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1/15
- 帖子
- 16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编 号:023
组 成:山药、桔梗、木香、远志、茯苓、茯神、甘草、丹砂、麝香、人参、黄耆
主 治: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
归 经:手足少阴药
方 义: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
,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
山药--益阴清热,兼能濇精,故以为君。
人参、黄耆--所以固其气;远志、二茯--所以宁其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
位矣。
且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肾中之邪火也。
桔梗--清肺散滞。
木香--?肝和脾。
丹砂--镇心安神;麝香--通窍解郁,二药又能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
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犹黄婆之媒婴奼也。
是方不用固濇之剂,但安神正气,使精与神气相依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气,故
亦治惊悸郁结。
煎服法: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来 源:王荆公
◎方 名:玉屏风散(补养之剂)
总 结:补表
编 号:024
组 成:黄耆、白朮、防风
主 治: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
归 经: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
方 义:黄耆--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
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
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耆畏之,故以为使。
变化方:药等分煎--名黄耆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
者。恶风甚--加桂枝。
又用川芎、苍朮、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
,恶风寒者。恶寒甚--加麻黄。
煎服法:为末,每服三钱。
命 名:以其益?固表,故曰玉屏风。
◎方 名:四君子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阳益气
编 号:025
组 成:人参、白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主 治: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归 经:手足太阴足阳明药
方 义: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朮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
,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
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
变化方:1.加陈皮--名异功散,调理脾胃。
2.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脾虚鼓胀。
3.六君子再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治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
4.六君子加麦冬、竹沥,治四肢不举。
5.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黄苓、白芍--名十味人参散,治虚热潮热、身体倦怠
。
6.六君子加乌梅、草?等分,姜、枣煎--名四兽饮,治五脏气虚、七情兼并、结
聚痰饮,与?气相搏,发为疟疾。亦治瘴疟。
7.本方加黄耆、山药亦名六君子汤,亦名六君子汤为病后调理,助脾进食之剂。
8.加生姜、酸枣仁,治振悸不得眠。
9.加竹沥、姜汁,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属气虚。亦治痰厥暴死。
10.加木香、藿香、干葛,名七味白朮散,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
11.七味白朮散,杨仁斋再加五味子、柴胡,治消渴不能食。
12.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治虚烦。或泄或渴,为调理内伤外感之奇方。
13.除茯苓、加干姜--名四顺汤;亦可蜜丸,治阴证脉沉无热,不欲见光,腹痛不
和加山药、扁豆,姜、枣煎--名六神散,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
15.四君合四物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及胃损饮食不为肌肤(血气充,
然后肌肉长)。
16.若伤之重者,真阴内竭,虚阳外鼓,诸证蜂起,则于四君四物之中,又加黄耆以
助阳固表,加肉桂以引火归元,名十全大补汤。
17.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温经益元散--治汗后头眩心悸、筋惕肉?,或
汗出不止,及下后下利不止,身体疼痛。
18.十全大补加防风为君,再加羌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风汤,治鹤膝
风。
煎服法:姜三片、枣二枚煎。
命 名: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方 名:四物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阴益血
编 号:026
组 成:当归、地黄、芍药、川芎
主 治: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
加 减:凡血证通宜四物汤。
1.如凉血:心加-黄连。肝-条芩。肺-枯芩。大肠-实芩。?-黄连。肾膀胱-黄
柏。脾-生地。胃-大黄。三焦-地骨皮。心包络-丹皮。小肠-山栀、木通。
2.如清气:心与包络-加麦冬。肺-枳壳。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干葛、
石膏。大肠-三焦、连翘。小肠-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
3.血虚-加龟
4.血燥-加人乳
5.瘀血-加桃仁、红花、?汁、童便行之。
6.暴血-加薄荷玄参散之。
7.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归经。
8.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芩、连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
9.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红
10.人瘦有火-加黑栀、知母、黄柏
11.郁者-加木香、砂仁、苍朮、神曲
12.瘀滞-加桃仁、红花、延胡、肉桂
13.气虚-加参、耆
14.气实-加枳、朴。
归 经: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
方 义:1.当归辛苦甘温--入心脾生血为君。
2.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为臣。
3.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
4.芎藭辛温-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
变化方:1.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四物汤」,再加玄参-名「滋阴降火汤」,治阴虚有火
。
2.知柏四物蜜丸,名:坎离丸,治阴虚嗽血。
3.加黄连、胡黄连,名:二连四物汤,治虚劳血虚,五心烦热,热入血室,夜分发热
。
4.加黄柏、黄芩、甘草-名三黄四物汤,治阴虚潮热。
5.用生熟二地,加黄耆、丹皮、升麻、柴胡-名三黄补血汤,治亡血血虚,六脉俱
大,按之空虚。
6.加桃仁、红花-名元戎四物汤,治脏结便秘,扑损瘀血。
7.加羌活、防风-治风六合汤,治风虚眩运,风秘便难。蜜丸,名-补肝丸。
8.加木香、槟榔-名治气六合汤,治血虚气滞,或血气上冲。
9.加羌活、天麻,蜜丸-名神应养真丹,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瘫痪不遂,语言
蹇涩,及血虚脚气。
10.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治半身不遂,在左者属瘀血。
11.去白芍,加防风-名防风当归散,治发汗过多而成痉证,宜去风养血。
12.去地黄,加干姜-名四物汤,治妇人血虚,心腹?痛。
13.加阿胶、艾叶、甘草-名胶艾汤,治冲任虚损,经水淋沥,及血虚下痢。
14.加艾叶、四制香附,醋丸-名艾附暖宫丸,治子宫虚冷。再加阿胶,名妇宝丹
,治虚寒经水不调。
15.加丹皮、地骨治妇人骨蒸。
16.除芍药、地黄-名芎归汤,为末-名佛手散,又名一奇散,又名君臣散。治产后
血虚头痛。胎动下血,服此自安。子死腹中,服此即下,催生神效。
17.合四君子-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
18.十全汤去白芍,加山茱、五味、防风、苁蓉,入姜、枣煎-名大补黄耆汤,治
气血两虚,自汗不止,及阳虚发厥。
19.四物、四君合小柴胡-名三合散,治产后日久虚劳。
20.四物各七钱,加防风一两,栀子、黄芩、黄连各三钱,每服五钱。如脉实,加
大黄,名生地黄连汤→治妇人血风证去血过多,因而燥涸,循衣摸?撮空,闭目扬
手掷足,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
◎方 名: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组 成:山药、桔梗、木香、远志、茯苓、茯神、甘草、丹砂、麝香、人参、黄耆
主 治: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
归 经:手足少阴药
方 义: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
,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
山药--益阴清热,兼能濇精,故以为君。
人参、黄耆--所以固其气;远志、二茯--所以宁其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
位矣。
且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肾中之邪火也。
桔梗--清肺散滞。
木香--?肝和脾。
丹砂--镇心安神;麝香--通窍解郁,二药又能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
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犹黄婆之媒婴奼也。
是方不用固濇之剂,但安神正气,使精与神气相依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气,故
亦治惊悸郁结。
煎服法: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来 源:王荆公
◎方 名:玉屏风散(补养之剂)
总 结:补表
编 号:024
组 成:黄耆、白朮、防风
主 治: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
归 经: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
方 义:黄耆--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
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
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耆畏之,故以为使。
变化方:药等分煎--名黄耆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
者。恶风甚--加桂枝。
又用川芎、苍朮、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
,恶风寒者。恶寒甚--加麻黄。
煎服法:为末,每服三钱。
命 名:以其益?固表,故曰玉屏风。
◎方 名:四君子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阳益气
编 号:025
组 成:人参、白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主 治: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归 经:手足太阴足阳明药
方 义: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朮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
,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
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
变化方:1.加陈皮--名异功散,调理脾胃。
2.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脾虚鼓胀。
3.六君子再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治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
4.六君子加麦冬、竹沥,治四肢不举。
5.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黄苓、白芍--名十味人参散,治虚热潮热、身体倦怠
。
6.六君子加乌梅、草?等分,姜、枣煎--名四兽饮,治五脏气虚、七情兼并、结
聚痰饮,与?气相搏,发为疟疾。亦治瘴疟。
7.本方加黄耆、山药亦名六君子汤,亦名六君子汤为病后调理,助脾进食之剂。
8.加生姜、酸枣仁,治振悸不得眠。
9.加竹沥、姜汁,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属气虚。亦治痰厥暴死。
10.加木香、藿香、干葛,名七味白朮散,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
11.七味白朮散,杨仁斋再加五味子、柴胡,治消渴不能食。
12.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治虚烦。或泄或渴,为调理内伤外感之奇方。
13.除茯苓、加干姜--名四顺汤;亦可蜜丸,治阴证脉沉无热,不欲见光,腹痛不
和加山药、扁豆,姜、枣煎--名六神散,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
15.四君合四物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及胃损饮食不为肌肤(血气充,
然后肌肉长)。
16.若伤之重者,真阴内竭,虚阳外鼓,诸证蜂起,则于四君四物之中,又加黄耆以
助阳固表,加肉桂以引火归元,名十全大补汤。
17.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温经益元散--治汗后头眩心悸、筋惕肉?,或
汗出不止,及下后下利不止,身体疼痛。
18.十全大补加防风为君,再加羌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风汤,治鹤膝
风。
煎服法:姜三片、枣二枚煎。
命 名: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方 名:四物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阴益血
编 号:026
组 成:当归、地黄、芍药、川芎
主 治: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
加 减:凡血证通宜四物汤。
1.如凉血:心加-黄连。肝-条芩。肺-枯芩。大肠-实芩。?-黄连。肾膀胱-黄
柏。脾-生地。胃-大黄。三焦-地骨皮。心包络-丹皮。小肠-山栀、木通。
2.如清气:心与包络-加麦冬。肺-枳壳。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干葛、
石膏。大肠-三焦、连翘。小肠-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
3.血虚-加龟
4.血燥-加人乳
5.瘀血-加桃仁、红花、?汁、童便行之。
6.暴血-加薄荷玄参散之。
7.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归经。
8.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芩、连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
9.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红
10.人瘦有火-加黑栀、知母、黄柏
11.郁者-加木香、砂仁、苍朮、神曲
12.瘀滞-加桃仁、红花、延胡、肉桂
13.气虚-加参、耆
14.气实-加枳、朴。
归 经: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
方 义:1.当归辛苦甘温--入心脾生血为君。
2.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为臣。
3.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
4.芎藭辛温-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
变化方:1.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四物汤」,再加玄参-名「滋阴降火汤」,治阴虚有火
。
2.知柏四物蜜丸,名:坎离丸,治阴虚嗽血。
3.加黄连、胡黄连,名:二连四物汤,治虚劳血虚,五心烦热,热入血室,夜分发热
。
4.加黄柏、黄芩、甘草-名三黄四物汤,治阴虚潮热。
5.用生熟二地,加黄耆、丹皮、升麻、柴胡-名三黄补血汤,治亡血血虚,六脉俱
大,按之空虚。
6.加桃仁、红花-名元戎四物汤,治脏结便秘,扑损瘀血。
7.加羌活、防风-治风六合汤,治风虚眩运,风秘便难。蜜丸,名-补肝丸。
8.加木香、槟榔-名治气六合汤,治血虚气滞,或血气上冲。
9.加羌活、天麻,蜜丸-名神应养真丹,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瘫痪不遂,语言
蹇涩,及血虚脚气。
10.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治半身不遂,在左者属瘀血。
11.去白芍,加防风-名防风当归散,治发汗过多而成痉证,宜去风养血。
12.去地黄,加干姜-名四物汤,治妇人血虚,心腹?痛。
13.加阿胶、艾叶、甘草-名胶艾汤,治冲任虚损,经水淋沥,及血虚下痢。
14.加艾叶、四制香附,醋丸-名艾附暖宫丸,治子宫虚冷。再加阿胶,名妇宝丹
,治虚寒经水不调。
15.加丹皮、地骨治妇人骨蒸。
16.除芍药、地黄-名芎归汤,为末-名佛手散,又名一奇散,又名君臣散。治产后
血虚头痛。胎动下血,服此自安。子死腹中,服此即下,催生神效。
17.合四君子-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
18.十全汤去白芍,加山茱、五味、防风、苁蓉,入姜、枣煎-名大补黄耆汤,治
气血两虚,自汗不止,及阳虚发厥。
19.四物、四君合小柴胡-名三合散,治产后日久虚劳。
20.四物各七钱,加防风一两,栀子、黄芩、黄连各三钱,每服五钱。如脉实,加
大黄,名生地黄连汤→治妇人血风证去血过多,因而燥涸,循衣摸?撮空,闭目扬
手掷足,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
◎方 名: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