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1/16 #1 马征君为沈子达诊治,年四十余纳妾少艾,患痿症,服药外,令以桑叶去叶背筋络,浓煎,时时服之,半载而愈。 什么是痿证? 此案之痿,病机如何? 可否推测服的什么药? 桑叶功用如何? 历代如何应用? 前人可有桑叶治痿记载?
马征君为沈子达诊治,年四十余纳妾少艾,患痿症,服药外,令以桑叶去叶背筋络,浓煎,时时服之,半载而愈。 什么是痿证? 此案之痿,病机如何? 可否推测服的什么药? 桑叶功用如何? 历代如何应用? 前人可有桑叶治痿记载?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1/17 #2 痿证概述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病因病理 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在《内经》、《类经》、《素问˙痿论》还是《景岳全书》等等著名医书内,众名医家一直论证“痿证”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外来损伤或者患者禀受父母之肾气不足,导致患者精气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而致病。《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对痿证的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叶焦”为主要病机的观点。由于肺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以“肺热叶焦”为致痿的主因。五脏病变的发生,是由于脏气之热,或由情志所伤,或由年老肾衰,或由湿热浸淫。而病理的关键,在于筋骨、肌肉等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阴阳、气血、津液之虚,湿痰、瘀血、食积之患,皆能使人成痿。现在临床常见的痿证,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为多。 1.热邪燔灼,肺胃伤津;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热耗肺津,进而伤及胃津,高热退后,肺胃之津液不复;或病后余邪未清,阴津继受亏损,或温病 高烧,持续不退,伤津耗血,肺不布津,两脉失养,阳明不调,宗筋驰纵,而发生痿证。《医宗金鉴》说:“无痿皆由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就是此病病因病理的简要概括。 2.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耗精,日久不愈等,导致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体;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肝肾既亏,精血俱损,不能灌溉筋骨,而阴虚生内热,复能灼液伤津,致成痿证。张景岳所谓“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即是指此而言。 3.湿热浸淫,气血阻滞;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湿邪入侵,渐积不去,遏而生热;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脾运无权,滋生内湿,郁久化热,湿热浸淫,阻滞气血,筋骨失养,因而成痿。《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现代医学对本证的认识相对较晚。随着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及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学对于痿证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认为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快,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更具体,更明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分类 《素问.痿证》是论述本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人痿”。并根据病因影响脏腑的不同,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 痿证由于肺胃津伤者,多在温热病中或病后,突然肢体痿弱不用;由于肝肾亏损者,一般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不能行动;由于湿热浸淫者,亦多渐见两足痿软,但常有微肿,其痿弱程度,一般来说,较前二者为轻。 诊断 中医运用唯物主义辨证观,即强调了筋脉对脏腑的依赖,也说明了脏腑对筋脉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临床中重视热邪为患、注重环境因素、强调素体亏弱、注意情志失调,提供了分析病理化的基本规律,也为临床治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对于人类似于“痿证”的疾病诊断标准一般来说都比较明确,出现某种变化,则可确诊为某种疾病,这是现代科学的特点。然而,现代医学的诊断依据一是来源于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一是物理的和实验室的检查,而对于病因病理的分析,许多病症还不甚了解。如较常见的多发性神经炎,现代教科书列举的病因有七八种之多,还不能肯定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或某种药物副作用,或遗传因素。其中的一类如急性炎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炎,一种可能由于感染或异体蛋白诱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另一种可能由于代谢谢、内分泌、营养障碍、药物、结缔组织病等。另如急性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病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不明,癔病性瘫痪等病的病理变化还没有令人信服的阐述。 鉴别诊断 痿证应与痹证、中风后遗症作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削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瘦削,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然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常有语言蹇涩,口眼涡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医辩证论治 《素问.痿论》曰:“独取阳明”。因为阳明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润宗筋,合冲脉,属带络督。故益胃养阴,为治疗本证的常法,对于肺胃津伤者,尤为重要。然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对于肝、脾、肾三腑之调治,亦属不可忽视。故患者见腰背无力;肾精不足可累及肝阴之虚,肝肾阴亏,不能濡润筋脉而出现肢体、肌肉无力;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及肌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化生气血,则酿生痰浊,从而导致各种肌无力症状。多种肌无力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久病不愈,日渐气血衰败,五脏俱亡,最后阴阳衰败导致死亡。故主要治则:益气健脾、补肾养肝。 根据“痿症”的这一论证,专家组历经多年潜心钻研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痿证的不同的方案,并把每一套方案科学地运用于临床,反复比较,终于研制出一系列纯中药方剂。该疗法以滋肝补肾、强壮筋骨、祛风通络、养心益气、濡养生肌为治疗原则,并选用30多位名贵中草药,研究出“五行肌康宁免疫方剂”,它可以调节AchR,化解沉积物,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调整免疫功能,改善痿证患者的症状,如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言语不利、行走困难易跌等症状,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痿证是以肢体软弱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多见,故也称“痿蹙”。痿是肢体痿弱不用,“蹙”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痿证还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手握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周身软弱无力者。西医之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痿证治疗的诊断要点 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或有的仅为上眼睑下垂。 患肢肌肉萎缩,肢体瘦削。 本病之发,部分见于温热病中,或热病和它病之后。 痿证治疗的辨证分析 痿证的病因,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因热邪、湿邪,内伤多因久病、劳倦、饮食失调等。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 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凡起病急,发展快,多属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多为实证;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较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两者均属虚证,亦有虚中夹实者。实证治疗宜清热、润燥、利湿,虚证宜益气、健脾、滋肝肾,并应重视“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痿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肺热伤津型 【证见】 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咳呛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 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方药】 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枇杷叶、桑白皮、北杏仁各12克,石膏20克,玉竹15克,火麻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桑白牛膝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桑白皮、石斛、淮牛膝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湿热浸淫型 【证见】 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 1.主方四妙丸(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味 处方:苍术12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15克,防己、木瓜、秦艽各12克,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二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桑枝苡仁合剂(刘国普验方) 处方:老桑枝60克,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水煎,分2次服。 (2)清热祛湿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黄连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柴胡lO克,黄芪10克,五味子6克,泽泻6克,升麻6克,生地黄12克,党参12克,六曲12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 【证见】 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治法】 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12克,升麻、柴胡各6克,当归12克,陈皮6克,山药20克,杜仲18克,续断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黄芪羊藿山药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黄芪、淫羊藿各60克,山药、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各9克,柴胡、升麻各5克。水煎服 肝肾亏损型 【证见】 起病缓慢,下肢瘫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目眩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 1.主方虎潜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熟地黄、杜仲、枸杞子、黄精各15克,龟板20克,锁阳、当归、白芍、牛膝各12克,黄柏、知母各6克。水煎服。 若气血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何首乌各15克,鸡血藤30克。久病阴损及阳者,可酌加巴戟天15克、补骨脂12克、肉桂6克、熟附子10克、鹿角胶12克。 2.中成药 (1)虎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健步丸,每次l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治痿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鹿角片300克(酒浸_夜),熟地黄120克,附子片45克,与大麦煮至熟,焙干为末,用大麦粥和为丸。每日3次,每次7克,米饭汤送服。 (2)加味金刚丸(《赵铴武医疗经验》) 处方:革薜、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天麻、僵蚕、全蝎、木瓜、牛膝、海螵蛸各30克,菟丝子15克,蜈蚣50条,精制马钱子60克(严格炮制,以解其毒)。制成蜜丸,每丸3克,每服1~2粒,每日服1-2次,或单用或与汤合用,白开水化服。若见早期马钱子中毒症状,如牙关紧闭,可即停药,并服凉水。 (3)补肾健步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党参12克,炙黄芪12克,熟地黄12克,金狗脊12克,菟丝子12克,龟板12克(先煎),当归9克,赤芍9克,鹿角片9克(先煎),牛膝9’克,淫羊藿18克,健步虎潜丸5克(吞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痿证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针灸疗法 主穴:上肢取肩髑、曲池、合谷、阳溪;下肢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配穴:肺热者加尺泽、肺俞;湿热者加阳陵泉、脾俞;肝肾阴亏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 肺热或湿热明显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者,针灸同施,用补法。 3.推拿疗法 上肢:拿肩井筋,揉捏臂臑、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髃、曲池等穴,搓揉臂肌来回数遍。 下肢:拿阴廉、承山、昆仑筋,揉捏伏兔、承扶、股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犊鼻、解溪、内庭等穴,搓揉股肌来回数遍。 4.饮食疗法 大麦(去皮)60克,薏苡仁60克,土茯苓90克,同煎为粥,煮熟后去土茯苓,常服。主治湿热浸淫痿证。 烤干牛骨髓粉300克,黑芝麻300克,略炒香后研为细末,加白糖适量合拌,每次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亏虚痿证。 黄芪50克,猪脊骨适量,水煎,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痿证。
痿证概述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病因病理 中医对“痿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在《内经》、《类经》、《素问˙痿论》还是《景岳全书》等等著名医书内,众名医家一直论证“痿证”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外来损伤或者患者禀受父母之肾气不足,导致患者精气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而致病。《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对痿证的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叶焦”为主要病机的观点。由于肺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以“肺热叶焦”为致痿的主因。五脏病变的发生,是由于脏气之热,或由情志所伤,或由年老肾衰,或由湿热浸淫。而病理的关键,在于筋骨、肌肉等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阴阳、气血、津液之虚,湿痰、瘀血、食积之患,皆能使人成痿。现在临床常见的痿证,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为多。 1.热邪燔灼,肺胃伤津;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热耗肺津,进而伤及胃津,高热退后,肺胃之津液不复;或病后余邪未清,阴津继受亏损,或温病 高烧,持续不退,伤津耗血,肺不布津,两脉失养,阳明不调,宗筋驰纵,而发生痿证。《医宗金鉴》说:“无痿皆由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就是此病病因病理的简要概括。 2.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耗精,日久不愈等,导致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体;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肝肾既亏,精血俱损,不能灌溉筋骨,而阴虚生内热,复能灼液伤津,致成痿证。张景岳所谓“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即是指此而言。 3.湿热浸淫,气血阻滞;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湿邪入侵,渐积不去,遏而生热;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脾运无权,滋生内湿,郁久化热,湿热浸淫,阻滞气血,筋骨失养,因而成痿。《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 现代医学对本证的认识相对较晚。随着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及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学对于痿证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认为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快,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更具体,更明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分类 《素问.痿证》是论述本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人痿”。并根据病因影响脏腑的不同,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 痿证由于肺胃津伤者,多在温热病中或病后,突然肢体痿弱不用;由于肝肾亏损者,一般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不能行动;由于湿热浸淫者,亦多渐见两足痿软,但常有微肿,其痿弱程度,一般来说,较前二者为轻。 诊断 中医运用唯物主义辨证观,即强调了筋脉对脏腑的依赖,也说明了脏腑对筋脉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临床中重视热邪为患、注重环境因素、强调素体亏弱、注意情志失调,提供了分析病理化的基本规律,也为临床治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对于人类似于“痿证”的疾病诊断标准一般来说都比较明确,出现某种变化,则可确诊为某种疾病,这是现代科学的特点。然而,现代医学的诊断依据一是来源于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一是物理的和实验室的检查,而对于病因病理的分析,许多病症还不甚了解。如较常见的多发性神经炎,现代教科书列举的病因有七八种之多,还不能肯定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或某种药物副作用,或遗传因素。其中的一类如急性炎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炎,一种可能由于感染或异体蛋白诱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另一种可能由于代谢谢、内分泌、营养障碍、药物、结缔组织病等。另如急性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病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不明,癔病性瘫痪等病的病理变化还没有令人信服的阐述。 鉴别诊断 痿证应与痹证、中风后遗症作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削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瘦削,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然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常有语言蹇涩,口眼涡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医辩证论治 《素问.痿论》曰:“独取阳明”。因为阳明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润宗筋,合冲脉,属带络督。故益胃养阴,为治疗本证的常法,对于肺胃津伤者,尤为重要。然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对于肝、脾、肾三腑之调治,亦属不可忽视。故患者见腰背无力;肾精不足可累及肝阴之虚,肝肾阴亏,不能濡润筋脉而出现肢体、肌肉无力;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及肌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化生气血,则酿生痰浊,从而导致各种肌无力症状。多种肌无力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久病不愈,日渐气血衰败,五脏俱亡,最后阴阳衰败导致死亡。故主要治则:益气健脾、补肾养肝。 根据“痿症”的这一论证,专家组历经多年潜心钻研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痿证的不同的方案,并把每一套方案科学地运用于临床,反复比较,终于研制出一系列纯中药方剂。该疗法以滋肝补肾、强壮筋骨、祛风通络、养心益气、濡养生肌为治疗原则,并选用30多位名贵中草药,研究出“五行肌康宁免疫方剂”,它可以调节AchR,化解沉积物,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调整免疫功能,改善痿证患者的症状,如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言语不利、行走困难易跌等症状,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痿证是以肢体软弱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多见,故也称“痿蹙”。痿是肢体痿弱不用,“蹙”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痿证还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手握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周身软弱无力者。西医之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痿证治疗的诊断要点 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或有的仅为上眼睑下垂。 患肢肌肉萎缩,肢体瘦削。 本病之发,部分见于温热病中,或热病和它病之后。 痿证治疗的辨证分析 痿证的病因,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因热邪、湿邪,内伤多因久病、劳倦、饮食失调等。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 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凡起病急,发展快,多属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多为实证;病史较长,起病与发展较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两者均属虚证,亦有虚中夹实者。实证治疗宜清热、润燥、利湿,虚证宜益气、健脾、滋肝肾,并应重视“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痿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肺热伤津型 【证见】 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咳呛咽干。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 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方药】 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枇杷叶、桑白皮、北杏仁各12克,石膏20克,玉竹15克,火麻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桑白牛膝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桑白皮、石斛、淮牛膝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湿热浸淫型 【证见】 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 1.主方四妙丸(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味 处方:苍术12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15克,防己、木瓜、秦艽各12克,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二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桑枝苡仁合剂(刘国普验方) 处方:老桑枝60克,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水煎,分2次服。 (2)清热祛湿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黄连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柴胡lO克,黄芪10克,五味子6克,泽泻6克,升麻6克,生地黄12克,党参12克,六曲12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 【证见】 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治法】 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12克,升麻、柴胡各6克,当归12克,陈皮6克,山药20克,杜仲18克,续断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黄芪羊藿山药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黄芪、淫羊藿各60克,山药、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各9克,柴胡、升麻各5克。水煎服 肝肾亏损型 【证见】 起病缓慢,下肢瘫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目眩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 1.主方虎潜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熟地黄、杜仲、枸杞子、黄精各15克,龟板20克,锁阳、当归、白芍、牛膝各12克,黄柏、知母各6克。水煎服。 若气血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何首乌各15克,鸡血藤30克。久病阴损及阳者,可酌加巴戟天15克、补骨脂12克、肉桂6克、熟附子10克、鹿角胶12克。 2.中成药 (1)虎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健步丸,每次l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治痿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鹿角片300克(酒浸_夜),熟地黄120克,附子片45克,与大麦煮至熟,焙干为末,用大麦粥和为丸。每日3次,每次7克,米饭汤送服。 (2)加味金刚丸(《赵铴武医疗经验》) 处方:革薜、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天麻、僵蚕、全蝎、木瓜、牛膝、海螵蛸各30克,菟丝子15克,蜈蚣50条,精制马钱子60克(严格炮制,以解其毒)。制成蜜丸,每丸3克,每服1~2粒,每日服1-2次,或单用或与汤合用,白开水化服。若见早期马钱子中毒症状,如牙关紧闭,可即停药,并服凉水。 (3)补肾健步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党参12克,炙黄芪12克,熟地黄12克,金狗脊12克,菟丝子12克,龟板12克(先煎),当归9克,赤芍9克,鹿角片9克(先煎),牛膝9’克,淫羊藿18克,健步虎潜丸5克(吞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痿证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针灸疗法 主穴:上肢取肩髑、曲池、合谷、阳溪;下肢取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配穴:肺热者加尺泽、肺俞;湿热者加阳陵泉、脾俞;肝肾阴亏者加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 肺热或湿热明显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者,针灸同施,用补法。 3.推拿疗法 上肢:拿肩井筋,揉捏臂臑、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髃、曲池等穴,搓揉臂肌来回数遍。 下肢:拿阴廉、承山、昆仑筋,揉捏伏兔、承扶、股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犊鼻、解溪、内庭等穴,搓揉股肌来回数遍。 4.饮食疗法 大麦(去皮)60克,薏苡仁60克,土茯苓90克,同煎为粥,煮熟后去土茯苓,常服。主治湿热浸淫痿证。 烤干牛骨髓粉300克,黑芝麻300克,略炒香后研为细末,加白糖适量合拌,每次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亏虚痿证。 黄芪50克,猪脊骨适量,水煎,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痿证。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2008/11/17 #5 【桑叶的功效介绍】: 桑叶 (《本经》) 【异名】铁扇子(《百草镜》)。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植物形态】桑(《诗经》),又名:家桑(《日华子本草》),荆桑(王祯《农书》),桑椹树(《救荒本草》),黄桑。 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 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 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 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 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采集】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 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 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 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 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 并含维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叶酸105微克%,5-甲酰四氢叶酸22微克%,维生素B1-460微克%,维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10p.p.m.、锌16p.p.m.、硼35p.p.m.、锰270p.p.m.。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 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 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 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桑叶的功效】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 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 (《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 (《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 (《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 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 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 (《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 (《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 (《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 (《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 (《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 水煎代茶饮。 (《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 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 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 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者计38条腿,占10.2%;显著进步(腿围显著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47.2%;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1条腿,占0.3%。 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肢水平。 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 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 如能同时绑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 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绑扎。 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 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 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 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 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桑叶的功效介绍】: 桑叶 (《本经》) 【异名】铁扇子(《百草镜》)。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植物形态】桑(《诗经》),又名:家桑(《日华子本草》),荆桑(王祯《农书》),桑椹树(《救荒本草》),黄桑。 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 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 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 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 花期4~5月。 果期6~7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 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采集】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 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 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 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 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 并含维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叶酸105微克%,5-甲酰四氢叶酸22微克%,维生素B1-460微克%,维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10p.p.m.、锌16p.p.m.、硼35p.p.m.、锰270p.p.m.。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 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 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 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桑叶的功效】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 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 (《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 (《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 (《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 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 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 (《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 (《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 (《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 (《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 (《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 水煎代茶饮。 (《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 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 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 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者计38条腿,占10.2%;显著进步(腿围显著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47.2%;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1条腿,占0.3%。 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肢水平。 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 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 如能同时绑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 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绑扎。 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 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 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 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 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gqdxk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323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48 2008/11/17 #7 年四十余纳妾少艾 桑叶去叶背筋络 上面两句是关键,我以为是阳痿可能性大。桑叶用在这里相当于是药引子。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8/11/17 #9 痿者,火多而水少,而致"枯萎"桑叶清肺可滋水源,另,背为督脉所主,督脉者,阳气通行之路也,以桑叶而治"热".想必如此.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1/18 #10 回复 3# tanger29 的帖子 这个病案选自《医验随笔》,与其他古代医案一样,很多记述简略,难有定论。还好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他,进行一些有意的深入探讨,至少对学习过的一些中医病种做个复习难于确定之处‘存疑’亦可。
回复 3# tanger29 的帖子 这个病案选自《医验随笔》,与其他古代医案一样,很多记述简略,难有定论。还好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他,进行一些有意的深入探讨,至少对学习过的一些中医病种做个复习难于确定之处‘存疑’亦可。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02 声望 68 2008/11/20 #11 马征君为沈子达诊治,年四十余纳妾少艾,患痿症,服药外,令以桑叶去叶背筋络,浓煎,时时服之,半载而愈。 观其句意为:沈子达,在40岁时,又娶一房小妾,其妾年少(可能为花窦初开年华,初识**),故其欲贪。子达为表爱恋,故房事过频,导致出现阳萎之症状。且显热淋症状。故马征君在开出大补肾方后,嘱其饮桑叶茶来清热。 此案中的桑叶疑应也可使用扁蓄草加淡竹叶来代替。
马征君为沈子达诊治,年四十余纳妾少艾,患痿症,服药外,令以桑叶去叶背筋络,浓煎,时时服之,半载而愈。 观其句意为:沈子达,在40岁时,又娶一房小妾,其妾年少(可能为花窦初开年华,初识**),故其欲贪。子达为表爱恋,故房事过频,导致出现阳萎之症状。且显热淋症状。故马征君在开出大补肾方后,嘱其饮桑叶茶来清热。 此案中的桑叶疑应也可使用扁蓄草加淡竹叶来代替。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1/21 #12 桑叶 1.治疗消渴病:近年来的应用表明,桑叶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用它来治疗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具有显著作用。用法:用干桑叶或鲜品开水冲泡代茶,用量每日lO~20克,鲜品可加倍。 2.治疗手足麻木:桑叶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作用。因而,用它来治疗经络不畅所致的手足麻木病症具有较好疗效。用法:桑叶水煎浸泡手足,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3.用于面部痤疮:利用桑叶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来治疗面部痤疮,也具有明显效果。用法:用桑叶水煎洗脸,每日早晚各1次。 4.祛痰利咽喉:桑叶能清热润肺,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肺系病症作用明显。凡各类急慢性咽喉炎及支气管炎患者,均可用桑叶配麦冬2:1比例泡水代茶饮用。 5.生发护发:临床应用表明,经常使用桑叶泡水代茶,外加用桑叶洗头,具有明显促进毛发生长之作用。用法:桑叶10~20克,茯苓15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洗头时用桑叶20克水煎,每周2~3次。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少吃油腻肥甘食品。 6.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对于各类目疾具有较好疗效。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均可用桑叶水冲泡代茶饮用。
桑叶 1.治疗消渴病:近年来的应用表明,桑叶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用它来治疗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具有显著作用。用法:用干桑叶或鲜品开水冲泡代茶,用量每日lO~20克,鲜品可加倍。 2.治疗手足麻木:桑叶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作用。因而,用它来治疗经络不畅所致的手足麻木病症具有较好疗效。用法:桑叶水煎浸泡手足,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3.用于面部痤疮:利用桑叶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来治疗面部痤疮,也具有明显效果。用法:用桑叶水煎洗脸,每日早晚各1次。 4.祛痰利咽喉:桑叶能清热润肺,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肺系病症作用明显。凡各类急慢性咽喉炎及支气管炎患者,均可用桑叶配麦冬2:1比例泡水代茶饮用。 5.生发护发:临床应用表明,经常使用桑叶泡水代茶,外加用桑叶洗头,具有明显促进毛发生长之作用。用法:桑叶10~20克,茯苓15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洗头时用桑叶20克水煎,每周2~3次。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少吃油腻肥甘食品。 6.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对于各类目疾具有较好疗效。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均可用桑叶水冲泡代茶饮用。
gqdxk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323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48 2008/11/21 #14 为什么是桑叶?其实很值得研究。古人用这些我们看去不甚理解的东西,其实是有道理的,当然现在我们也许不认同。 以此案为例,看病应该在春夏季之交,否则不可能用半年桑叶。 阳痿不见得都用补肾壮阳之法,桑叶性凉,尤与壮阳一说不合。 另外不知去叶背筋络是否有取类比象之意。
为什么是桑叶?其实很值得研究。古人用这些我们看去不甚理解的东西,其实是有道理的,当然现在我们也许不认同。 以此案为例,看病应该在春夏季之交,否则不可能用半年桑叶。 阳痿不见得都用补肾壮阳之法,桑叶性凉,尤与壮阳一说不合。 另外不知去叶背筋络是否有取类比象之意。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8/11/21 #15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1-21 21:14 发表 为什么是桑叶?其实很值得研究。古人用这些我们看去不甚理解的东西,其实是有道理的,当然现在我们也许不认同。 以此案为例,看病应该在春夏季之交,否则不可能用半年桑叶。 阳痿不见得都用补肾壮阳之法,桑叶性凉 点击展开... 桑叶轻而清,很能反映肺的功能 这与中医取类比像的思路相吻合,如此则不难理解了.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1-21 21:14 发表 为什么是桑叶?其实很值得研究。古人用这些我们看去不甚理解的东西,其实是有道理的,当然现在我们也许不认同。 以此案为例,看病应该在春夏季之交,否则不可能用半年桑叶。 阳痿不见得都用补肾壮阳之法,桑叶性凉 点击展开... 桑叶轻而清,很能反映肺的功能 这与中医取类比像的思路相吻合,如此则不难理解了.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08/11/22 #16 阳痿的辨证论治 肾气虚型【证见】 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不坚。头晕健忘,耳鸣失聪,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短气自汗。舌质淡红,脉虚弱。 【治法】 填肾精,益肾气。 【方药】 1.主方鹿茸益精丸加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处方:鹿茸3克(另炖),菟丝子15克,山茱萸12克,桑螵蛸12克,补骨脂15克,茯苓18克,党参30克,杞子20克,巴戟20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若腰膝酸软而痛者,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自汗者,加糯米根30克、浮小麦30克、黄芪30克。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2克,夜交藤15克,或合服归脾丸,每日服2丸。 2.中成药 (1)无比山药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2)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3)强力春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4)龟鹿补肾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壮阳起痿汤(李德名验方)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5克,枸杞子lO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山茱萸10克,熟地黄lO克,锁阳lO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同时送服至宝三鞭丸1粒。 (2)振痿汤(郑文华等验方) 处方:淫羊藿30克,韭菜子、阳起石各20克,枸杞子12克,熟地黄15克,人参6克,蛤蚧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兴阳丹(乔振纲等验方) 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山药、茯苓、韭菜子、淫羊藿、巴戟天、黄柏各15克,白芍20克,蜈蚣4条,鹿角胶、胎盘粉各10克,海狗肾1条,精硫黄3克,制马钱子1克。上药共研细末,混匀人胶囊。每次7~10粒,每日2次,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戒房事。 命门火衰型【证见】 阳痿势重,阴茎痿而不起。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夜尿频作。舌质淡红,脉沉细迟。 【治法】 温补命门火。 【方药】 1.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 处方:熟地黄240克,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各120克,山茱萸、当归各90克,附子、肉桂各60克。蜜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3次。也可以上药的1/10水煎服,每日l剂。 若早泄者,加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腰膝痛甚,小便夜多者,加金樱子20克,益智仁10克。脾虚,食少,便溏者,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 2.中成药 (1)右归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2)附桂八味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3)肾宝,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补天灵(赖天松等《I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淫羊藿62.5克,肉桂7.5克,海马12.5克,仙茅7.5克,枸杞子12.5克,牛膝5克,韭菜子5克,蛇床子7.5克,驴肾0.2克,补骨脂10克,红参5克,鹿茸2克,锁阳7.5克,狗肾0.5克,貂鞭0.7克,牛肾5克,羊肾0.7克。制成糖衣片50片,每日8片,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周。 (2)蛇起汤(刘菊芳等《男女生育病》) 处方:蛇床子10克,淫羊藿lO克,阳起石10克,远志5克,五味子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寒者,加肉桂3克、淡附子10克。遗精、早泄者,加金樱子15克、桑螵蛸10克。 (3)三子补阳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金樱子30克,淫羊藿1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12克,破故纸10克,熟地黄20克,肉苁蓉20克,续断15克,党参15克,狗脊,15克,仙茅9克。水煎2次分2次早晚服,每日l剂。 胃气虚型【证见】 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胃脘不适,食后不化,纳少,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 补益胃气,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味(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山药12克,扁豆12克,莲子肉15克,大枣6枚,砂仁6克(后下),陈皮6克,桔梗9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宫八仙糕,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健胃益气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山药15克,党参2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9克,砂仁5克,山茱萸12克,补骨脂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陈皮6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黄芪建中汤加减(李振琼验方) 处方:黄芪3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桂枝12克,葛根3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麦芽30克,神曲20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心脾亏损型【证见】 性欲淡漠,阳举不坚,心悸,怔忡,食少腹胀,易惊惕,气短乏力,便溏,纳呆。舌质淡白,脉虚或结代。 【治法】 补益心脾,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归脾丸(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9克,木香6克,淫羊藿10克,露蜂房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分早晚2次服。 (2)柏子养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分早晚2次用五味异功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煎汤送服。 肝经湿热下注型【证见】 阴茎举不坚,阴囊潮湿或痒,尿黄茎痛,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胁肋、少腹、睾丸痛胀。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胆。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6克,生地黄12克,泽泻9克,当归5克,车前子10克,木通9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作2次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证见】 性欲淡漠,阳事不举,纳呆呕恶,口粘口甜,脘腹闷满,四肢沉重。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 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方药】 1.主方三仁汤(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 2.中成药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肝气郁结型【证见】 阳痿,胸闷不舒,精神郁郁不乐,喜叹息,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或咽中有异物感,苔薄白,脉沉。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制香附5克,白芍5克,柴胡6克,川芎6克,枳壳5克,陈皮6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l~2剂。 2.中成药逍遥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一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柴胡疏肝饮加减(袁兴石验方) 处方: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夏枯草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草5克,制香附5克,青皮5克,川芎5克,路路通10克,桔叶10克,桔核lO克,通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淫羊藿20克,阳起石20克,逍遥丸20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2)逍遥散加减(朱国城等验方) 处方:白芍、茯苓、荔枝核各12克,白术、香附、牡丹皮、桔核、川楝子、夏枯草各9克,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寒滞肝脉型【证见】 阳痿势重,少腹胀痛,引及双侧腹股沟及睾丸,或痛势拘紧则睾丸阴囊上缩,遇冷加重,得热则缓,阴囊湿冷,甚则可见睾丸缩小,**脱落,或睾丸、附睾肿硬冷痛。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经暖肝,散寒。 【方药】 1.主方温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吴茱萸10克,桂枝6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20克,麦冬10克,党参20克,牡丹皮9克,法半夏9克,阿胶9克(溶化),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早晚各1次,用小茴香、乌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起痿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阳痿的辨证论治 肾气虚型【证见】 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不坚。头晕健忘,耳鸣失聪,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短气自汗。舌质淡红,脉虚弱。 【治法】 填肾精,益肾气。 【方药】 1.主方鹿茸益精丸加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处方:鹿茸3克(另炖),菟丝子15克,山茱萸12克,桑螵蛸12克,补骨脂15克,茯苓18克,党参30克,杞子20克,巴戟20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若腰膝酸软而痛者,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自汗者,加糯米根30克、浮小麦30克、黄芪30克。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2克,夜交藤15克,或合服归脾丸,每日服2丸。 2.中成药 (1)无比山药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2)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淡盐开水送服。 (3)强力春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4)龟鹿补肾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壮阳起痿汤(李德名验方)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5克,枸杞子lO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山茱萸10克,熟地黄lO克,锁阳lO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同时送服至宝三鞭丸1粒。 (2)振痿汤(郑文华等验方) 处方:淫羊藿30克,韭菜子、阳起石各20克,枸杞子12克,熟地黄15克,人参6克,蛤蚧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兴阳丹(乔振纲等验方) 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山药、茯苓、韭菜子、淫羊藿、巴戟天、黄柏各15克,白芍20克,蜈蚣4条,鹿角胶、胎盘粉各10克,海狗肾1条,精硫黄3克,制马钱子1克。上药共研细末,混匀人胶囊。每次7~10粒,每日2次,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戒房事。 命门火衰型【证见】 阳痿势重,阴茎痿而不起。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夜尿频作。舌质淡红,脉沉细迟。 【治法】 温补命门火。 【方药】 1.主方右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 处方:熟地黄240克,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各120克,山茱萸、当归各90克,附子、肉桂各60克。蜜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3次。也可以上药的1/10水煎服,每日l剂。 若早泄者,加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腰膝痛甚,小便夜多者,加金樱子20克,益智仁10克。脾虚,食少,便溏者,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 2.中成药 (1)右归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2)附桂八味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3)肾宝,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补天灵(赖天松等《I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淫羊藿62.5克,肉桂7.5克,海马12.5克,仙茅7.5克,枸杞子12.5克,牛膝5克,韭菜子5克,蛇床子7.5克,驴肾0.2克,补骨脂10克,红参5克,鹿茸2克,锁阳7.5克,狗肾0.5克,貂鞭0.7克,牛肾5克,羊肾0.7克。制成糖衣片50片,每日8片,分早晚2次服,连服10周。 (2)蛇起汤(刘菊芳等《男女生育病》) 处方:蛇床子10克,淫羊藿lO克,阳起石10克,远志5克,五味子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寒者,加肉桂3克、淡附子10克。遗精、早泄者,加金樱子15克、桑螵蛸10克。 (3)三子补阳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金樱子30克,淫羊藿1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12克,破故纸10克,熟地黄20克,肉苁蓉20克,续断15克,党参15克,狗脊,15克,仙茅9克。水煎2次分2次早晚服,每日l剂。 胃气虚型【证见】 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胃脘不适,食后不化,纳少,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 补益胃气,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味(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山药12克,扁豆12克,莲子肉15克,大枣6枚,砂仁6克(后下),陈皮6克,桔梗9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宫八仙糕,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健胃益气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山药15克,党参2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9克,砂仁5克,山茱萸12克,补骨脂15克,扁豆12克,莲子肉12克,陈皮6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黄芪建中汤加减(李振琼验方) 处方:黄芪30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桂枝12克,葛根3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麦芽30克,神曲20克。水煎服,或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心脾亏损型【证见】 性欲淡漠,阳举不坚,心悸,怔忡,食少腹胀,易惊惕,气短乏力,便溏,纳呆。舌质淡白,脉虚或结代。 【治法】 补益心脾,佐以兴阳。 【方药】 1.主方归脾丸(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9克,木香6克,淫羊藿10克,露蜂房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分早晚2次服。 (2)柏子养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分早晚2次用五味异功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煎汤送服。 肝经湿热下注型【证见】 阴茎举不坚,阴囊潮湿或痒,尿黄茎痛,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胁肋、少腹、睾丸痛胀。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利胆。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等《医宗金鉴》)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6克,生地黄12克,泽泻9克,当归5克,车前子10克,木通9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作2次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证见】 性欲淡漠,阳事不举,纳呆呕恶,口粘口甜,脘腹闷满,四肢沉重。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 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方药】 1.主方三仁汤(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 2.中成药甘露消毒丹,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肝气郁结型【证见】 阳痿,胸闷不舒,精神郁郁不乐,喜叹息,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或咽中有异物感,苔薄白,脉沉。 【治法】 疏肝解郁。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制香附5克,白芍5克,柴胡6克,川芎6克,枳壳5克,陈皮6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l~2剂。 2.中成药逍遥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一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柴胡疏肝饮加减(袁兴石验方) 处方: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夏枯草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草5克,制香附5克,青皮5克,川芎5克,路路通10克,桔叶10克,桔核lO克,通草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淫羊藿20克,阳起石20克,逍遥丸20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2)逍遥散加减(朱国城等验方) 处方:白芍、茯苓、荔枝核各12克,白术、香附、牡丹皮、桔核、川楝子、夏枯草各9克,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寒滞肝脉型【证见】 阳痿势重,少腹胀痛,引及双侧腹股沟及睾丸,或痛势拘紧则睾丸阴囊上缩,遇冷加重,得热则缓,阴囊湿冷,甚则可见睾丸缩小,**脱落,或睾丸、附睾肿硬冷痛。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经暖肝,散寒。 【方药】 1.主方温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吴茱萸10克,桂枝6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20克,麦冬10克,党参20克,牡丹皮9克,法半夏9克,阿胶9克(溶化),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早晚各1次,用小茴香、乌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起痿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gqdxk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323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48 2008/11/23 #17 原帖由 liujianli0371 于 2008-11-21 23:09 发表 桑叶轻而清,很能反映肺的功能 这与中医取类比像的思路相吻合,如此则不难理解了. 点击展开... 理解是一回事,是否真的有用又是一回事,而我们自己如何拿来应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原帖由 liujianli0371 于 2008-11-21 23:09 发表 桑叶轻而清,很能反映肺的功能 这与中医取类比像的思路相吻合,如此则不难理解了. 点击展开... 理解是一回事,是否真的有用又是一回事,而我们自己如何拿来应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8/11/23 #18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1-23 12:26 发表 理解是一回事,是否真的有用又是一回事,而我们自己如何拿来应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点击展开... 事实上,古人用桑叶事就是这样认为的. 《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 这里的"经霜则兼清肃"实际上就是指肺的功能.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1-23 12:26 发表 理解是一回事,是否真的有用又是一回事,而我们自己如何拿来应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点击展开... 事实上,古人用桑叶事就是这样认为的. 《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 这里的"经霜则兼清肃"实际上就是指肺的功能.
林盛进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21 帖子 719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08/11/26 #19 桑叶能清热,其治痿者,或为阳明热痿,即胃热津伤致痿,即与《衷中参西录》提及石膏治阳明热痿同。
gqdxk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323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48 2008/11/26 #20 原帖由 liujianli0371 于 2008-11-23 21:40 发表 事实上,古人用桑叶事就是这样认为的. 《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 点击展开... 不过这里显然不是经霜的桑叶,而应该是鲜桑叶才对
原帖由 liujianli0371 于 2008-11-23 21:40 发表 事实上,古人用桑叶事就是这样认为的. 《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 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 经霜则兼清 点击展开... 不过这里显然不是经霜的桑叶,而应该是鲜桑叶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