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B 白附子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6
获得点赞
253
声望
63
1.jpg
2.jpg


别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外皮;用硫黄熏1~2次,晒干。或用白矾、生姜制后切片。【药性】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
1.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本品辛温,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故适用于上述诸证。治中风口眼喎斜,常配全蝎、僵蚕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半夏、南星;治破伤风,配防风、天麻、南星等药用。
2.痰厥头痛、眩晕。本品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配其它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胆碱,尿嘧啶,粘液质,并含白附子凝集素。
2.药理作用: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注射液对结核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煎剂或混悬液对实验动物关节肿均表现较强的抗炎作用。
3.临床研究:有报道用本品配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守宫、麝香粉,制成膏药,外敷结核病灶对应体表部位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治肺结核355例,总有效率为96.1%。结果显示对浸润型、血行播散型疗效较好,并认为本品有促进肺部空洞闭合的作用(山西中医,1989,4:34)。
4.不良反应:误服、过量服用本品,可出现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并有梗塞感,舌体僵硬,语言不清,继则四肢发麻,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神志呆滞,唇舌肿胀,口腔粘膜及咽部红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品经生姜、矾水炮制前后,毒性无显著差异,煎煮后,麻辣感消失或降低,但毒性并不降低。禹白附中毒后,除洗胃、导泻外,还可以生姜汁和白米醋含漱,然后内服适量,或以生甘草50g嚼服,20分钟后用锡类散外吹咽部,也可以黄芩、黄连、石膏等配伍煎汤内服。
附药 关白附
白附子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 Raip的块根,称关白附。至于天南星科的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的尚待进一步考证。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mg,用白矾2m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姜、白矾各12.5mg。

【选方】

①治毒蛇咬伤: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杵烂敷伤处。 ②治瘰疬:鲜独角莲全草杵烂,稍加鸡蛋白杵匀,敷患处,一日换一次。 ③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鲜独角莲全草适量,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敷伤处,一日换一次。 (选方出《江西民间草药》)
 
由版主最后编辑: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
【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 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于祛风痰、燥湿痰,故可用于中风痰壅之症,常与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 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
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处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为独角莲的块茎,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摘《用药心得十讲》:
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化痰、逐寒湿的作用。常用于治风痰。
1.中风口眼歪斜:头面部受风寒侵袭,经脉拘急,风痰阻滞经络,口眼歪邪等症,可用白附子配白僵蚕,全蝎(牵正散)等同用,我常以牵正散方加白芷、荆芥、防风、红花、南星、白芥子、皂刺、桃仁、苏木等同用,治疗面神经麻痹,除汤药内服外,还同时把汤药渣装入布袋内,趁热熨敷患侧面部,每收较理想的效果。仅提供参考。
2.破伤风:因破伤引起项强、四肢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叫破伤风。可用本品配合白芷、天南星、天麻、羌活、防风、蝉衣、全蝎、蜈蚣、钩藤等同用。
3.寒湿、风痰所致的头痛、偏头痛等症,本品辛热升散,性能上行,入阳明经走头面部,逐寒湿、祛风痰,常配合白芷、川芎、半夏、天麻、蔓荆子、防风等同用。
川附子逐风寒湿冷,偏于入肾经,温助肾阳。白附子祛风痰寒湿,偏于入胃经,治上部头面游风。
白僵蚕偏于治风热痰结,喉痹咽肿。白附子偏于治风痰寒湿,头面诸病。
用量一般2.5~6克,重症者有时用到9克。
实热中风、火热上犯诸症禁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白附子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竹节白附乃其别名。味辛甘,性热,入肝、胃经,有小毒,应炮制入药,生者内服宜慎之。是祛风痰寒湿,散头面风痛的要药,治中风(外风)口眼歪斜的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痰厥头痛的三生丸(白附子、半夏、天南星),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的玉真散(白附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等著名方剂均用之。因其性燥而升,乃风药中之阳草,能引药势上行,故善治面瘫之口眼歪斜、偏正头风及破伤风诸疾。但其功效,远不止此,朱老还常用于下列疾患:
(1)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的室性早搏
此种室早是心肌炎并发症中比较难以恢复的一种,朱老每于辨治方中加用白附子5~8克,常收佳效。因《别录》称其“主治心痛心痹”,所以朱老认为它的功效虽主要是祛风化痰,但亦有通血脉、缓心痛、调节心律之功。再伍以党参、黄芪益气培本,桂枝(剂量要小,一般用3克)、丹参温心阳、通心脉,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僵蚕解毒镇惊,琥珀安神化瘀,炙甘草养心定悸,合之而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的妙方。阴虚者加麦冬、玉竹,汗多者加煅牡蛎、浮小麦,随症加减,可以获效。
(2)三叉神经痛
此症极为顽缠,一般药物均难奏效。白附子善去头面之风,不仅对偏头痛有效,而且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佳效。朱老取白附子、白芍、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为细末,每服6克,1日2次,收效较著。如治周×,男,79岁,干部。宿有高血压、脑血栓之疾,近月来,左侧头面掣痛如触电,说话或进食时更甚,选用多种镇痛药及局部封闭,仍然未能控制,乃延请朱老会诊,给予上方,服后2小时即感轻松,次日疼痛基本缓解。嘱其再每间日服1次,以资巩固。观察半年,迄未复发。
(3)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十分顽固的一种皮肤病,因其多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情感抑郁、化热生风而发病,在治疗方面除怡性悦情外,需集中祛风解毒、泄热散结之品,始可收效。朱老选用白附子、白花蛇各20克,白蒺藜、白芍药、白僵蚕各40克,共研细末,制成“五白散”,每服6克,1日2次,坚持服用3个月,常可获效。服药期间,忌饮酒,少食海鲜,避免情绪紧张或抑郁,保证足够的睡眠,是有助于痊愈的。
本品因其具有祛风定痉作用,癫痫亦常参用之。
此外,另有“禹白附”,与关白附功用相近,而不尽相同,不可混用。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是另一植物,既善祛风痰、定惊痫、止疼痛,又能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毒蛇咬伤、瘰疬等症。炮制后其镇痛作用增强,生者内服宜慎,孕妇忌服。

【朱又春、朱建平整理】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能】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涡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用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成分】含β-固甾醇,不活性肌醇,P-固甾醇-D-葡萄糖甙等


【药理】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用法用量】3-5g。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生品一般不作内服。
 
【拼音名】Bái Fù Zǐ

【英文名】giant typhonium rhizome

【别名】禹白附、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鸡心白附、麻芋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nhonium giganteum Engl.
采收和储藏:带根块茎作种的栽种当年可收获,不带根的要多种1年。冬季倒苗后,挖起块茎,小的作种,大的加工作药。将块茎堆积发酵,使外皮皱缩易脱,装在箩筐里,放在流水里踩去粗皮,晒干。亦有不去粗皮,切成2-3mm厚的薄片,晒干。

【原形态】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林下、山涧、水沟及庄稼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北纬42度以南、包括西藏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此外,吉林、辽宁、江苏、湖北等地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以选肥沃、湿润的砂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以块茎繁殖为主。冬季来收时,选留小块茎作种,用干细泥沙分层堆积,贮藏备用。小块茎有带根和不带根的两种,要分别栽种。5月,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5cm开沟,深6-8cm,每隔6-8cm栽块茎1个,芽嘴朝上,施入厩肥或土杂肥后,盖一层细土。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8月上旬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天旱则及时淋水。不带根的块茎栽2年后才采挖,在冬天倒苗后,结合中耕除草,用厩肥或土杂肥培根,第2年管理同第1年。

【性状】
性状鉴别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很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基本组动外侧有大型粘液腔及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μ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多见,偶有周木型。薄壁细含有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粗球形或类球形,直径4-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2个分粒组成,有的1个较大分粒与2-4个小分粒复合。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类圆形或长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束长约全116μm。③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9-46μm。

【化学成份】块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亚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并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鉴别】理化鉴别,薄怪色谱: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0ml,冷浸一昼夜,吸取上清液30μl点样:以β-谷甾醇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用10%磷钼酸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外显相同色斑。

【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mg,用白矾2m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姜、白矾各12.5mg。

【性味】味辛;甘;性温;有毒

【归经】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临床应用】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Bái Fù Zǐ

【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

【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 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 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 ,用白矾 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本草纲目-白附子


释名
气味 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