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药的煎煮方法

诗意人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6/16
帖子
807
获得点赞
16
声望
18
年龄
33
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

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成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要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二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侯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法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汗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入药方法(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先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因其毒烈性药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予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时,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煎药---要一煎,仲景之意也。2009-02-25 22:3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作者彭子益,在“古方上篇”中云:“古法煎药,只煎一次,分作三服。今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只煎一次,药质所含之成分,配合调匀。煎二次三次,药质成分,有多有少,便失制方的意义。与病机不符,服之即生他弊。亟宜煎一次,分三服也。”

读后细品,仲景之方也都是一煎,才知非仲景浪费药材,乃符病机是也!
 
耶!!我煎药就是只煎一次的,与楼主所言正符!太好了,果然是汉医古法呀
 
我所知道的以前都是三煎,但是最后要把三煎后的药汤合一,再分顿饮用。这样既不浪费药物,有不会出现要汤里的有效成分不均匀的情况。
 
把药打成粉吞服,岂不是又方便又节约药材!
 
不对的,打成粉既费劲,又不一定有利于吸收。 粉状物没消化多少,就随之排泄出去的情况很多。
 
伤寒论小柴胡汤等七方先煮后煎也应该引起注意。
 

这种叫做散。这种使用的情形也很多,但是散和汤有点不同,汤者荡也,散着散也,丸者缓也。总的来说汤药快,“汤者荡也”,扫荡的荡。急则用汤,缓则用丸,散居于二者之间。
在中医里,膏、汤、丸、散、丹等都是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区别使用。
 
诗意兄,子沧哥连发短信的权限都没有了,悲剧啊!太悲哀了。 不过没事儿,我等着你们改革开放、大获成功,路途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Oh~Yeah !
 
回复 11# 子沧

呵呵 子沧哥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还有 子沧哥多发现原创的帖子 这样好加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