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8/03
- 帖子
- 2511
- 获得点赞
- 293
- 声望
- 83
- 年龄
- 56
今日和网友谈论中风后遗证的治法,引起我的一段回忆,虽然过去了十几年,然痛定思痛,感触颇深,常引以为戒!
那是在一九九五年,有一六十挂零的女病人,脑出血住院抢救一月余,总算保住了一条命,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出院四五个月后,找到我要吃中药,当时诊断完全符合补阳还五汤证,即处补阳还五汤,黄耆最重用至一百余克,服药半月即见显效。原来要人搀扶才可移步,右臂不举,后来能自己扶杖行走,臂可举至肩,医患皆喜。记得最后一诊时,病人脉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缓脉变成了弦脉,且按之有力搏指,一查血压,远超出了正常水平,回到了发病前的数值。本来想让病人停药观察,奈何病家见疗效很好,要求继续服药,便硬着头皮又出方给药。由于年少气盛,求功心切,加之经验不足,用药不知变通,便埋下了祸根!补气过度,有余便是火,气火上逆,风阳上扰,遂使生人之具变为杀人之器。病人药未尽剂,因和媳妇拌嘴,激动之下,倒在自家院子里,再也没有起来。后来见了病人老伴,见脸有怨色,我无语向对,惭愧之极。好在当时是在医院,加上十几年前还没有医闹,要是在现在那就有好戏看了,不说是你医生治死的吧,最起码要问你个一二三,搞的你不得安身!
俗云:宁可松松过,千万莫惹祸!并非消极之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审时度势,灵活变通,方不失大医本色。戒之,戒之!
那是在一九九五年,有一六十挂零的女病人,脑出血住院抢救一月余,总算保住了一条命,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出院四五个月后,找到我要吃中药,当时诊断完全符合补阳还五汤证,即处补阳还五汤,黄耆最重用至一百余克,服药半月即见显效。原来要人搀扶才可移步,右臂不举,后来能自己扶杖行走,臂可举至肩,医患皆喜。记得最后一诊时,病人脉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缓脉变成了弦脉,且按之有力搏指,一查血压,远超出了正常水平,回到了发病前的数值。本来想让病人停药观察,奈何病家见疗效很好,要求继续服药,便硬着头皮又出方给药。由于年少气盛,求功心切,加之经验不足,用药不知变通,便埋下了祸根!补气过度,有余便是火,气火上逆,风阳上扰,遂使生人之具变为杀人之器。病人药未尽剂,因和媳妇拌嘴,激动之下,倒在自家院子里,再也没有起来。后来见了病人老伴,见脸有怨色,我无语向对,惭愧之极。好在当时是在医院,加上十几年前还没有医闹,要是在现在那就有好戏看了,不说是你医生治死的吧,最起码要问你个一二三,搞的你不得安身!
俗云:宁可松松过,千万莫惹祸!并非消极之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审时度势,灵活变通,方不失大医本色。戒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