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02
- 声望
- 68
葎草,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株长1~5米,雌雄异株,通常群生,茎和叶柄上有细倒钩,叶片呈掌状,茎喜缠绕其它植物生长。此植物耐寒,抗旱,喜肥、喜光。3、4月间出苗,雄株7月中、下旬开花,花序圆锥状,花被5,绿色。雌株8月上、中旬开花,花序为穗状。9月中、下旬成熟。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可入药。
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匍匐或缠绕。幼苗下胚轴发达,微带红色,上胚轴不发达。子叶条形,长2~3厘米,无柄。 茎:成株茎长可达5米,茎枝和叶柄上密生倒刺;有分枝,具纵棱。 叶:叶对生,具有长柄约5~20cm,掌状3~7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两面生粗糙刚毛,下面有黄色小油点,叶缘有锯齿。 花:腋生,雌雄异株,雄花成圆锥状柔荑花序,花黄绿色单一朵十分细小,萼5裂,雄蕊5枚;雌花为球状的穗状花序,由紫褐色且带点绿色的苞片所包被,苞片的背面有刺,子房单一,花柱2枚。花期5~10月。 果:聚花果绿色,近松球状;单个果为扁球状的瘦果。 鉴定特征:1.多年生或一年生之蔓性草本,茎粗糙,具倒钩刺。 2.单叶,对生,3~7裂片,粗锯齿缘。
3.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圆锥状的总状花序,花被5裂,雄蕊5 枚,直立;雌花少数,常2朵聚生,由大型宿存的苞片被覆;子房1室,花柱2枚。 4.瘦果扁球形,宽0.5cm。
用途
幼嫩时可作饲草,成株因有倒刺多数牲畜不喜食用。性强健,抗逆性强,可用作水土保持植物。入药,详见下文。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葎草是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盛花期的葎草!
【药材名】葎草
【别名】刺刺秧、刺刺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
【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考证】出自《唐本草》。
1.《名医别录》:勒草,生山谷。如栝楼。
2.《唐本草》:(LU草)叶似草麻面小薄,蔓生,有细刺。古方亦时用之。
3.《蜀本草》:《图经》云,(LU草)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
4.《纲目》:LU草;二月生苗,茎有细刺;叶对节生,一叶五尖,微似萆麻而有细齿;八、九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状如黄麻子。
【性味归经】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蛇咬伤则敷伤口周围。
【备注】
(1)用于肺热咳嗽,可配伍鱼腥草、鸭跖草、忍冬藤等药同用。
(2)对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症,可配合凤尾草、扁蓄、冬葵子、海金沙、乌蔹莓、白茅根等同用。
(3)用于肺痨咳嗽,午后潮热等症,可配合百部、黄芩、丹参、地骨皮等药同用。
(4)此外,还有用本品治皮肤湿疹或皮肤瘙痒等症,配合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治疗蛇虫咬伤、疮疡肿痛,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其它】花穗外用则可治肿疖、湿疹、肤炎;另有记载其种子可作开胃药。
附件
-
1.3 MB 查看: 9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