“丸者缓也”,因病不能速去,取其舒缓之性,逐渐成功。
散剂,仅1方,即半夏干姜散方。“散者散也”,取其散之性也。
汤剂煎法特点
1.同煎为主,大多方为诸药同煎取汁,但取药汁量有异
诸药久煎取浓.如小半夏方后曰“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意在久煎取浓,以减轻生半夏的毒性,同时也可推测煎药时间需较长。
诸药同煎后,去渣再煎其药汁取浓。如大柴胡汤方后曰“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可推断最后火需要三升药汁,相对一斗二升来讲,浓度远远增加,故为去渣再煎取浓。
诸药同煎,取较多药汁。如麦门冬汤方,“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其药汁最较多,浓度相应就较低。
2.先煮一味药,取汁再纳诸药同煎
先煮麻黄。如射干麻黄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小青龙汤方,其方后均曰“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即先煎麻黄取汁。
先煮小麦。如厚朴麻黄汤方,“先煎小麦熟,去渣,内诸药”。
先煎半夏。如生姜半夏汤方,后曰“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
3.特殊煎法 如大半夏汤方后曰“上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杨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
丸剂制备
炼蜜为丸 如半夏麻黄丸,方后云“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
姜汁糊丸。如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后云“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米胡为丸,如悟子大”。
以药煎成丸 如鳖甲煎丸,后注“《千金方》曰‘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服法
汤剂服药时间与次数有:日三服,如射干麻黄汤方;日三夜一服,如半夏厚朴汤方,日再服,如小半夏汤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方;顿服,如甘遂半夏汤方。
丸剂多饮服,但赤丸用酒送服,取其温热轻物之性,以助药力,亦日三服。
散剂,即半夏干姜散煎汁后再服为服法之一特色。
综观全书,生半夏虽有毒,但医圣仲景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活用、妙用。不仅与其合理配伍有关,而且还与其煎服法有关,仲景半夏药法应用方后有明确规定。徐大椿云“煎药方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仅以半夏为例分析,提倡讲究药法合理准确运用,不可忽视。
原药用法
生用 指不经炮制的半夏直接入药,有24方生用,占多数,体现仲景用半夏之主要特色。
洗用 共有6方提到半夏(洗),即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赤丸方、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大半夏汤。尤大半夏汤方强调“洗完用”。洗是指用开水浸洗半夏7次,致表面黏液(滑)干净为止,即所谓水制法,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配伍
多与姜配伍。与生姜伍者12方,如奔豚汤方;与干姜伍者10方,如甘草泻心汤;两姜同用者1方,如干姜人参半夏丸方。23方半夏与姜配伍,减轻其毒性,增强其功效。
特殊配伍
赤丸方中,半夏虽与相反药乌头同用,但其却与茯苓配伍共奏化饮降逆止呕之效;半夏伍麻黄,共奏蠲饮通阳之功,如半夏麻黄丸;半夏伍麦冬,如麦门冬汤,方中大量的麦冬配半夏,则无滋腻碍胃、生痰之弊,少量的半夏得麦冬则无温燥伤阴、助火之嫌,可谓相得益彰。
其他如栝楼薤白半夏汤方、附子粳米汤方、甘遂半夏汤方、大半夏汤方等,没有明确的配伍关系,诸药同用,共奏药效。
剂量
1.单位不同,剂量有异
《金匮要略》205方所用药中,惟半夏剂量单位最多,百分、两、升、斤、枚等。如鳖甲煎丸方用一分,奔豚汤方用四两,小柴胡汤用半斤,厚朴麻黄汤用半升,射干麻黄汤用八枚等。单位各不相同,剂量亦不同。
2.单位相同,剂量亦有别
如用枚者,射干麻黄汤用八枚,甘遂半夏汤用十二枚,而在白术散方加减中,有用“半夏大者,二十枚”之多;用升者21方中有17方用半升量,如甘草泻心汤方;用一升量者4方,如麦门冬汤,惟大半夏汤用量最大达二升。
剂型
汤剂,共涉及25方,“汤者荡也”,某易升易散,易行经络,取其荡之性也。
丸剂,共4方,鳖甲煎丸方、赤丸方、半夏麻黄丸方和干姜人参半夏丸方。“丸者缓也”,因病不能速去,取其舒缓之性,逐渐成功。
散剂,仅1方,即半夏干姜散方。“散者散也”,取其散之性也。
汤剂煎法特点
1.同煎为主,大多方为诸药同煎取汁,但取药汁量有异
诸药久煎取浓.如小半夏方后曰“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意在久煎取浓,以减轻生半夏的毒性,同时也可推测煎药时间需较长。
诸药同煎后,去渣再煎其药汁取浓。如大柴胡汤方后曰“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可推断最后火需要三升药汁,相对一斗二升来讲,浓度远远增加,故为去渣再煎取浓。
诸药同煎,取较多药汁。如麦门冬汤方,“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其药汁最较多,浓度相应就较低。
2.先煮一味药,取汁再纳诸药同煎
先煮麻黄。如射干麻黄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小青龙汤方,其方后均曰“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即先煎麻黄取汁。
先煮小麦。如厚朴麻黄汤方,“先煎小麦熟,去渣,内诸药”。
先煎半夏。如生姜半夏汤方,后曰“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
3.特殊煎法 如大半夏汤方后曰“上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杨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
丸剂制备
炼蜜为丸 如半夏麻黄丸,方后云“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
姜汁糊丸。如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后云“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米胡为丸,如悟子大”。
以药煎成丸 如鳖甲煎丸,后注“《千金方》曰‘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服法
汤剂服药时间与次数有:日三服,如射干麻黄汤方;日三夜一服,如半夏厚朴汤方,日再服,如小半夏汤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方;顿服,如甘遂半夏汤方。
丸剂多饮服,但赤丸用酒送服,取其温热轻物之性,以助药力,亦日三服。
散剂,即半夏干姜散煎汁后再服为服法之一特色。
综观全书,生半夏虽有毒,但医圣仲景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活用、妙用。不仅与其合理配伍有关,而且还与其煎服法有关,仲景半夏药法应用方后有明确规定。徐大椿云“煎药方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仅以半夏为例分析,提倡讲究药法合理准确运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