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作者:王月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8月16卷8期
近6年来,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75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半年余,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用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刻诊: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全身乏力、头晕,时有心悸,舌质淡紫,苔薄,脉弦迟。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听诊:心率42次/min。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阳虚衰、寒凝血瘀。治以温补心阳、散寒通脉、活血化瘀。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 g,制附片10 g,细辛3 g,党参20 g,桂枝10 g,当归12 g,炒白芍12 g,川芎10 g,丹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率50次/min。药证相合,守方稍作加减,续服30剂,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临床表现为心胸憋闷、心悸、气短、舌瘀黯、脉迟等,多因心阳虚衰、寒凝血瘀而引起。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中麻黄辛温散寒、宣降肺气,肺气宣降可助调节心血运行;制附片补火助阳、温运心脉;细辛散寒通脉;加以党参、甘草、桂枝益气散寒通脉;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白芍、麦冬、五味子养心阴、补心血,同时反佐麻黄、附子、细辛、桂枝之燥热,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阳、活血化瘀、散寒通脉之效。
2 急性喉炎
案例2:患者,男,42岁,2007年2月3日初诊。3 d前,患者大汗后不慎受寒,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全身疼痛、发热,在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喉镜示:声带淡红水肿。诊断为急性喉炎。经用抗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显效。现患者声音嘶哑,咽喉胀紧,全身疼痛,阵阵恶寒,无汗,咳痰清稀,时时胸闷,舌质淡,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急喉瘖,证属阳气虚弱、风寒袭肺。治以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 g,制附片6 g,细辛3 g,桂枝10 g,厚朴10 g,炒杏仁10 g,川芎10 g,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2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声音嘶哑、咽喉紧胀明显减轻,全身疼痛、恶寒、咳嗽、胸闷基本消失。药证相合,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愈。
按: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瘖”范畴,临床上因感受外邪性质不同及患者体质差异,有风寒、风热、肺热壅盛之分。该患者素为阳虚之体,复感冬季寒邪,致风寒束表,肺气郁闭,失于宣降,肺气不利而见诸症。方中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宣肺;制附片补火温阳以祛寒;厚朴、炒杏仁宣降肺气;川芎行气活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之效,药证相合而获良效。
3 结语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疏风宣肺之功效。该方原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即少阴兼太阳之阳虚外感证,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咳吐清稀痰涎,胸闷喘息,舌质淡,脉沉迟等。笔者用于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分别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急喉瘖”范畴,二者的病机均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二者病机相同,故均用该方治疗而获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年8月16卷8期
近6年来,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等疾病,多获佳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75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半年余,在某省级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用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刻诊: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全身乏力、头晕,时有心悸,舌质淡紫,苔薄,脉弦迟。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听诊:心率42次/min。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阳虚衰、寒凝血瘀。治以温补心阳、散寒通脉、活血化瘀。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 g,制附片10 g,细辛3 g,党参20 g,桂枝10 g,当归12 g,炒白芍12 g,川芎10 g,丹参2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率50次/min。药证相合,守方稍作加减,续服30剂,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临床表现为心胸憋闷、心悸、气短、舌瘀黯、脉迟等,多因心阳虚衰、寒凝血瘀而引起。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中麻黄辛温散寒、宣降肺气,肺气宣降可助调节心血运行;制附片补火助阳、温运心脉;细辛散寒通脉;加以党参、甘草、桂枝益气散寒通脉;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白芍、麦冬、五味子养心阴、补心血,同时反佐麻黄、附子、细辛、桂枝之燥热,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阳、活血化瘀、散寒通脉之效。
2 急性喉炎
案例2:患者,男,42岁,2007年2月3日初诊。3 d前,患者大汗后不慎受寒,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全身疼痛、发热,在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喉镜示:声带淡红水肿。诊断为急性喉炎。经用抗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显效。现患者声音嘶哑,咽喉胀紧,全身疼痛,阵阵恶寒,无汗,咳痰清稀,时时胸闷,舌质淡,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急喉瘖,证属阳气虚弱、风寒袭肺。治以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 g,制附片6 g,细辛3 g,桂枝10 g,厚朴10 g,炒杏仁10 g,川芎10 g,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2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声音嘶哑、咽喉紧胀明显减轻,全身疼痛、恶寒、咳嗽、胸闷基本消失。药证相合,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愈。
按: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瘖”范畴,临床上因感受外邪性质不同及患者体质差异,有风寒、风热、肺热壅盛之分。该患者素为阳虚之体,复感冬季寒邪,致风寒束表,肺气郁闭,失于宣降,肺气不利而见诸症。方中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宣肺;制附片补火温阳以祛寒;厚朴、炒杏仁宣降肺气;川芎行气活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之效,药证相合而获良效。
3 结语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疏风宣肺之功效。该方原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即少阴兼太阳之阳虚外感证,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咳吐清稀痰涎,胸闷喘息,舌质淡,脉沉迟等。笔者用于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喉炎,分别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急喉瘖”范畴,二者的病机均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二者病机相同,故均用该方治疗而获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