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3
- 获得点赞
- 360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将接骨手法分为拔伸、捺正两大类。拔伸是牵引的意思,在伤肢远端沿纵轴以各种方法进行拔伸牵引矫正移位。捺正是指以一手或双手将断骨按捺,使断骨分离重叠,成角及侧方移位得到矫正。
复位之前,医者必须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说:“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临床上除了“相度损处”之外,要结合病史、受伤机制以及X线检查结果等作出明确诊断。为提高整复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麻醉,如针刺麻醉、中药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等。
整复较复杂的骨折需集体协同治疗,要求术者与助手必须事先拟订可靠的整复方案,整复时动作要协调一致,以便做到准确无损伤的复位。
现代正骨手法的名称很多,各家的操作方法亦不统一,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当推天津医院所创编的正骨八法。现分述如下:
1.手摸心会 即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谓的“相度损处”。这是施行手法的前提,特别是对骨折、脱位、医者必须在头脑中构成一个伤患内部的立体现象,也就是做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骨折整复前后,在患处仔细触摸,先轻后重,由浅人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目的是了解骨折部位情况或整复结果。
2.拔伸牵引 是正骨手法中的重要步骤,主要是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位置,沿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拔伸牵引是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可为下一步捺正,端提等手法创造条件,且捺正,端提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至敷贴药膏或夹缚妥善后可松开。
在手的力量不足时,可配合软绳布带牵引复位。如果骨干斜形骨折时,因大腿肌肉丰厚、肌力强大,有时用力牵引结合软绳牵引法仍不能复位,或复位后夹板固定不牢固,因肌肉收缩而重新移位时,可配合用持续骨牵引法。以补手法牵引之不足。
牵引之所以成为正骨之重要方法,就在于它能克服患者肌肉的收缩力,但如果牵引不当,可致断端分离,较长时间的断端分离,肌肉失去回缩弹力,骨折愈合将会发生困难,应予警惕。
3.旋转屈伸 应用旋转,屈伸与外展、内收等方法,目的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接近躯体的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移动。在牵引下将骨折的远段或旋转或屈伸,使其与近侧骨折段方向一致,用远端对近端,将骨折的远近两段恢复到正常轴线上,成角畸形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易于克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须在拔伸牵引手法下屈曲,屈曲型则须伸直。
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在三个平面上移位(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如肱骨外髁颈内收型骨折复位时,牵引方向是先内收位,而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顶,最后内旋叩紧骨折,把上举的肩关节慢慢放下,方能矫正骨折断端的嵌插重选、向外向前成角及旋转移位。总之,骨折断端最常见的四种移位经常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在拔伸牵引下,为矫正旋转及成角移位而必须应用旋转屈伸,或外展内收手法。
复位之前,医者必须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说:“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临床上除了“相度损处”之外,要结合病史、受伤机制以及X线检查结果等作出明确诊断。为提高整复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麻醉,如针刺麻醉、中药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等。
整复较复杂的骨折需集体协同治疗,要求术者与助手必须事先拟订可靠的整复方案,整复时动作要协调一致,以便做到准确无损伤的复位。
现代正骨手法的名称很多,各家的操作方法亦不统一,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当推天津医院所创编的正骨八法。现分述如下:
1.手摸心会 即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谓的“相度损处”。这是施行手法的前提,特别是对骨折、脱位、医者必须在头脑中构成一个伤患内部的立体现象,也就是做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骨折整复前后,在患处仔细触摸,先轻后重,由浅人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目的是了解骨折部位情况或整复结果。
2.拔伸牵引 是正骨手法中的重要步骤,主要是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位置,沿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拔伸牵引是骨折整复的基本手法,可为下一步捺正,端提等手法创造条件,且捺正,端提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至敷贴药膏或夹缚妥善后可松开。
在手的力量不足时,可配合软绳布带牵引复位。如果骨干斜形骨折时,因大腿肌肉丰厚、肌力强大,有时用力牵引结合软绳牵引法仍不能复位,或复位后夹板固定不牢固,因肌肉收缩而重新移位时,可配合用持续骨牵引法。以补手法牵引之不足。
牵引之所以成为正骨之重要方法,就在于它能克服患者肌肉的收缩力,但如果牵引不当,可致断端分离,较长时间的断端分离,肌肉失去回缩弹力,骨折愈合将会发生困难,应予警惕。
3.旋转屈伸 应用旋转,屈伸与外展、内收等方法,目的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接近躯体的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移动。在牵引下将骨折的远段或旋转或屈伸,使其与近侧骨折段方向一致,用远端对近端,将骨折的远近两段恢复到正常轴线上,成角畸形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易于克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须在拔伸牵引手法下屈曲,屈曲型则须伸直。
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在三个平面上移位(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如肱骨外髁颈内收型骨折复位时,牵引方向是先内收位,而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顶,最后内旋叩紧骨折,把上举的肩关节慢慢放下,方能矫正骨折断端的嵌插重选、向外向前成角及旋转移位。总之,骨折断端最常见的四种移位经常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在拔伸牵引下,为矫正旋转及成角移位而必须应用旋转屈伸,或外展内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