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一封中医大学生的来信——对目前中医状况的肺腑之言

吃饱了睡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03
帖子
1212
获得点赞
32
声望
38
原以为我在上海中医大的讲座泛不起什么涟漪,然而几天后却收到一封署名王晓晔的学生来信,信长达6页。征得其本人同意,我将信转载到我的博客,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学子们的困惑,帮助他们一路走好。

严老师:

您好。我叫王××,是上海中医药大学01针英七的学生,今年六月底毕业。说实话,当初接到通知并没有想来听您的讲座,因为大学七年,尤其是在我们自己学校三年多的时间,听了不少讲座,越听越觉得那些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东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要不是昨天碰巧回校办事,可能就错过了一次真正学习的机会,这或许就是天意,成事在人,可是谋事却在天,您相信天意吗?呵呵。

有好多话想和您交流,希望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谈谈我对当今中医学教育的感受吧。

一中医学的继承人合格吗?

在中国还是沿袭着自古以来的科举制度,考大学就像万人过独木桥,虽然每年各大院校都在扩招,但是能进名校的永远只有少数,那么剩下的人呢?分流,按照考分和志愿进二流三流的大学。您多年在国外,不知道您对国内尤其是上海的大学还有关注吗?上海的两所知名西医医学院:上医和二医已经分别和复旦及交大合并,俨然步入了一流大学的行列,当然他们原来也就是名校,现今有着复旦和交大的光环,使他们的底气更足了,他们每年挑选的学生都是上海乃至全国高考分数名列前茅的考生,可以说那里是精英们的聚集地。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我们中医药大学,虽然搬迁至张江,扩大了校园,完善了硬件设备,但是我们的生源从哪里来?上海中医大的分数线基本上都是和每年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相同。略微低于上海大学。可以算是上海各大一类本科院校中最末尾的。另外还有从补填志愿里调剂过来的。可想而知,金字塔的地基不牢靠,塔尖再高,也是摇摇欲坠。我们在人才遴选的这一环节上就已经落后于人家,先天不足要靠后天的弥补,困难是相当大的,这完全符合我们中医的理论,不是吗?再来看看我们周边的国家。在韩国,只有高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中医院校,用我们学校韩国留学生的话讲,就相当于考取我们的清华和北大。回头想想我们的处境是多么的悲哀。再来看看我们所选出的这些继承人,我们在进入大学初期的知识基础肯定比不上西医院校的那些学生,这从高考成绩上就能反映出来,虽然会有个别优秀的个体存在,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小概率事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样一批“先天不足”的孩子来学习一门比西医更未复杂,更抽象,更需要悟性的综合性学科,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非常认同您学中医从娃娃抓起的观点。中医不该披着神秘的面纱,它应该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虽然当您那天谈到办中医大附属中学的时候,底下多数是略带讽刺的笑容,可是我却坚信,中医要振兴,这是必经之路。现在每当谈论中医,老百姓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本草纲目!那是一本什么书,我们学中医的人都清楚,它虽然是中医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但是它不具备明显的代表性,用现在语言来说就是一本图鉴,一本药典。黄帝内经、辩证论治等等这些中医学中最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和思想为什么无人知晓?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为什么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大,人才后备力量充足,所以被称为国球,但是中医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到如今怎么会沦落到这样地步?着实令人心寒。我的一位临床老师曾经对我讲过,如果中医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二大学教育环境

我们当初报考这个专业的动机很简单,一可以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两年,二学习英语。至于我们的专业,恐怕没有多少人关心,也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的大一大二在交大度过,可以说这是收获颇丰的两年,交大的氛围,交大的资源,我们在交大认识的老师和同学,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刚开始大学学习的时候,我们与交大同学的差距很明显,也曾一度遭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我们并没有气馁,选择的是迎头赶上,两年过后,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一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甚至超过了交大外语系的一些同学。我还曾记得在交大上微生物学,是双语授课,我们和交大生化学院的同学一起上,他们比我们高一年级,讲课的老师和您一样有在国外授课的经历。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总结试验结果,我那时的口语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坚持用英语回答,我的目的很简单,既然老师上课用英语,学生回答也该用英语,我认为那是一种尊重。虽然我讲的内容并不复杂,发言时间也不长,但却赢得了老师和交大生化学院同学赞许的目光!这是我大学生涯最自豪的一件事。那时,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两年后回到中医大,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这是和交大相比较后而产生的,虽然我们很明白和交大的差距不可避免,但是如此巨大的落差还是让我们一时无法接受。更奇怪的事,回中医大后,学校里的同学却相当排斥我们,如临大敌一般,学院老师越是重视我们,其他同学越是提防我们,疏远我们,这种感觉很不好受。整个校园的气氛总是给人感觉死气沉沉的,学生们没有朝气,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迷茫的情绪从毕业班一级一级传给他们的学弟学妹们。中医学虽然是一门文化底蕴很深的学科,但并不是意味着学习它的人就该毫无朝气,年轻人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个老气横秋,整天捧着本书,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大学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太极、功法等等与中医学息息相关的东西本来对我们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当这些东西被制度化和强制化了以后,大多数人的态度变得冷淡,慢慢就成了完成任务、应付而已。我们针推学院曾有一个同学开设一个研究周易的社团,同学中感兴趣的人还不少,但是开办了没几次活动,社团就被迫关闭。原因是学校领导认为周易涉及迷信内容。可笑啊,堂堂中医药大学的领导,居然会认为周易是迷信?!他们也太低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吧。相反那些哈韩哈日的社团开展红火,难道领导们就不担心日韩的文化侵略?社团事件让那位同学郁闷不已。

再来说说上课,我认为中医最佳的传承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可我们呢?教材一年换一本,其内容连上课的老师都否定,于是遇到好的老师他就会加入自己查询的资料,讲的比较生动,大部分老师都是照本宣读,做的PPT我们都懒得拷,因为全是书上的东西,连标点都不差一个。味同嚼蜡的课程不但没有让我们掌握应学的知识,反而让很多同学对此产生了厌恶之情。以至于很多人老早就确立了转行的念头。

还有我们的英语问题,回到中医大,我们学院确实制定了衔接性的课程,但是定位不准,毕竟我们是第一届,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繁重的专业课程压力却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再来顾及英语。学校里的英语老师又一直认为我们水平很高,要么不敢给我们开课,要么一下子让我们修改英语论文,内容又都是西医的。我们茫然了,我们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所有医学英语的内容都要学?兼顾专业和医学英语,我们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累,而效果呢?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您,现在全班没有一人还记得那些医学英语的东西。

临床实习也是一个大问题,您曾在讲座中提到,要想和西医辩解,就该充分掌握西医知识,我们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上临床后,我发现我从来没有对知识这样的渴望,我们每天下班后大都在讨论各自科室的情况、病人的情况、看到的,听到的,学会的。但是科室实习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是学校和医院安排的。心内,呼吸,消化三大内科应该是实习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却恰恰少了其中两样。我们曾经向校领导和院领导申请去这些科室轮转,哪怕是在教学要求一年轮转之外的时间,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被批准,非常遗憾!所以说现在我们学习中面临的一些困难不是自己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清楚我们该要什么,但是要的东西未必都能如愿。

三中医在中国的现状

风雨交加,乍暖还寒。我认为您这八个字总结的非常好。学了三年理论知识,临床转了一年半,看到的听到的让我深有感触。目前中国医疗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改革阶段,可以说医生、患者双方都不满意,医生抱怨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患者抱怨药费贵,看病难。这些问题是谁造成的?我想老师您也心知肚明。在中国,绝大多数看中医的还是那些疑难杂症和不治之症,所以中医肿瘤科往往是各大医院生意最好的。但是我们中医难道就只能看肿瘤?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人在西医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健康繁衍了近5000年,靠得仅仅是我们的望闻问切。中医学可谓内外妇儿无所不包。所以说那些认为中医是巫术的老外和口口声声要废除中医的中国人,笨的够可以了,对于后者我认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犯罪!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如果有人看了中医,疾病没有好转或治愈,那么那个病人或者他的家属就会说:中医没有用!但是如果他看的是西医,发生同类情况的时候他们却会说这个医生不行,或者这个药不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同感?中医没用,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概念?一杆子可以打翻一艘航空母舰上的人!老百姓的这种观念是怎么会形成的?主要是媒体舆论、从业者业务不精、不法分子、疾病的难治性。回到前面,我说过现在来看中医的都是疑难杂症和不治之症,为什么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就非要中医来解决?而且这些前来就诊的病人往往是处在疾病的晚期,其治愈率当然底,中医说上工治未病,现在全部都来死马当活马医,活活把上工逼成了下工!我在临床实习的时候一直跟我的病人交流,医生是人不是神,我们也只能用有限的技术和手段来为他们最大限度的解除痛苦,绝对不要指望来一百个就得看好一百个,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避免。我还曾遇到有的病人听说某位医生生病时惊讶的表示:医生也会生病啊?愚昧到了何种地步?!基本医疗知识的普及率太低了。还有就是从业者自身问题。现在国内,至少在上海,西医医师经过短期培训可以有中医处方权,而我们中医医师却处处受限,中医医师没有西药处方权,甚至做针灸的就不能开中药,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而那些西医医生经过短期培训能理解中医理论吗?或者说他们愿意理解中医理论吗?他们的培训不是为了学习中医理论,为的只是拥有一个开中药的处方权,试问一个灌满西医理论体系的大脑,怎么能运用好中医?再加上历来就有那些不安分的人用中医做幌子,骗取钱财,于是媒体一旦报道哪里查出了一个非法门诊,其必然和中医脱离不了干系。媒体舆论至今没有搞清楚这究竟是中医的错?还是那些人的错?还有就是我们所选的那些人材,经过5年7年8年甚至10年的培养,等到走上医疗岗位,却发现满腹学问竟无用武之地!为什么?没有临床经验。首先病人不会按照书本上写的来生病,其次你不可能把病人当老鼠兔子一样解剖开看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靠的是自己的分析总结。再者中医很强调一个动手能力,我们的诊断治疗往往全部医生一人完成,就拿我们共同的专业针灸来说,诊断再准确,配穴再合理,针刺手法不到位,同样疗效甚微。我的一位同班同学,跟随导师临床半年多,没有自己动手打过一根针,我搞不明白,学针灸的不打针还能干吗?我很明白您看到那张光荣榜后的感受,其实我们也在为念了7年大学而感到后悔,我们都想从事临床工作,但是现实是无奈的,困扰我们最大的就是就业问题,我接下来想谈的一点。


四就业---理想和现实的脱节

当初选择读七年制也是考虑到就业问题,现在的社会大学本科遍地都是了,考研也成了一股风潮,能够不考研,直接拿到硕士学位,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是相当美好的一个未来。但到越是接近毕业越是思考,究竟有没有必要念那么多年书?因为在找工作中这种学历有用又没有用。三甲医院可能不会看一个七年制学生的简历,但是他们肯定不会看一个五年制学生的简历!现实逼得你想从医就得有高学历。然后有了学历还不够,还要有关系,有后门,你有一个后门还不够,还要从上到下全部打通,院长、人事、科主任,只要有一环通不过,你就别想进三甲。我在学校认识了不少学内科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有些业务水平很高,老师不在的时候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工作,结果是进医院做行政、转行像您当初一样做医药代表,或者转行从事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您觉得可惜吗?说不定在他们之中就有着将来的名医,却被扼杀在摇篮里。您在讲座中提到,一定要重视临床,哪怕地段也要去。我们确实重视临床,可以说我们也很喜欢临床,但是找工作不是说有个地方去就可以了。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最先一点就是收入。您知道吗,我的一个同寝室的同学,签了一家地段医院,合同上的工资1000都不到!签在岳阳的1800,第一年轮转,半年实习,还拿不到全额。三年后升了主治收入才会好一点。我也属狗,比您正好小一圈,不知道老师您成家了没有?几岁成的家?我们,特别是男生,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结婚。所以收入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点钱在上海能干什么?我不想把医生这个职业说的很崇高很高尚,最基本的,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就是为了谋生,没钱谁愿意来做医生?这也是没有太多学生愿意报考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院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很多人说针灸好,国外很赚钱,以后出国去。我不敢苟同,出国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说买张机票,到国外下飞机就算出国了!针灸在国外是很赚钱,但是我们有本事去赚钱吗?很多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却忽略了那个过程,就像您在讲座中提到的,我们那些前辈是吃了大苦,才有今日的成就。我选择现在的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也是想学学生意经,如何推销自己,如何管理,而且在外企也机会让我再重新拾起英语。当然专业方面必然会有所怠慢,不过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在我导师的帮助下继续学习。

我认为中医药发展还是要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但是以国内目前的情况,想要有所改变,困难很大。您关于国际中医人的观念很新颖,这是我从未想过的。我觉得如果国际中医人真的成为现实,那么再反过来由其带动国内中医的发展更可行。就像一个姚明,可以说带动了整个亚洲的篮球运动。12800元十次的生意谁不想做呢!?

学生:王××
 
中国的中医就跟政治一样 既多元化又处处玄机 实际与理伦往往存在的两种概念 有名无实的政策与对策继续了几千年 形成了一种传承文化 猫抓老鼠是天经地义 狗拿耗子不仅是多管闲事 还违反动物界的规律 是要受到禁止的 也正是西医杀人有功 中药救人有罪这个道理。
中医学搏大而精身 由于它的接触面很广要达到精通是很难的 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书为死物 只能初步认识病理和肤浅的药理意识 不会有人愿意把有效的秘方写在书本上供他人分享 因为人是自私的 中医学不能发挥它的优势不是它本身的原因 而是人为的 本是具备整体的学科却被分割成多块 大概是有些人从杀猪那里得到的启发 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于它本身的天然性 为了赚钱不惜违背做人的原则 大量常用化肥化学有害药剂培养出有害 变异的中药 就连虫类都闻而止步 病患者用了那不是找死吗? 但有人说它是科学
做人做事当实事求事 不能当成一种过程 特别在教育引导上不能有差错 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 正确的引导方式 合理化的实践模式 方能培养出理伦 实践 医术含量高的中医人才 不仅仅利国利民 也是对外展示华夏的千古文明
 
深有感触,不仅是中医,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关键还是上级管理人员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懂军事的却当将军”
 
中医,慢慢的被人们丢弃了~
 
仔细看了整个帖子,真情告白,很不错。然而思考一下,老姬就有几个问题?
1:好多人都说,真正的中医在民间,而民间医生是怎么来的?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学院退居民间,一个是以师传承而来。从学院退居,就说明有胸怀,能放弃虚名,老姬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人能做到?以师传承,这些人本来就没有太多的知识,更不具备考上一流大学的水平,所以,上面信中的“先天不足”用词真的很是不当。九年学习,确实是为知识,但更多的是为了磨练你的思维,就如刚卖的新车都要磨合一样。所以,绝对不可用高考的分数来评估一个人是否可以学中医。老姬不才,但完全可以说,只要初中毕业,不笨的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他培养成临床水平“还行”的中医。
2:大学课程的设置,有弊端存在,但人背不能怪社会,我们那时就有跟着老师抄方子、写病例的事,二十多年过去了,难道现在没有了?所以,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你为什么不再专门拜师学习那?
3:中医的现状,我们都在努力改变,实实在在做事才是真的。
4:大学毕业后,有几人能独立开方子?所以,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老姬的好几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在医院还是收到“歧视”,原因就是水平不行,你还想咋样?
最后,老姬只想说声,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的,不管是学院的,还是民间的,只要能真正的能防治疾病,你就能喊好的生存。
 


老姬看问题真深刻

中医总是从零点开始,一代一代,历来如此

中医是用来防病的!

这样的看法,一般人的脑袋是不会产生出来哒
 
回复 1# 吃饱了睡


我也是一名针推的学生,今年大四,7月份就开始临床实习了。而且似乎我们只剩下考研这一条路可走,真的很是悲哀。
 
纵观历史.中医的发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为前提的.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强势经济带动强势文化.在当今世界以西方经济文化为主导的形势下.传统文化处于下风就不足为怪了.当然中医也就在劫难逃了.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应选择生存.目前.国家都把中医列为了遗产.民众能做什么呢?---收藏!
 
中医已经让那些无良知的人们把它的实质改变啦!我们只能在先解决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再去为中医事业尽力吧!期盼有那一天我朝更换了哪一位明智的天子,赐予我们这些志士们奋斗的勇气吧!
 
深有感触,不仅是中医,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看了让人对中国的现状担忧啊!不管那行业,国家没法给你基本生活保障,这个行业最终都是要落寞的,哪怕是中国的传承文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