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8/12/01 #2 原帖由 三先生 于 2008-12-1 22:59 发表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点击展开... 我倒是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8/12/01 #4 原帖由 三先生 于 2008-12-1 23:18 发表 狡猾的不要。 点击展开... 此话怎讲?我的日语坏坏地。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2/02 #5 回复 1# 三先生 的帖子 似是而非 多临证更有助于医术的提高,但不读书而成就明医的还没见过 过去乡间郎中也都是识文断字的,才做的来。 由此,想到现在的‘科班’,读那么多年的书读错了吗?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2/02 #6 就中风一症言,刘、李、朱、张认症不同,言理各别。学者根抵未深,断不能折衷一是,转致目眩心迷,茫无把控。世人往往抱一家之言以为主宰,或攻,或补,或凉,或温。喜攻者,遇虚症亦攻,喜补者,遇实症亦补;喜凉喜温者,亦不审症之阴阳,概以素所执持者窃试。阅历未深,胶于成见,误人而不自知.识治而不能改俗,
就中风一症言,刘、李、朱、张认症不同,言理各别。学者根抵未深,断不能折衷一是,转致目眩心迷,茫无把控。世人往往抱一家之言以为主宰,或攻,或补,或凉,或温。喜攻者,遇虚症亦攻,喜补者,遇实症亦补;喜凉喜温者,亦不审症之阴阳,概以素所执持者窃试。阅历未深,胶于成见,误人而不自知.识治而不能改俗,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2/02 #7 间有为单方治愈者,是专症适与专药相合,立刻起死回生,不异神仙丹药。但治甲则效,治乙则不效。乃同一症也,而虚实迥别,真伪攸分,非药不效也。审症末确,药与病未能的对耳。故医者以认症为最要,考药次之,徒抱单方者,往往治误害事矣。
间有为单方治愈者,是专症适与专药相合,立刻起死回生,不异神仙丹药。但治甲则效,治乙则不效。乃同一症也,而虚实迥别,真伪攸分,非药不效也。审症末确,药与病未能的对耳。故医者以认症为最要,考药次之,徒抱单方者,往往治误害事矣。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02 声望 68 2008/12/03 #8 上面各位老师的回帖,不知楼主观后是何感想? 欢迎楼主及其他各位高人就此问题,继续讨论。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2/03 #9 谚云:“老医少卜”殊未必然。盖此事全关天资学力,资质清者,读书多,则虽少亦佳,资质浊者,胸中无物,老而亦愦愦也。
二一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29 帖子 3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8/12/05 #11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2-3 16:14 发表 应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点击展开... 大部分都认为《脉经》没有关于治疗的东西,论述玄而又玄的脉象。 而个人认为《脉经》中不仅有关于治疗的思想,还有一些方子,只是我们没有深究而已 不能给王叔和以偏见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2-3 16:14 发表 应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点击展开... 大部分都认为《脉经》没有关于治疗的东西,论述玄而又玄的脉象。 而个人认为《脉经》中不仅有关于治疗的思想,还有一些方子,只是我们没有深究而已 不能给王叔和以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