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内经》原文为主。在学习《内经》原文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在《内经》一书中,有些内容的文字相同,其实质却不相同,如《素问•气穴论》中“肉之大会曰谷,肉之小会曰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的“大气”一词,是指人身的“正气”,而《素问.热论》中“…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的“大气”一词,则是指人身的“邪气”,还有《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大气举之也” 的“大气”一词,则又是指的“空中大自然之气”;又有些内容的文字不同,其实质却又是一个,如《素问.诊要经终论》中“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的“卵”字,和《灵抠.刺节真邪》中“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而下流于睾”的“睾”字,均是指人的“阴丸”,今谓之“睾丸”者是也。因此,学习《内经》原文,决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上,必须深入到医学的实际内容里面去。只有深入到了医学实际,才有可能把握住它的实质,从而对它加以正确的利用。
2.在《内经》的文章里,每句都有一定的含义,每段又有一个总的精神,而在每章之中仍然有一个总的精神。学习《内经》原文,既要一字一句的读懂,又不能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而必须掌握其全体精神,否则,是掌握不好的。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载“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一段,其“五藏受气于其所生……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三句为正文,“传之于其所胜”一句是借宾定主之衬文,而主要精神则是说:五脏受病气于己所生之脏,照疾病的一般传变之次,当传之于其所胜之脏,其不传其所胜而舍于生己之脏,死于其所不胜之脏,则为“子之传母”的“逆行”,其病子传母,三传至其所不胜而死,放下面混入正文的一句古注语称其曰“逆死”。若搬开整段的主旨,而把它分裂成一句一句的去读,是不能读好的。
3.《内经》一书,是一部古代医学著作,也是古代一部文学著作,故古代文学家多有研习《内经》者。 《内经》文字流畅,文章结构严密,文句都有规律性。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一段,只要留心一下其中“上下”、“男女”、“道路”、“征兆”的文例,就可发现其“能始”二字被王冰释为“谓能为变化之生成之元始”而把其“能”字作为“能够”之“能”是不正确的。能,在古代可借作“台”字, 《史记.天官书》说:“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裴骃(yin)集解引苏林说:‘能,音台”,司马贞素隐:“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可证。“台”读为‘胎”,《尔雅•释诂》说:“胎,始也”。“胎”、“始”连用,叠词同义,今谓之“相同联台词”,与上文“道路”、“征兆”同例(上文“上下”、“男女”为“相反联合词”)。所谓“胎始”也者,犹谓之‘万物之根本”者也。
4.《内经》成书较早,限于当时的知识条件和思想水平与写作水平,其系统性不可能完全合乎现代学习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既按照原书的篇章段落进行学习研究,又要把原书中前后相关联的文字贯串起来而把一个一个的基本理论系统化。否则,就会使人在读完《内经》后,对《内经》所裁的各个基本理论仍然没有一个正确而又完整的概念。
5.《内经》一书,篇幅浩大,内容繁多,且其中有些部分与医学实际无涉或与医疗关系不大或临床使用价值不高,甚者还有目前根本无法读懂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权衡其轻重主次,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对其主要内容必须精读掌握,次要内容则当细读熟悉,一般内容只作粗读了解,至于历代《内经》学者至今尚未能读通的内容自可阙之以待将来,暂时不要去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