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小针解第三 (法人)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8
获得点赞
80
声望
38
年龄
54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谓起其陷而使之上也又疑上当作止谓起之即止无或过也又终始篇有取之上之文谓正取其陷脉之上也三说难定俟高明正之),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正字疑当作狂)。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即修字)。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此句文义与六节藏象论不同)


诠释之中夹以议论.笔仗坚峭朴浓尔雅尚难抗行.世必谓秦汉诸子为之.试取吕氏春秋淮南子诸篇及郑孔注疏读之.岂能望其肩背.此篇释九针十二原之义也可见古人口诵心维服膺不舍之意.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易陈’是说针刺的技术很容易讲述的,‘难入’是说针刺的技术实际运用到人身上却是很难掌握的。‘粗守形’是指粗浅的医生只会机械的遵守刺法,‘上守神’是指高明的医生可以随即变通根据气血的有余和不足来运用补泻的不同手法。‘神客’是说正邪是如影随形合与一处的。‘神’指的是正气;‘客’指的是邪气。‘在门’是说邪气随着正气出入而出入。‘未睹其疾’是说还没有事先了解病变的所在。‘恶知其原’是说就不知道施治前应该于何处着手。
 
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刺之微在数迟’讲的是针刺的微妙在于快慢手法。‘粗守关’是粗浅者拘守四肢关节的穴位主治,而不知结合血气正邪的往来。‘上守机’是高明者更注重气机的变化施治。‘动之机不离其空’是说知道了气的往来、虚实,才能恰当的运用快慢等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静以微’是讲针刺得气后,要细心的观察体会,不要错失。‘其来不可逢’讲气盛的不能用补法。‘其往不可追’讲气虚的不能用泻法。‘不可挂以发’是说气机变化很快,不细心就会错过而体察不到。‘扣之不发’说的是不知道补泻的意义而坐失良机。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知其往来’是说要了解气血运行的顺逆和虚实。‘要与之期’是说要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粗之暗’是指粗浅者不知道气机的微妙变化。‘妙哉!工独有之者’是指掌握高妙针道的人。‘往者为逆’说的是气脉络虚空,虚空者为逆。‘来者为顺’脉络充实,形与气相应,相应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说的是真正知道了如何去针刺治疗,就不会犹豫。‘迎而夺之’是泻法,‘追而济之’是补法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知其往来’是说要了解气血运行的顺逆和虚实。‘要与之期’是说要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粗之暗’是指粗浅者不知道气机的微妙变化。‘妙哉!工独有之者’是指掌握高妙针道的人。‘往者为逆’说的是气脉络虚空,虚空者为逆。‘来者为顺’脉络充实,形与气相应,相应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说的是真正知道了如何去针刺治疗,就不会犹豫。‘迎而夺之’是泻法,‘追而济之’是补法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虚则实’:气口脉虚当用补法。‘满则泄’:气口脉盛当用泻法。‘宛陈则除’:去除血脉中的淤血。‘邪胜则虚’:说各经脉中邪气盛的,都要泻其邪气。‘徐而疾则实’:说的是慢进针快出针手法。‘疾而徐则虚’:说的是快进针慢出针手法。‘实与虚若有若无’:是说得气的为正气实,不得气的为正气虚。‘察后与先若亡若存’:根据得气先后来确定补泻的顺序,进而观察邪气以除或是有残存。‘虚为实,若得若失’:用补后患者会有身体充实若有所得的感觉,用泻后患者会有浑身轻松病痛消失的感觉。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谓起其陷而使之上也又疑上当作止谓起之即止无或过也又终始篇有取之上之文谓正取其陷脉之上也三说难定俟高明正之),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正字疑当作狂)。

‘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说的是邪气易侵害人身上部,所以说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是说水谷入于胃,精气上注到肺,浊气经过胃肠下行,如寒热不适,饮食不节,浊气停滞则肠胃得病,所以说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是说清冷湿气侵犯人体,一定是从足部开始,所以说清气在下。‘针陷脉,则邪气出’:邪气在上取上部腧穴泻去邪气。‘针中脉则浊气出’:浊气病在中,故取阳明经的合穴足三里来治疗。‘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说的是表浅的病,不能深刺,深刺会引邪气入里,所以说不但不会使邪气外出反而会随之入里。‘皮肉筋脉各有所处’是说各个经脉都有自己各自的主治范围。‘取五脉者死’是说五脏有病本身脏之正气已经不足,再用针泻其经脉之气是虚者虚之的错误。‘取三阳之脉’是说不不分虚实而用泻法泻尽三阳脉气,会使病人虚弱而不能恢复。‘夺阴者死’是说反复误刺手五里这样的穴位,会使经脉之阴受损而致死亡。‘夺阳者狂’是对医生的正确规劝。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是说高妙的医生知道通过观察眼睛部位颜色不同,体察气口脉的小、大、缓、急、滑、涩等变化来了解疾病所在。‘知其邪正’是知道虚邪与正邪的不同病机及区别。‘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说针刺的手法。‘气至而去之’是说通过针刺补泻调理,达到治疗效果则取针。‘调气在于终始一’说运用针刺治病要专心致志。‘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是说穴位是经脉关注留止之处。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所说的‘五脏之气,已绝于内’是指五脏正气不足不能达于外而显于脉口。治疗时反取体表远端穴位及阳经合穴,且留针引阳气外达,阳气被引到外面,内脏的阳气就更加不足,不足到衰竭的时候,就会导致死亡。因此死亡的,阳气已经消耗殆尽,所以会表现的很安静。所说的‘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指在外的阳气不足,以致脉口之气不能归于内,治疗时反取四肢的输穴,留针不去,导致五脏阴气外出,阴气外出,相对的阳气就会入里独盛,入里独盛就会逆乱,因此引起死亡的,就会燥扰不宁。
 
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即修字)。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此句文义与六节藏象论不同)

之所以要‘察其目’,是五脏精气上注眼睛部位的颜色才能明亮清润。各部色泽明亮清润,其声音也就会洪亮,这种声音变化与平时不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