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的三部定位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0
年龄
44
□ 马文辉 太原三部六病门诊部

《伤寒论》把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三部发生病变后出现的病证分别称为表证、里证、表里证。三部是人体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阴三阳中的六气、六病、六证是三个不同概念。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在《内经》中称作“六气”,是一个时间和方位概念。在《伤寒论》中六气单独使用时,多指病位和过程。形成“六病”(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概念后,用以区分外感热病的发热类型和时间特点。而作为“六证”(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则既概括了病性(寒热虚实),又包含了病位和病时(阴阳表里),是外感热病的分证纲领。

三部的划分

《内经》中病位的概念只有表里之分,《伤寒论》的病位划分形成了三部的概念。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明确提出除表里之外,还有一个半表半里的病位。这是对《内经》病证定位的补充和发展,也是仲景独具特色的三部定位。仲景据病证发生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表证、里证、表里证(即半表半里证)。论中提到“表证”的条文有3条,而只提到“表”的有18条;提到“里实或内实”的6条;“表里证”的3条。均指病证的三部定位。

有关“表里证”的概念由于条文论述过简,争议较大。第253、257两条讲的是“无表里证”的大承气汤证,无表证还说得通,无里证则难解了。因此,历代医家多把它作为偏正词组解读——无表里证就是无表证,令人匪夷所思。那么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又作如何解释呢?实际上表里二字连用,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词组。正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上所说:“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在半表半里。”无表里证就是无半表半里证,有表里证就是有半表半里证。那么半表半里证是一个什么证?除了小柴胡汤证外,还有其他方证吗?第168条为“表里俱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第153条和第49条为“表里俱虚”和“须表里实”的少阴证。因此,有理由相信表证、里证之外的所有病证都应该属于“表里证”(半表半里证)。

三部的范畴

通过对《伤寒论》398条130余个脉证的分析,带有明显部位特征的病证有50余个。涉及头项的有12条,如头痛、头项强痛;涉及四肢的有38条,如四肢疼痛、四肢拘急、四肢厥冷、支节骨节疼痛、手足逆冷等;涉及躯干的有20余条,如身疼、腰痛、体痛、身重等;涉及皮肤的有3条,如身痒、肤冷、虫行皮中状等;涉及鼻子的有10余条,如鼻衄、鼻鸣、鼻干燥等;另外还有以咳喘为主症的条文。这个由头面、项背、腰体、四肢、手足、周身皮毛以及呼吸道表现出的症候群构成了表部范畴。

以胃为主症的条文有32条,如胃家实、胃中干燥、胃中有燥屎、胃中虚冷、胃气不和等;以腹为主症的条文有30条,如腹痛、腹胀满、腹中雷鸣、腹中冷、腹中饥等;以心下为主症的条文有34条,如心下满、心下烦、心下硬、心下痛、心下痞、心下结、心下急等;以少腹、小腹、脐为主症的条文有10余条,如小腹满、少腹硬、少腹痛、少腹结急、脐痛等;以胸中、膈上为主症的条文5条,胸中寒、膈上有寒等;另外还有以吐泄、大便硬等为主症的条文。如此上至胸膈,连及心下、胃中,脐腹、少腹,下到小腹的整个消化系统表现出的症候群构成了里部范畴。

以胸胁为主症的条文有24条,如胸满、胸烦、胁满、胁痛、胸胁痞满、胸胁苦满等;以心、心中为主症的条文有32条,如心烦、心悸、心乱、心动、心痛、心中懊 农等;以背恶寒为主症的条文有2条;以咽喉为主症的条文有17条,如咽干燥、咽痛、咽喉烂等;另外还有以小便为主症的条文。这些上至咽喉,前有心胸,后为心背,旁达两胁等心肾系统表现出的症候群构成了半表半里范畴。

三阴三阳“六气”和“六证”在三部中的归属

《伤寒论》中单独使用“太阳”的共11条,“太阳证”的1条,它们都属于表部或表证的范畴。其中单独使用“阳明”的共16条,“阳明证”的3条,它们都属于里部(内)和里证(内实)的范畴。论中单独使用“少阳”的共5条,“少阳证”的1条,它们都属于半表半里部或表里证的范畴。

恽铁樵曾经指出:“夫三阳既有表有里有半表半里,则三阴当亦有地位可言……何以于三阳则言之凿凿,于三阴则绝口不谈?”恽氏引日本喜多村之言认为“邪在表而虚寒者,少阴也;邪在半表半里而虚寒者,厥阴也;邪入胃而虚寒者,太阴也。”这较之将三阴皆归入里证已是质的进步,但还没有彻底摆脱六经表里关系的束缚。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三部定位的合理性。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枢者,《内经》称为游部或不表不里,《伤寒论》称作半表半里。少阴为二阴之枢,少阳为二阳之枢,二者同居半表半里。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证为心肾阳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为何还有许多医家把它列为表证?因经络学说中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表,少阴也应该属表了。实际上经络学说三阳经都主表,而三阴经均属里。另外,他们还有一个理由是,把《伤寒论》第301、302条的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称作两感伤寒。这又是一个误解,两感是《素问·热论》中的概念,它更加反证了少阴是里证。如果少阴是表证,为什么又叫两感呢?陆渊雷说:“少阴病者,乃全身机能衰退之病也。”章太炎说:“少阴心疾也。”少阴与少阳病证是同位而异性的两组病证,都属半表半里。论中单独使用“少阴”的共5条,“少阴证”的1条,都属于半表半里部或表里证的范畴。

太阴主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历代医家无争议。论中单独使用“太阴”的共7条,都属于里部或里证的范畴。

这样太阴、少阴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厥阴主表就顺理成章了。然而,事情远未结束。论中仅3条单独使用“厥阴”,343条的“灸厥阴”是讲穴位,327条“厥阴中风”不知所云,就只剩下了326条。

《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本条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所论述的病证完全是消化系统里部的症状,无论如何也不能列入表证范畴。如果把厥阴病归入里部,又违背了一分为二的阴阳学说和一分为三的三部定位。故只能在厥阴病的提纲上作文章。难怪近代大家陆渊雷说:“假定本篇首条为仲景原文,为厥阴提纲,则厥阴无厥证,下文厥热诸条,虽若连类相及,实乃照文生义耳。”对厥阴病的提纲提出异议。纵观厥阴全篇,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本条是所有厥证的病机和病症,病位在表,由四肢末梢循环障碍所致。产生厥症的原因很多,如蛔厥、痰厥、气厥、热厥、实厥、脏厥、寒厥等,哪一种才是表阴证呢?《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指出:仲景三阴之补剂,分而三之,伤在厥阴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在少阴者,通脉四逆汤中之;伤在太阴者,理中汤主之。当归四逆汤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冻疮、雷诺氏病、脉管炎等病症的治疗。因此,只有当归四逆汤证才是真正的厥阴病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