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人参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人参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人参性味甘平,入脾、肺二经。考仲景用人参的条文共七十六处,分布在小柴胡汤、新加汤、厚姜半甘参汤、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附子汤、理中汤、干姜黄芩黄连汤、竹叶石膏场、温经汤、竹叶汤、乌梅丸、大半夏汤、《外台》茯苓饮、木防己汤、大建中汤、九痛丸、人参汤、生姜甘草场、麦门冬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白虎加人参汤、侯氏黑散、薯蓣丸、泽漆汤、《外台》黄芩汤、橘皮竹茹场、黄连汤、桂枝人参汤等四十二个方剂中。

一、应用范围
《神农木草经》记载: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日,开心,益智。”

1. 补气助阳

(I)补心阳:仲景用人参汤以人参为君治疗“胸痹心中痞气”。此为心阳不足,阴气上弥,故不用开泄之剂,而以温补为急。正如尤在泾所说: “补阳之虚,即所以逐阴。”方中人参补气助阳,干姜温阳,两者一温一补,使心阳振奋则阴邪自散。从人参汤的方证又可以知道,此为心脾同治之法。又有大建中汤温中散寒,治疗心胸中大寒痛,亦属于心脾同治之方,除人参和干姜同用,还加用蜀椒温阳散寒,加饴糖温补脾胃。人参补气以生阳,配蜀椒、干姜温阳散寒,故能除胸中大寒痛。

(2)补肾阳:人参补气助阳还见于附于汤,治疗“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及“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此均为阳气虚弱阴寒凝滞不行所致,成无己曰;“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肢冷脉沉者于阴也。”方中人参、附子台用温补少阴心肾,以壮火之阳,而阴自和。《伤寒论译释》说:“参附同用,尤擅回阳复脉。”
(3)健脾补中:
①治疗吐利,人参可以健牌补中治疗虚寒性的吐利。如吴茱萸汤治疗胃阳不足,寒饮内停,或夹肝气上逆所致的呕吐; 《外台》黄芩汤主凡中寒气少之干呕下利;大半夏汤证也是属虚寒性的胃反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所治之证,素体阳虚不足,感受寒邪以后又经吐下,致脾气下陷,寒盛于下而吐利并作;桂枝人参汤证是虚寒性协热下利;理中丸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此里寒重当用理中丸先温补中阳,使阳复寒消则吐利自除。诸方中皆用人参健脾补中,分析其配伍规律,治疗呕吐时多与生美、半夏、吴茱萸合用;治疗下利时多与干姜配伍;夹有郁热者可佐以黄芩、黄连,兼有表邪的可加桂枝解表,调和营卫。


②治疗蛔厥,蛔厥是因”脏寒,蛔上入膈”而出现寒热错杂的证侯,治以乌梅丸。尤在泾说: “古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又曰蛔闻酸则静,得辛热则止,故以乌梅之酸,连柏之苦,姜辛归附椒桂之辛以安蛔温脏而止其厥逆,加人参者以蛔动中虚,故以之安中而止吐,且以御冷热诸药之悍耳。”
③治疗“发汗后,腹胀满者”。此腹胀满,就是因为发汗过多,阳气随之外泄,以致脾阳虚而不运,所以用厚姜半甘参汤补虚健脾,以消除胀满,也就是内经“塞因塞用”法则的具体运用。
仲景使用人参补气助阳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时,人参多与干姜、附子配伍同用,能更好地发挥温补元阳的作用,可算为仲景用药的又一规律。

2. 培土生金
从五行相生的规律来看,土能生金,仲景把这一相生关系应用于临床,用培补脾土的药物来治疗肺金的病变,如用千金生姜甘草汤治疗肺痿。陈修园说:“中者土也,土能生金,金之母,即资生之源也,夫肺痿咳唾涎不止,咽燥而渴者是中土虚,水气逆,阻其津液不能上滋也,方用生姜甘草汤者,君生姜破阴行阳,蒸津液上滋,佐以人参,入太阴,振脾中之阳,育肺中之阴,又以枣、草助之,为资生之始,令土旺则生金制水矣。”尤在泾也说; “以肺既枯痿,非湿剂可滋者,必生气行气以致生津,盖津生于气,气至则津亦至也。”通过以上两者的阐述,可知方中用人参是为了振脾中之阳,以资生化之源,补脾气以生津液而滋养肺金。再者仲景又设麦门冬汤治疗虚火之喘逆。本病见证在肺,而其源也本于胃,以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肺胃津液耗损,虚火上炎,而致“咳逆上气,咽喉不利”,故用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此方中人参养胃益气,使胃得养而气能生津,再有重用麦冬润养肺胃并清虚火,如此气阴两长,虚火则自敛,火逆上气亦就随之消解。其次炙甘草汤治疗肺痿,方中人参也是起补土生金的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剂所主病证分析,使用人参治疗肺病,其病多属于气阴两虚的类型,故用人参益气生津而补肺。

3. 培土制水
祖国医学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 《内经》也指出: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所以仲景在治疗水饮的泽漆汤、木防已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外台》茯苓饮诸方中用人参补脾气。泽漆汤证为“咳而脉沉者”,脉沉主里,主饮,是水饮内停,上迫于肺。然水饮泛滥,中土必先损伤,故方中以人参扶正培土,土旺即能助泽漆逐水。木防己汤主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此发病巳久,又经吐下诸法治疗,且病情虚实错杂,所以方中用人参扶正补虚,培土治水。《外台》茯苓饮“治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陈修园认为: “人参乃水饮证之大忌,此方反用之.盖因自吐出水后虚气作满,脾弱不运而设也,方中人参补脾气。”通过对以上病证分析,人参用于治水饮之剂,多是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以消补并施。

4. 益气生津
太阳病发汗太过,或是伤寒若吐若下后,热结在里,或虽未经吐下,表邪也可入里化热伤津;或太阳中热者,皆可造成阳明经燥热炽盛,损伤气阴,仲景以白虎加入参汤治疗,白虎汤清阳明经邪热,加人参在此可益气生津。若是汗下后出现阴阳两伤,病仍不解烦躁者,可用茯苓四逆汤,既振其阳又复其阴。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此用四逆汤以固阳,加人参、茯苓以复阴。此外还有伤寒新瘥气阴未复而余热未情,可用竹叶石膏汤调养。此方也是竹叶石膏人参汤加减而成,方中以竹叶、石膏、粳米清热除烦,人参同甘草、麦冬益气生津。仲景还用四逆加人参汤回阳益阴,治疗霍乱病亡阳脱液的证候。这些都说明了人参是具有益气生津补阴的作用。

5. 应用于和解剂中以补虚
在和解剂中有小柴胡汤、三个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共同特点是在煎服法中,都有“去滓再煎”,是取其和解之意。其中三个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多是因伤寒误下的变证,下则胃气重虚,人参在此起到补虚作用,以鼓舞胃气。另外小柴胡汤是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人参可补内虚助生发之气,驱少阳之邪外出,即有安内攘外的作用。

6. 补诸虚
在《金匮要略》中有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之脉结代,证属阴阳两虑;竹叶汤主产后中风,即产后气血不足,又复感外邪;温经汤治疗瘀血在少腹不去,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中风痱;鳖甲煎丸治疟母,九痛丸治九种心痛;橘皮竹茹汤治疗哕逆。在《伤寒沦》中又有新加汤治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黄连汤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以上各方之证多是属虚实夹杂,需用人参以补诸虚不足,方中扶正驱邪并施,寓驱邪于补正之中。

7. 近代分析人参主要有三种配糖体
人参素,人参副素,人参甙,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胆固醇、维生素、酶等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对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均有加强作用,加强兴奋过程更为显著,故有抗疲劳作用。此外,既有使周围血管扩张和降压的作用,又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更有强心作用,故心衰、休克时均可使用。

二、配伍 ‘
仲景利用人参补气功阳,多与干姜、附子同用;配干姜;治疗下焦病多配附子。
若用人参培土制水时,又多与白术、茯苓及其他利水逐饮药物配伍。
笔者经验,治脱肛、子宫脱垂,只加升麻。人参与升麻比例为3:1则可生效。

三、剂量
人参的一股用量为三两,约今用10.o克。人参用量在二两以下为较小剂量,约今用3.o至6.o克左右,较小剂量多在治疗邪实正虚,表邪误治内陷,或有虚热等虚实夹杂而正气又不太虚病证的方剂中。如温经汤、鳖甲煎丸、九痛丸、竹叶汤、《外台》黄芩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牡汤、柴胡加芒硝汤、厚姜半甘参汤、橘皮竹茹汤。另一方面仲景取人参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时,用量也较小,如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竹叶石膏汤。其中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人参与石膏配伍时,人参的使用剂量多随着石膏的剂量变化而增减,如在竹叶石膏场中石膏用量为一斤,约今用30.0至45.o克,人参用量为二两,约今用6.o克;在木防已汤中石育用量为二十枚鸡子大,约今用60.o至100.o克,人参用
量就增加到四两,约今同12.o克。是以人参补虚,又监护石膏寒凉以伤正。伸景使用人参最大剂量是六两,约今用18.o克,只见于乌梅丸中,因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至30丸,每服人参剂量并不大。

四、禁忌
从仲景使用人参的方证来分析,可以知道凡正气末虚的病证不得用人参,恐其滞邪不得外出。
实热证也应忌用人参,因其能助阳生热。

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
 
有认为《伤寒论》中人参为现在的党参,与现代的人参有区别,具体如何有待考证。
 
回复 2# 白头翁 的帖子

张锡纯就是这样认为的吧
 
回复 1# 白头翁 的帖子

“人参的一股用量为三两,约今用10.o克”
按郝万山老师在伤寒论中所讲古今剂量兑换汉代一两约今15克。那么三两应为今45克。这10克和45克之间的差距可不小啊。
 
这一套思维就是我们学习的中药学教材的思维,倒果为因,而且强牵硬套。
初学时不妨借用一二,帮助理解药性,真读伤寒时最好都忘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