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4
- 获得点赞
- 96
- 声望
- 38
人物:胡碧铃(BrendaHood),加拿大学者,在中国学习中医二十多年。
教育背景:在西方的教育制度下成长,为学习中医来到中国。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道家哲学的博士,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后学位。曾到山东、兰州等地学习针灸技术。
观点一:中医内部之争不利发展
首先,在中国,中医有学院派和民间派之分,学院派认为民间派不懂理论,民间派认为学院派看不了病。
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看不了病,但学院派里也有一些很好的医生,同样民间派也不乏吹嘘之辈和江湖骗子,但争执和相互看不起不利于中医发展。
其次,许多中医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中医技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或者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如果说中国的中医们都能团结一致,把自己擅长的医术拿出来取长补短,中医肯定能蓬勃发展。
最后,中医的“秘方”、“验方”之类让西方人看不懂,很多中医的成就没有传承,宁愿失传也不公开。一个好的学术成果就是要公开或留存下来才能体现价值。
观点二:中医传承之难
首先,在国内很多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这就说明中医的教育有问题,而民间的中医传承因为种种问题也将面临断代。
其次,很多中医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去药房抓药,有的就考西医研究生,有的转行当编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再次,民间中医的传承,只有部分很关心中医、热爱中医,并且有医术传承的人才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但规模太小。现在真正掌握中医的人还有一部分,再过些年这些人没有了,那么下一代的人有几个能真正掌握中医?即使有人得到了医术传承,如果他不在正规的院校里面取得一个学位,社会也不会承认他。
最后,《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很多民间中医因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成为非法行医。而且对“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考取“执业医师证”的门槛较高。
观点三:可中西医结合但不能西化
首先,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
其次,可“中西医结合”但不能西化。即使要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而不是把中医融入到西医里面。因为中医看病是在生命的层次看病,西医看病是在肉体的层次看病。中医药逐渐丢失了“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
中医是否真会在大陆逐渐走向衰弱,反而在国外的一些地方慢慢兴起?关键在中医人的思维与行动。
教育背景:在西方的教育制度下成长,为学习中医来到中国。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道家哲学的博士,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后学位。曾到山东、兰州等地学习针灸技术。
观点一:中医内部之争不利发展
首先,在中国,中医有学院派和民间派之分,学院派认为民间派不懂理论,民间派认为学院派看不了病。
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看不了病,但学院派里也有一些很好的医生,同样民间派也不乏吹嘘之辈和江湖骗子,但争执和相互看不起不利于中医发展。
其次,许多中医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中医技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或者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如果说中国的中医们都能团结一致,把自己擅长的医术拿出来取长补短,中医肯定能蓬勃发展。
最后,中医的“秘方”、“验方”之类让西方人看不懂,很多中医的成就没有传承,宁愿失传也不公开。一个好的学术成果就是要公开或留存下来才能体现价值。
观点二:中医传承之难
首先,在国内很多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这就说明中医的教育有问题,而民间的中医传承因为种种问题也将面临断代。
其次,很多中医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去药房抓药,有的就考西医研究生,有的转行当编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再次,民间中医的传承,只有部分很关心中医、热爱中医,并且有医术传承的人才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但规模太小。现在真正掌握中医的人还有一部分,再过些年这些人没有了,那么下一代的人有几个能真正掌握中医?即使有人得到了医术传承,如果他不在正规的院校里面取得一个学位,社会也不会承认他。
最后,《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很多民间中医因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成为非法行医。而且对“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考取“执业医师证”的门槛较高。
观点三:可中西医结合但不能西化
首先,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
其次,可“中西医结合”但不能西化。即使要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而不是把中医融入到西医里面。因为中医看病是在生命的层次看病,西医看病是在肉体的层次看病。中医药逐渐丢失了“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
中医是否真会在大陆逐渐走向衰弱,反而在国外的一些地方慢慢兴起?关键在中医人的思维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