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原文: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王洪图:
【白话解】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的意思,是说五脏在内的精气已经竭绝,而在脉口即微弱无根、按之欲无的,是属于肾虚、髓竭、精伤等内绝的阴虚证,治疗时理应补其阴精,但若在针刺时反而取用其外在病所之处的腧穴及阳经的合穴,并用留针的方法来补益在外的阳气,就会愈益其阳而愈损其阴,使内竭之五脏精气愈竭,如此,已经耗竭的五脏精气再经损耗,就必然会导致死亡。在临死时,因其脏气已经耗竭而虚脱,阴不生阳,无气以动,所以其表现出的病象是安静的。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的意思,就是说五脏在外的精气已经竭绝,而在脉口出现微弱脉象,轻取似无的,是属于阳气衰绝的重症,治疗时理应补其阳气但若在针刺时反而取用了四肢末梢部位的输穴,并用留针的方法来补益在内的阴气,就会使阴气更盛,阴气盛就会使已经虚衰的阳气内人而愈发衰竭,阳气内陷就会发生阴阳逆乱的厥逆病证,发生厥逆就必然会导致死亡。在临死时,因阳并于阴,阴气有余,阴阳逆乱,所以有烦躁的表现。
竹林逸客: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是说在脉口所主的五脏之气已经自内衰竭,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却反而取刺体表发病的部位以及阳经的合穴,并且采取留针的方法来引发外在的阳气;要是阳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恢复的话就会使真阴受损并严重的衰竭.病人真阴受损并严重衰竭就会死亡.病人在临死之时,由于经气丧失而不能活动,所以表现得很安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说在脉口所主之气已经自外衰竭,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却反而取刺四肢的腧穴,并且采取留针的方法来引发内内在的阴气;要是阴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恢复的话就会使阳气反而出现内陷的情况,阳气内陷会导致病人四肢厥逆;四肢厥逆便会导致病人死亡.病人在临死之时,由于阴气偏盛,所以表现的躁动不安.
疑惑:
①何谓阴气?
②阴主静,何以‘阴气有余,故躁’?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王洪图:
【白话解】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的意思,是说五脏在内的精气已经竭绝,而在脉口即微弱无根、按之欲无的,是属于肾虚、髓竭、精伤等内绝的阴虚证,治疗时理应补其阴精,但若在针刺时反而取用其外在病所之处的腧穴及阳经的合穴,并用留针的方法来补益在外的阳气,就会愈益其阳而愈损其阴,使内竭之五脏精气愈竭,如此,已经耗竭的五脏精气再经损耗,就必然会导致死亡。在临死时,因其脏气已经耗竭而虚脱,阴不生阳,无气以动,所以其表现出的病象是安静的。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的意思,就是说五脏在外的精气已经竭绝,而在脉口出现微弱脉象,轻取似无的,是属于阳气衰绝的重症,治疗时理应补其阳气但若在针刺时反而取用了四肢末梢部位的输穴,并用留针的方法来补益在内的阴气,就会使阴气更盛,阴气盛就会使已经虚衰的阳气内人而愈发衰竭,阳气内陷就会发生阴阳逆乱的厥逆病证,发生厥逆就必然会导致死亡。在临死时,因阳并于阴,阴气有余,阴阳逆乱,所以有烦躁的表现。
竹林逸客: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是说在脉口所主的五脏之气已经自内衰竭,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却反而取刺体表发病的部位以及阳经的合穴,并且采取留针的方法来引发外在的阳气;要是阳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恢复的话就会使真阴受损并严重的衰竭.病人真阴受损并严重衰竭就会死亡.病人在临死之时,由于经气丧失而不能活动,所以表现得很安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说在脉口所主之气已经自外衰竭,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却反而取刺四肢的腧穴,并且采取留针的方法来引发内内在的阴气;要是阴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恢复的话就会使阳气反而出现内陷的情况,阳气内陷会导致病人四肢厥逆;四肢厥逆便会导致病人死亡.病人在临死之时,由于阴气偏盛,所以表现的躁动不安.
疑惑:
①何谓阴气?
②阴主静,何以‘阴气有余,故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