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挑错]《灵枢·五十营》经文错误 河间金栋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灵枢•五十营第十五》云: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以上是今本《灵枢经》中的一篇经文,文中共有几处错误,许多校注并未指出其错误,请诸位贤达之士予以指出。
 
回复 1# 河间金栋


按:上经文亦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注文,文字略有出入,当系王冰所引《灵枢》。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王冰注云:“制,谓制度,定星辰则可知日月行之制度也。略而言之,周天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天,凡一千八分。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合漏水百刻,都行八百一十丈,以分昼夜也。故人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周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也。细而言之,则常以一十周加之一分又十分分之六,乃奇分尽矣。是故星辰所以制日月之行度也。”

《新校正》云:“详‘周天二十八宿’至‘日行二十八宿也’,本《灵枢》文,今具《甲乙经》中。”
 
回复 1# 河间金栋


【注释】:
【五十营】杨鹏举主校《灵枢经》云:“营:四周垒土而居;血;循环;流动;营养;周流。引申为‘环绕;周;圈’。此处为周。”五十营,即五十周(圈)。
 
回复 1# 河间金栋

【注释】
【二十八宿】是古代天文学的星座名称。宿,音秀xiu,即列星。周天之星分四方,每方各有七宿,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因这二十八宿都是恒星,所以古人以它们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
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像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又,《灵枢•卫气行》云:“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张介宾《类经八卷•经络类二十五•卫气运行之次》注云:“天分四面,曰东西南北,一面七星。如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方七宿也;斗牛女虚危室壁,北方七宿也;奎娄胃昴毕觜参,西方七宿也;井鬼柳星张翼轸,南方七宿也,是为四七二十八星。”

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如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天文》说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正因为如此,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如天文学,便很自然的渗透到了《黄帝内经》中,如星座的运行、日运行、月运行、一天运行多少度,二十八宿中北斗七星怎么运转,斗柄指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节气,气候应该有哪些变化等等,都很清楚的有所记载。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天周二十八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也。”
 
回复 1# 河间金栋

【注释】
【人气行一周】是指经脉之气(营气、血液)一昼夜在人身运行五十周次。一周,五十营(周、圈、次)
【千八分】每宿三十六分,与日行二十八宿相乘之数为一千零八分,即36×28=1008分。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张介宾《类经八卷•经络类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注云:“五十营者,即营气运行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脉气,昼夜运行一周,亦合此数。”
【语译】黄帝说:我希望听您说说经脉之气在人体循环五十圈的情况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周天有二十八宿,每宿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的经脉之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圈,恰好是一千零八分。
 
回复 1# 河间金栋


是否发现经文中有错误?
 
回复 1# 河间金栋


晋·皇甫谧《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唐·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二·营卫气·营五十周》及《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注,皆未言其错误之处,而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及张介宾《类经》发现之,明确予以指出。
 
回复 1# 河间金栋


经文:“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中的“日行多少分”有误差,共计4处。
 
回复 9# 河间金栋


经文:“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千八分】每宿三十六分,与日行二十八宿相乘之数为一千零八分,即36×28=1008分,这是天周的总分数。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这是天周的总息数为13500息,那么一息应该气行多少分呢?气行多少分的计算方法为:1008÷13500=0.0746667分≈0.075分(7厘5毫)。

⑴【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十息,气行六尺,日当行0.75(0.746667)分,不是日行二分。
如马莳《灵枢注证发微》说道:“按:正文本云二分,今细推之,其所谓二分者误也。假如曰二分,则百息者行二十分,千息当行二百分,万息当行两千分;加三千五百息,又当行七百分。原数只得一千八分,今反多得一千六百九十三分,想此经向无明注,遂致误传未正,今考其数,当云日行七厘半,则一万三千五百息,正合日行一千八分之数。”
张介宾《类经八卷·经络类二十六》注云:“凡一呼一吸为一息,脉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其日行之数,当以每日千八分之数为实,以一万三千五百息为法除之,则每十息日行止七厘四毫六丝六忽不尽。此云日行二分者,传久之误也。下放(仿)此。”

⑵【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云:“其下水计二刻,日行二十分一厘二毫。按:正文曰‘二十五分’者,盖误写一厘二毫为五分也。若据此数,则下文‘五百四十息,水下四刻’,当云‘五十分’不当云四十分。且据二十五而推之,则一万三千五百息,水下百刻,当得一千二百五十分,必原数多得二百四十二分。”
《类经八卷·经络类二十六》张注云:“凡一百五十三息,水下一刻之度也,人气当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于身一周,水下当二刻,日行当二十分一厘六毫为正。”
即日行当20.16分为是,非为25分,张注是;而马莳注为20.12分,不确,《甲乙经》卷一第九作“二十分有奇”。
 
经文:【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云:“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厘二毫。正文缺二厘二毫。”

张介宾《类经八卷·经络类二十六》云:“气行二周,脉行三十二丈四尺,日行当得四十分三厘二毫为正。上文言二十五分者太多,本节言四十分者太少,此其所以有误也。”

时贤杨鹏举先生主校本《灵枢经》说道:“日行四十分:据上分析,其当是四十分三厘二毫。四十分,乃其概数。”

金栋按:张注及杨校注所言甚是,日行当得40.32分,马注40.22,不确。
 
经文:【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一分六厘,正文缺一分六厘。”

张介宾《类经卷八·经络类二十六》注云:“气行十周,脉行一百六十二丈,日行当得五宿二十一分六厘为正。”

金栋按:马注及张注所言甚是。2700息×0.074667=201.6分,5(宿)×36(分)+21.6分=180+21.6=201.6分。“日行五宿二十分”为5(宿)×36分+20分=200分,与实际数差1.6分。
 
“天人相应”,未必皆然。
 
互联网《明医网•明医论坛•内难钩玄》“fayuan_guo”先生认为:

“《灵枢•五十营》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没有错误可挑。如果硬要挑错也就是能挑出一处漏简和一处笔误,再挑错那就是读者的错了,自己功力不足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文中有‘十息气行六分,日行两分。’中间有一处漏简‘二十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修改后应为:‘十息气行六分。二十七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日行两分。’原文中有‘日行二十五分’,其中的‘五’是多写的,可能是传抄的笔误所致。

常见的认识错误如下:
1、人气被误认为是经络之气,其实是指星象。
2、二十八脉是十四经加上跷脉,其实就是左右的十四经。
3、漏水下百刻是指的24小时,其实是12小时。

二十八脉是《五十营》中首先提出的概念。由于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有哪二十八脉,因此成为历史疑案。文中提供的线索是这二十八脉长度为十六丈二尺,可分成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位。
《灵枢•营气》给出了经脉循行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十四经。如果十四经是对称的,二十八脉的疑案就解决了。可惜的是自《内经》成书以来人们就认为任督二脉在前后正中线上,所以二十八脉就成了疑案。

《灵枢•脉度》以任督二脉为前后各一条的观点把二十八脉进行了详解,结果被迫加入跷脉来凑数。由于跷脉有阴阳之分左右共有四条,在数量上又多了一倍。因此又改为‘男用阳跷,女用阴跷’来计算,结果是不伦不类。文中的问题还有任督二脉的长度都是一样的‘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督脉任脉是明显不等长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任督二脉是否是左右对称的问题。《内经》中有文提到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的情况:其一是《素问•刺腰痛论》中有‘夹脊之脉’;其二是《灵枢•经脉》中提到督脉的感传是‘夹膂上项’。因此《内经》中早期的文献是认为任督是左右对称的,后来被误认为是在前后正中线上,各一条。如果刺激列缺穴诱发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后溪穴诱发督脉的经络感传或做气功大周天,我没可以发现任督二脉是左右对称的。如果在任督二脉穴位的附近寻找敏感点,我们发现敏感点并不在正中线上,左右敏感点相距1cm。

以任督二脉是对称的观点再来测量一下人体经脉的长度我们发现督脉的长度正好是七尺五寸(从人中经过脊柱会阴上到肚脐,督脉是绕同侧小腹后再任脉旁下行到会阴)。这样人经脉的中长度是十六丈二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总长度只是二十八脉循行的有效长度或者计时时用的最短长度。经脉的分支长度没有计算在内。自此我们对《五十营》提示的上下(手足经脉)、左右(十四经对称)和前后便有了正确的认识。《灵枢•营气》讲述的十四经循行正是二十八脉的一侧循行情况,文中把另一半给简化了。

《灵枢•五十营》中说:‘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说得很明白,就是用漏水下百刻的标准来划分昼夜,也就是说‘白昼漏下一百刻,黑夜漏下一百刻’,一天漏下两百刻。《内经》成书的时代生硬的把这句话给理解为一天漏下一百刻是错误的,尽管当时刻壶滴漏的标准已经改为每天一百刻,但是《五十营》成文时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可以是一天两百刻。
文中的标准是一日刻壶滴漏一百刻,日是指白天十二小时,后来才被引申为一天24小时。《内经》成书时,日的概念还是指白天(一日一夜),但是当时硬是把人经气循行一日五十营生生地给改成一日一夜五十营,结果人的心律呼吸凭空少了一半,给后人造成误解。连续测量某一经络点的皮肤到电量发现人一天有100个到电量的波峰,正和一日(十二小时)《五十营》之说。
《五十营》是中医人早期的实验报告,是中医发现的人体规律,是中医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础。

《五十营》计时方法:
1、星象计时法:以星象图为表盘,以人气星为指针,一天转两周。
2、日行计时法:以太阳运行的角度计时。
3、刻壶滴漏计时法:本文以一天两百刻为计时标准。公元前1100年左右统一为一天100刻的国家标准。
4、心率计时法:以正常人心条的次数为标准计时。
5、呼吸计时法:以正常人的呼吸次数为标准计时。
6、经脉中的经气运行次数计时法:正常人经脉中经气的运行次数为一天一百次。
古人很怕后人把计时给搞错,所以使用多种计时方法来提示后人,可是后人还是不能理解,硬是给每天经络运行的次数给搞错了。结果认为古人一天的呼吸和心率比现代人少了一半。可悲呀!

《五十营》的现代生理学意义:
人的经脉是由微循环聚集而成的毛细血管管网状结构,微循环的开放是局部的和循经性的。循经微循环的开放频率是每天一百次。微循环开放进行的速度是56.25寸/分钟。

不是我的理论是古人的理论,我只不过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灵枢•五十营》里没有说一日一夜五十营,但是有一日五十营的意思。一日一夜五十营是后人包括编撰《内经》时给改的。改的原因是刻壶滴漏的标准已经改变了,可是《五十营》的标准没有改正过来,我们不能要求前朝人使用后来的标准,因此要以当时的标准来检验当时的医学实验。

《内经》中的经文前后不符很正常。因为《内经》中的文章并非一时一人所作。以为《内经》没有错误是不对的。重复《内经》中的实验,一条一条的验证《内经》中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发展扩充才是正确的思路。

您可以算一算人一日一夜的呼吸次数是一万三千五百息还是两万七千息。是《五十营》说的一日一万三千五百息对还是《难经》说的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对。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难经》没有重复《内经》的实验,盲目的抄录经文造成大错,后人也是如此。难道今人也要如此吗?难怪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了。

⑴【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十息,气行六尺,日当行0.75(0.746667)分,不是日行二分。
这一段中明显的是有漏简而不是计算错误。先从息数来看:一息、十息、二百七十息、五百四十息、两千七百息、一万三千五百息。在十息和二百七十息之间跳度过大,缺乏一个二十七息;其次从日行数来看二分、二十(五)分、四十分、五宿二十分和二三十八宿,其中最低的量词是整数分。分以下的小数不予记载(一息)。十息的数小于一分故亦应不予记载。那么二分的日行数就应当是漏简二十七息的,故予以补充。”

金栋评言:“言之有理。读《经》明白之君,值得敬佩,谢谢了。”
 
====================
常见的认识错误如下:
1、人气被误认为是经络之气,其实是指星象。
2、二十八脉是十四经加上跷脉,其实就是左右的十四经。
3、漏水下百刻是指的24小时,其实是12小时。
====================================


《铁杆中医论坛》的“星河大医”先生说道:“1、3的说法,缺乏中医的基本常识。2的说法,在缺乏常识的基础上,妄解中医的高深学问。学习《内经》,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中医医疗经验者是读不懂的。”
 
================================================
《灵枢•营气》给出了经脉循行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十四经。如果十四经是对称的,二十八脉的疑案就解决了。可惜的是自《内经》成书以来人们就认为任督二脉在前后正中线上,所以二十八脉就成了疑案。

以任督二脉是对称的观点再来测量一下人体经脉的长度我们发现督脉的长度正好是七尺五寸(从人中经过脊柱会阴上到肚脐,督脉是绕同侧小腹后再任脉旁下行到会阴)。这样人经脉的中长度是十六丈二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总长度只是二十八脉循行的有效长度或者计时时用的最短长度。经脉的分支长度没有计算在内。自此我们对《五十营》提示的上下(手足经脉)、左右(十四经对称)和前后便有了正确的认识。《灵枢•营气》讲述的十四经循行正是二十八脉的一侧循行情况,文中把另一半给简化了。
===========================================================================

《铁杆中医论坛》的“星河大医”先生说道:所谓的“二十八脉的疑案”,只不过是当今的“现代中医”们的“疑案”而已。关于二十八脉,古代的中医著作中多有述说,并且阐述的很清晰。何来“疑案”之说?
 
fayuan_guo先生是个神人,因为他夜观天象能从恒星中发现有一组人字星象时针那样12小时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 fayuan_guo先生有可能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星象学家.



[转贴] 作者:fayuan_guo回复日期:2010-08-2823:15:15

《黄帝内经》并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其成书时有几篇较晚的文章同样对《五十营》中刻壶滴漏标准产生了误解。因此把一日五十营,改成了一日一夜五十营。这个问题我几经强调好几遍了。
二十八宿的概念在《五十营》中就是一个钟表表盘。以现代人地球自转的科学知识理解很容易的被理解为24小时。可是您知道为什么表盘的指针不是24小时而是12小时吗?这是西方人根据星象来决定的。我曾经夜观天象,还真的有一组人字星象时针那样12小时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反过来想古人与今人不一样,他们白天是不能观测星象的。一天24小时的做实验也是不可能的。12个小时的工作就不错了。
刘先生很有专研精神啊。我研究此文时遇到的难点都被你想到了。可敬可佩!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55746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