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3
- 获得点赞
- 110
- 声望
- 38
哈荔田 生平简历
哈荔田(1912~1989),男,回族,河北保定人。其父哈振冈长于妇科。先生幼时遵循家学,师古酌今,临床先长于内科,后专攻妇科。1935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33年提前考取中医执照。30到40年代曾创办北平国医专科学校,并曾任教于天津市国医训练班。于1955年开始担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学会会长、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医学学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其担任卫生部领导职务后,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提倡走 “西为中用,以中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先后举办了1~6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大力培养中医技术人才,主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是兴办中医院校,二是老中医临床带徒。先后筹建了天津中医学校、天津中医学院,开办中医带徒班,为发展中医事业不遗余力。
先生19岁开始随父临证,为求深造,于当年考取了北平华北国医学院。就学期间,深得施今墨、周介人、范更生等诸名家赏识。毕业后即在津与父亲同室执业。在执业中受到留法医学博土陈绍贤有关西医学方面的指导,不数载,先生便独任其事,诊务兴旺,医名大振。诊疗之余,先生有搜求名医方案手迹之癖好,常常乔装成病人向名医求治。所珍藏的名医手迹除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外,尚有恽铁樵、丁甘仁、陆渊雷、何廉臣等等名家的真迹。
先生毕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初学习时遍读《药性赋》、《汤头歌》、《脉学》等,以为启蒙读物;继又背《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随后便涉读诸家之书及医案,可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主要学术著作有:《妇科医案医话选编》、《哈荔田医案与医话选》、《扶正固本与临床》等书。还组织编 审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教材。撰写主要论文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证治”(1985《中医杂志》)、“漫谈子痫及其治疗”(1982《中医杂志》)、“孕痢治验例举”(1985《中医杂志》)、“妇科病的熏洗疗法”(1984《开卷有益》)等10余篇。
哈荔田(1912~1989),男,回族,河北保定人。其父哈振冈长于妇科。先生幼时遵循家学,师古酌今,临床先长于内科,后专攻妇科。1935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33年提前考取中医执照。30到40年代曾创办北平国医专科学校,并曾任教于天津市国医训练班。于1955年开始担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学会会长、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医学学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其担任卫生部领导职务后,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提倡走 “西为中用,以中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先后举办了1~6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大力培养中医技术人才,主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是兴办中医院校,二是老中医临床带徒。先后筹建了天津中医学校、天津中医学院,开办中医带徒班,为发展中医事业不遗余力。
先生19岁开始随父临证,为求深造,于当年考取了北平华北国医学院。就学期间,深得施今墨、周介人、范更生等诸名家赏识。毕业后即在津与父亲同室执业。在执业中受到留法医学博土陈绍贤有关西医学方面的指导,不数载,先生便独任其事,诊务兴旺,医名大振。诊疗之余,先生有搜求名医方案手迹之癖好,常常乔装成病人向名医求治。所珍藏的名医手迹除北京四大名医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外,尚有恽铁樵、丁甘仁、陆渊雷、何廉臣等等名家的真迹。
先生毕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初学习时遍读《药性赋》、《汤头歌》、《脉学》等,以为启蒙读物;继又背《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随后便涉读诸家之书及医案,可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主要学术著作有:《妇科医案医话选编》、《哈荔田医案与医话选》、《扶正固本与临床》等书。还组织编 审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教材。撰写主要论文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证治”(1985《中医杂志》)、“漫谈子痫及其治疗”(1982《中医杂志》)、“孕痢治验例举”(1985《中医杂志》)、“妇科病的熏洗疗法”(1984《开卷有益》)等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