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3
- 获得点赞
- 110
- 声望
- 38
翟冷仙(1900~1990年),江苏东台市人。为学验俱丰之名老中医。于仲景之学造诣极深,临床治疗,善用经方。“虽耄耋高龄,未尝释卷,继续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尤其孜孜不倦,致力校正《伤寒杂病论》,就古本原文,以正通行本乖舛,再以十二稿原文以正古本(湘本)疑滞。并附疏释、验案,逾十万言,名曰《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即白云阁本)。该书1987年起,由辽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连载,现仍继续刊出。书中采集历代前贤及其历年实践经方验案九百余例于方下,足以启迪后学,弥补前人之未逮。正如翁曰:虽未能尽窥全豹,庶乎长沙之室,得由户升堂云尔。”[3]
1981年翟氏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愈流行性乙型脑炎”突破“暑温”常规治则,开拓了运用经方治疗急症的思路。冷仙先生云:“持流行性乙型脑炎属祖国医学‘暑温’范畴者恒多,然亦有属‘太阳与少阴俱病’者。盖头痛项强,壮热无汗,烦躁抽搐,乃寒邪伤及太阳之表,郁热不得宣泄之证;口渴肢冷寒伤少阴之象。故以大青龙汤加附子,一以解表清里,一以温少阴之寒,药后汗出执水执水,热退神清,诸症自除。余救治30余例本病患者,无一失败。总结用方经验,应掌握的主证为:壮热无汗,舌润苔白,脉浮或细弱,肢冷。若见壮热汗多,烦渴引饮,苔干黄糙,舌绛,脉洪大者,则非本方所宜,当用白虎之属。”[4]
除“乙脑”外,其于“流脑”的辨治也往往从太少合病立论,同样予以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获效,此属异病同治者也。如治一8岁**,西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家属要求服中药治疗。“中医诊治: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强甚剧,心烦,口渴欲饮,饮则呕吐宿食痰涎,咽喉红痛,周身偏布紫色瘀斑,四肢逆冷。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缓。翟氏认为‘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治以解表清里温经为主,予大青龙汤加附子。前后共服五剂,诸症消失,神情活泼。”[5]
临床上两感证是外感热病中的最为严重之证,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表证与里证并见,邪气充盛,正气不支。《内经》云:“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见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古本伤寒谓此为“传经变病”,于六经两感证,俱列有治方,若能及时恰当的治疗,则不一定都是死候。如“大青龙加附子汤方”即出自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例》“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桂本、湘本同。《伤寒论》缺脉象及治方。)翟氏深领旨意,故对“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以散太阳之热实,加附子温经以固少阴之阳虚。俾汗出、热退、寒祛而病除。
冷仙先生“在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方面,不独善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乙脑’、‘流脑’,还长于以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即根据古本《伤寒杂病论?伤燥脉证篇》“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的理论,用于临床,奏效甚捷。[6]翟氏所见燥邪伤于肝脾二经发为黄疸者,不同于湿热证治。因燥邪伤阴,气血两燔,故用白虎汤加味双清气血以存津液,取清热润燥以退黄,治其源而诸症自解。
按:翟氏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说明不论伤寒、温病,必以辨证为前提,勿为常法所囿,方能取效。翟氏熟谙仲景理法,尤对古本伤寒体会较深,是一位研究古本伤寒理论的实践家。观其运用古本伤寒方治疗急难重证取得卓效,从临床上验证了仲景佚方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补充了现有温病证治内容。
总之,王邈达,翟冷仙二位先生对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非常重视,不仅据以补正《伤寒》之疑阙,并将古本理论和佚方付诸实践,通过验证充分肯定了古本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补充了仲景学说现有理论和方证内容。因此,亟当借鉴他们的经验,积极挖掘运用古本伤寒佚文佚方,深入探讨所载实质内容,使自发现而又沉寂多年的宝贵文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楼定惠,等.浙江中医杂志1993;18(9):389。
[2]董汉良主编.越医汇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
[3]封泰来,等.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34。
[4]翟冷仙.江苏中医1981;2(4):20。
[5]封泰来.江苏中医1993;(3):3。
[6]封泰来.浙江中医杂志1997;32(3):98。
1981年翟氏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愈流行性乙型脑炎”突破“暑温”常规治则,开拓了运用经方治疗急症的思路。冷仙先生云:“持流行性乙型脑炎属祖国医学‘暑温’范畴者恒多,然亦有属‘太阳与少阴俱病’者。盖头痛项强,壮热无汗,烦躁抽搐,乃寒邪伤及太阳之表,郁热不得宣泄之证;口渴肢冷寒伤少阴之象。故以大青龙汤加附子,一以解表清里,一以温少阴之寒,药后汗出执水执水,热退神清,诸症自除。余救治30余例本病患者,无一失败。总结用方经验,应掌握的主证为:壮热无汗,舌润苔白,脉浮或细弱,肢冷。若见壮热汗多,烦渴引饮,苔干黄糙,舌绛,脉洪大者,则非本方所宜,当用白虎之属。”[4]
除“乙脑”外,其于“流脑”的辨治也往往从太少合病立论,同样予以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获效,此属异病同治者也。如治一8岁**,西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家属要求服中药治疗。“中医诊治: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强甚剧,心烦,口渴欲饮,饮则呕吐宿食痰涎,咽喉红痛,周身偏布紫色瘀斑,四肢逆冷。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缓。翟氏认为‘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治以解表清里温经为主,予大青龙汤加附子。前后共服五剂,诸症消失,神情活泼。”[5]
临床上两感证是外感热病中的最为严重之证,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表证与里证并见,邪气充盛,正气不支。《内经》云:“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见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古本伤寒谓此为“传经变病”,于六经两感证,俱列有治方,若能及时恰当的治疗,则不一定都是死候。如“大青龙加附子汤方”即出自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例》“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桂本、湘本同。《伤寒论》缺脉象及治方。)翟氏深领旨意,故对“太阳少阴两感于寒之温病”,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以散太阳之热实,加附子温经以固少阴之阳虚。俾汗出、热退、寒祛而病除。
冷仙先生“在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方面,不独善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乙脑’、‘流脑’,还长于以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即根据古本《伤寒杂病论?伤燥脉证篇》“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的理论,用于临床,奏效甚捷。[6]翟氏所见燥邪伤于肝脾二经发为黄疸者,不同于湿热证治。因燥邪伤阴,气血两燔,故用白虎汤加味双清气血以存津液,取清热润燥以退黄,治其源而诸症自解。
按:翟氏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说明不论伤寒、温病,必以辨证为前提,勿为常法所囿,方能取效。翟氏熟谙仲景理法,尤对古本伤寒体会较深,是一位研究古本伤寒理论的实践家。观其运用古本伤寒方治疗急难重证取得卓效,从临床上验证了仲景佚方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补充了现有温病证治内容。
总之,王邈达,翟冷仙二位先生对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非常重视,不仅据以补正《伤寒》之疑阙,并将古本理论和佚方付诸实践,通过验证充分肯定了古本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补充了仲景学说现有理论和方证内容。因此,亟当借鉴他们的经验,积极挖掘运用古本伤寒佚文佚方,深入探讨所载实质内容,使自发现而又沉寂多年的宝贵文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楼定惠,等.浙江中医杂志1993;18(9):389。
[2]董汉良主编.越医汇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
[3]封泰来,等.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34。
[4]翟冷仙.江苏中医1981;2(4):20。
[5]封泰来.江苏中医1993;(3):3。
[6]封泰来.浙江中医杂志1997;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