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方精解——补养之剂

海之子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15
帖子
1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编 号:030

组 成:人参、黄耆、白朮、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生姜

、大枣

主 治:1.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

2.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妄行。及妇人经带。

归 经:手少阴足太阴药

方 义:1.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朮、黄耆、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

2.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

3.当归--滋阴而养血。

4.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耆而补气。

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煎服法:姜、枣煎。

◎方 名:养心汤(见血门)(补养之剂)

总 结:补心

编 号:031

组 成:人参、黄耆、五味子、茯神、白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当归、川芎、

半夏曲、肉桂、甘草、生姜、红枣

主 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

◎方 名:人参养荣汤(见血门)(补养之剂)

总 结:补血

编 号:032

组 成: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姜、大枣、黄耆、桂心、

远志、陈皮、五味子

◎方 名:补肺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肺止嗽

编 号:033

组 成:人参﹑黄耆﹑五味子﹑熟地黄﹑桑白皮﹑紫菀

主 治:治肺虚欬嗽。

归 经:肺

方 义:(1)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

(2)肺虚而用参、耆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

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欬则气伤,五味酸温

,能敛肺气。欬由火盛,桑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

(3)合之而名曰补肺,盖金旺水生,欬嗽自止矣。

◎方 名:补肺阿胶散(补养之剂)

总 结:补肺清火

编 号:034

组 成:阿胶﹑杏仁﹑马兜铃﹑甘草﹑粳米﹑牛蒡子

主 治: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

归 经:肺经

方 义:(1)此手太阴药也。

(2)马兜铃清热降火。牛蒡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欬。阿胶清肺滋

肾,益血补阴,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火退而嗽宁矣。土为金母,故加甘草、

粳米以益脾胃。

来 源:钱乙

◎方 名:百合固金汤(补养之剂)

总 结:保肺

编 号:035

组 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当归﹑芍药﹑元参﹑桔梗﹑生甘草

主 治: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

归 经:手太阴足少阴药也。

方 义:(1)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

热润燥。元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以平肝。甘、桔清

金,成功上部。

(2)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

来 源:赵蕺庵

◎方 名:紫菀汤(补养之剂)

总 结:肺劳气极

编 号:036

组 成:紫菀﹑阿胶﹑知母﹑贝母﹑人参﹑茯苓﹑甘草﹑五味子

主 治:1.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吐痰吐血。

2.及肺痿变痈。

加 减:一方加莲肉。

归 经:手太阴药。

方 义:(1)劳而久嗽,肺虚可知,即有热证,皆虚火也。

(2)海藏以保肺为君,故用紫菀、阿胶。以清火为臣,故用知母、贝母。

以参、苓为佐者,扶土所以生金。以甘、桔为使者,载药上行脾肺。

五味子滋肾家不足之水,收肺家耗散之金,久嗽者所必收也。

又附方:一方加莲肉。

炮 制:阿胶用蛤粉炒成珠。

煎服法:食后服。

来 源:海藏

◎方 名:秦艽扶羸汤(补养之剂)

总 结:肺劳

编 号:037

组 成:柴胡﹑秦艽﹑当归﹑半夏﹑人参﹑炙甘草﹑紫菀﹑?甲﹑地骨皮﹑生姜妳

大枣

主 治:1.治肺痿骨蒸。

2.或寒或热成劳,咳嗽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倦怠。

归 经:手太阴足少阳药也。

方 义:(1)柴胡、秦艽,散表邪兼清里热,?甲、地骨,滋阴血而退骨蒸。参、

草补气。当归和血。紫菀理痰嗽。半夏发音声。

(2)表里交治,气血兼调,为扶羸良剂。

来 源:直指

◎方 名:黄耆鳖甲散(补养之剂)

总 结:劳热

编 号:038

组 成:鳖甲﹑知母﹑芍药﹑天冬﹑生地黄﹑肉桂﹑茯苓﹑炙甘草﹑人参﹑黄耆﹑柴胡

﹑桑皮﹑桔梗﹑秦艽﹑地骨皮﹑半夏﹑紫菀

主 治:1.治男女虚寒客热,五心烦热、四肢怠惰。

2.欬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晡发热。

加 减:卫生减桂、芍、地骨,名人参黄耆散。治同。

归 经:手足太阴足少阳药也。

方 义:(1)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也。

黄耆、人参、桂、苓、甘草,固?气而补脾肺之虚,以助阳也。

桑皮、桔梗,以泻肺热。半夏、紫菀,以理痰嗽。秦艽、地骨,以散内热而除蒸



柴胡以解肌热而升阳。

(2)此表里气血交治之剂也。

煎服法:每一两加姜煎。

来 源:谦甫

◎方 名:秦艽鳖甲散(补养之剂)

总 结:风劳

编 号:039

组 成:地骨皮﹑知母﹑青蒿﹑乌梅﹑鳖甲﹑柴胡﹑秦艽﹑当归

主 治: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

加 减:汗多倍黄耆。

归 经:足少阳厥阴药也。

方 义:(1)风生热而热生风,非柴胡、秦艽不能驱风邪使外出。鳖阴类,用甲者,骨以及

骨之义。

乌梅酸涩,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青蒿苦寒,能从诸药入肌而解蒸。知母滋

阴。

当归和血。地骨散表邪兼清里热,又止汗除蒸之上品也。

来 源:谦甫

◎方 名:益气聪明汤(补养之剂)

总 结:聪耳明目

编 号:040

组 成:黄耆﹑人参﹑白芍﹑黄柏﹑葛根﹑升麻﹑蔓荆子﹑炙甘草

主 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归 经: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

方 义:(1)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

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

(2)参、耆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



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

明矣。

(3)白芍敛阴和血,黄蘗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

也。

煎服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来 源:东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