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本文所述皆为从脾胃升阳论治的方利,用药贴切,变化神妙。其加减变化当然不似如此简单,但限于篇幅,仅介绍如上精神,以供读者参考。如欲深研,请阅李东垣先生《脾胃论》。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本文所述皆为从脾胃升阳论治的方利,用药贴切,变化神妙。其加减变化当然不似如此简单,但限于篇幅,仅介绍如上精神,以供读者参考。如欲深研,请阅李东垣先生《脾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