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治病必求其本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font=隶书]治病必求其本

脾喜燥,伤于寒湿,则不能消磨水谷,宜术、附以温燥之。然脾阴不足,而谷亦不化,又不可以温燥为治。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统血而失出者;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消谷而作泻者,此皆以回护中气为本,勿治其标。有肺虚不能卫血,血溢妄行,随气出于鼻为衄,如,动气在右,汗之令衄是也。脾虚不能行津于三阴,胃虚不能行液于三阳,气日以衰,脉道不利,其血悉从中积此,而欲消其留瘀,当以参,芪监之。如胎巳数月,忽动不止,有癥痼害者,当下其癥而胎自安;设不知此,谨知养血,是为癥瘕树帜,养痈为患乎!忆戊子冬,奉上命往视东宫妃张氏,经闭十月,腹胀如鼓,众医皆以养血安胎治,病加剧。予诊脉沉涩弦紧,无生气,直断为蓄血腹胀,疏挑仁承气汤合抵当丸方进。东宫怒甚,羁锁禁中,数日疾益剧。命余从细复诊,脉仍如前,疏前方进,并奏明。再三日,臣不敢疏方。逾二日,赏赍多珍。盖妃服药,下瘀块数斗,胀消腹平,遂释罪而褒荣,予之万幸也。今特记之。

按:疑胎而下癥,疏用峻剂,非详细分辨,不能确有把握。惟盛氏两疏峻下,是真知病源而不惑若是者,不愧御医,一代之良工也。

火气逆上,是肝肾之阴失其龙雷蛰伏之性而上逆者;至于胃中湿热下流,又是邪气乘其本,而阴气反走于上,俾上焦之阳不伸,而肺中治节之令不行,故见为鼻塞、胸满、涎溢、恶寒、战粟之证。又咳嗽、烦冤,是肾气之逆也。其所以上逆之故,亦有此二者虚实之异。推此则治痰必先降火。降火之法,亦须识此二者虚实之异也。

又平脉法: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迫促,上入胸膈。夫少阴脉不至,是先天元阴元阳受伤。肾者,先天也:脾胃者,后天也。先天即巳受伤,则不能生乎后天,故脾胃之阴阳亦伤,不能运化水谷而生湿热,湿热下流,则膀胱之气不行,浊气因而上入。浊气上入,肺气便壅,脾气愈滞,于是为痰为饮,而腹胀食滞之症形焉。其少阳升发之气,郁而不升,为周身刺痛,为呕逆吐酸。心主之阳为浊阴所乘,则为心悸怔忡,是肾之一脏病,而五脏六腑皆为之不宁,故养身莫妙于节欲也。若不知此,而但以行痰利气为治,则燥痰伤其阴,利气伤其阳,不坐困乎?此又专主肾虚而言也。

心肾不足,小便浑浊,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金衰则水涸,溺色变为黄赤,此皆正气虚而生邪热,当推原其本而补之。苟徒执水液浑浊皆属于火一浯而施治,病安能愈。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未传寒中。要知始受之热,因谷气不得升举,壅而为热,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未传寒中。要知始受之热,因谷气不得升举,壅而为热。又火与元气不两立之热,非实热也。故在始受之时,已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矣,病之安得不为寒中耶?东垣谓冲任之火,传之督脉,督脉挟太阳寒气逆克丙火,似失之凿。

子母情牵,仇雠肆虐,或胜克乘薄之不一。又本脏本脉其别者或走他脏他脉,一脏病往往挟他脏而见证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乘虚而入,是虚为本,邪为标,故去邪不可不加以养正。此一注脚,人所同也。然亦有身体壮盛之人,暴受邪气,如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类,本气未必皆虚,受病之后,反显虚象,若营卫受邪,则屈伸不利,动作衰乏;脾胃受邪,则四肢无力,恶食呕泄之类。此邪气即凑之后,其气必虚,是虚因邪而显。邪为本,虚为标。斯时但当急去其邪而正自复。不必顾虑其虚,用药牵制。此一注脚,余所独也。

治病当知标本矣,然犹不可不知标中之标,本中之本。如脾胃虚而生湿热,是虚为本,湿热为标也;至湿热下流,膀胱之气化不利,是湿热为标,气不利为标中之标;至气化不利,逆而上行,嗌塞喘逆,又标中之标也。推此而逆求之,则本中之本,亦可得矣。

阳旺生阴气不足,亦令人口干而津液不通。

喘而短气,须别寒热虚实,分类治之。至于哮,则素有之痰火,为风寒所束而发,但看其人之强弱,用药轻重可耳!
肺本金寒水冷之藏。然即巳汗、吐、下损其津液而成肺痿矣,岂清凉之品所能复其津液乎?此仲景竞用桂枝、人参、姜、枣,所宜详究也。

火与痰,本气与津液也。无病则为气与津液,有病则为火为痰。然致病之由,不过内伤、外感;有余、不足,求其本而治之,则痰消火灭。故曰:见痰莫治痰,见热莫治热者,以比。

内伤外感,悉能致劳,苟不察其虚实,但施养阴清热之套剂,则虚者未必受补,而实者愈盛矣。

失血证毕竟属热者多。世有用寒凉而反剧者,盖有气虚之火,有血虚之火耳。冲气上逆,有上焦之阳不足,而阴气上干者;有下焦之阴不足,而阴火上逆者;有脾胃之湿热下流,而肝肾之气不能固守于下者,俱挟冲脉故耳。

邪火内炽,阳事反痿,苦寒泻之,阳事勃然,火与真阳势不两立如此。世人以助火之剂,冀回真阳,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所谓虚风者,似风非风也。然亦有阴阳之别,阴虚是热则生风,阳虚是阳气不能卫外。

卫为阳,阳虚不能卫外,故中风。风为阳邪,以类相召故也。但风为阳邪,即中之后,每多显阳热之症。此不可不推求其受病之本,而务从事于见病之标也。

诸病皆治其本,唯中满与大小便不利,当治其标,以证之危急,不暇为本计也。余谓,果系实证,则不难消导之,通利之治其标可也。若涉虚证,其法可行乎?仍当治其本。

东方常实,有泻无补。其说有二:一者,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劲急速;一者,木火同居,风乘火势,火助风威,皆毋赞其胜也。若言其本,则乙癸同源,养血与滋阴并急。

癫狂痫皆主于痰。癫是虚而致痰;狂是实而致痰;痫是风而致痰。虚、实、风为本,痰为标也。

痰在肺,曰燥痰,又曰气痰。以肺金为燥而主气也。燥为本,气为标,其痰涩而难出,见为证也。往往胸膈阻塞,关节不利。不知者,以辛香燥热利其气,燥者益燥,气愈不利。

肺虚咳者,何也?失其降下之令也。徒降其气,咳愈频也。

黄昏咳多者,是火浮于肺,此阴虚之火,故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上者肺也,不得以香燥利气。

湿胜则濡泄,当以燥剂治之。然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此肺移热于大肠之病,若以温燥治之,是益其病也。

渴固多热。然内外伤感,悉能令津液不行而渴,须求其自。

三阴结是水之本,至肺气不利,发为浮肿,喘嗽,口干,小便涩,腹满,黄汗,身重不能转侧,阴肿阴湿,则又水之标也。

寒邪在表,郁热于经,而令咳血衄血,解衣自愈,麻黄杏子汤是也。心肺有疾而鼻为之不利,不必专主于风寒也。

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下为本、内为本,故上热下寒,但温其寒而热自降;表寒里热,但清其热而寒自已。然须加以反佐之药,以免格拒。至于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先伤于暑而后伤于湿之类,又当相其轻重缓急而施治。





---------《 医经秘旨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