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5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杨金生王莹莹程凯王宏才朱兵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程莘农认为,医生临床要以病人为本,不仅要重视疾病,更要关心病人。在患者体位、针具选择、进针方法、针刺深浅等方面,既要确保疗效,又要注意患者能否接受,尤其是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进针的快慢、是否疼痛等因素,直接影响针灸的疗效。所以方便操作和快速熟练的进针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程莘农总结出了“程式三才进针法”。
掌握针具尺寸,区分材质
选择针具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病情等方面情况考虑,选择适当粗细、长短的针灸针。一般来说老人、小孩、女性、体质弱或慢性病患者宜用较细、较短的针,反之则用较长的针具。
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同时可避免针刺以后发生意外。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规格有上百种型号。以粗0.3~0.35mm,长25~75mm的针具最为常用。针体必须光滑锋利、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应具有“尖中带圆,圆而不钝”的特点,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进针后针柄必须与皮肤留有3.5~6.5mm距离,避免进针太深,针尖受损,针身容易弯曲导致断针的发生。
掌握进针方法,推崇“三才”
程莘农强调,针灸治疗时,进针手法的好坏关系到针灸的治疗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程莘农强调持针要有“手如握虎”之力,方能“伏如横弓,起如发机”,进针时指力和腕力必须配合好,悬指,悬腕,悬肘,切循经络,针随手入。他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令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程式三才进针法”,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进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操作,先针3.5~6.5mm深,通过皮肤的浅部,为天才,再刺16~20mm深,到达肌肉为人才,三刺10~13mm深,进入筋肉之间为地才,然后稍向外提,使针柄与皮肤之间留有一定间距。
如此进针,轻巧迅速简捷,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一则减少患者的疼痛,二则可以调引气机之升降。进针讲究指实腕虚,专心致志,气随人意,方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这一刺法吸取了中国传统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长处,仅进针这一操作,将点穴、押指、穿皮、送针等动作揉和一起,在1~2秒钟内完成,得气(感觉)极为迅速而效果良好,具有快速无痛、沉稳准确的优点。
“程式三才进针法”的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就很难力贯针尖,减少刺痛,对各种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因此针刺练习,必须进行指力练习(纸垫练针法)、手法练习(棉团练针法)和自身练针,才能掌握基本技能。进针时既以浅、中、深“三才”为主,又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
掌握针刺深浅,因人而异
程莘农认为针刺浅深问题,是毫针刺法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直接决定疗效。但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病情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关键,腧穴所在部位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基础,患者年龄、体质是决定针刺浅深的重要条件。如治疗外感表证时刺风池宜浅,进针7~12mm即可,而治中风语言謇涩之里证则深刺风池,可直刺达20~30mm。寒性胃痛刺中脘进针深,而热性胃痛则浅刺之。腹腰、四肢内侧等阴部腧穴刺之宜深,头面、胸背、四肢外侧等阳部腧穴刺之宜浅。
总之,在掌握针刺浅深时,要因病、因穴、因人而宜,既要与患者年龄、体质相适应,又要与病情属性相适应。否则,就会产生深则邪气从之入,浅则邪气不泻的后果。
程莘农认为,医生临床要以病人为本,不仅要重视疾病,更要关心病人。在患者体位、针具选择、进针方法、针刺深浅等方面,既要确保疗效,又要注意患者能否接受,尤其是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进针的快慢、是否疼痛等因素,直接影响针灸的疗效。所以方便操作和快速熟练的进针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程莘农总结出了“程式三才进针法”。
掌握针具尺寸,区分材质
选择针具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病情等方面情况考虑,选择适当粗细、长短的针灸针。一般来说老人、小孩、女性、体质弱或慢性病患者宜用较细、较短的针,反之则用较长的针具。
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同时可避免针刺以后发生意外。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规格有上百种型号。以粗0.3~0.35mm,长25~75mm的针具最为常用。针体必须光滑锋利、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应具有“尖中带圆,圆而不钝”的特点,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进针后针柄必须与皮肤留有3.5~6.5mm距离,避免进针太深,针尖受损,针身容易弯曲导致断针的发生。
掌握进针方法,推崇“三才”
程莘农强调,针灸治疗时,进针手法的好坏关系到针灸的治疗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程莘农强调持针要有“手如握虎”之力,方能“伏如横弓,起如发机”,进针时指力和腕力必须配合好,悬指,悬腕,悬肘,切循经络,针随手入。他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令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取名为“程式三才进针法”,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进针时分皮肤、浅部和深部三个层次操作,先针3.5~6.5mm深,通过皮肤的浅部,为天才,再刺16~20mm深,到达肌肉为人才,三刺10~13mm深,进入筋肉之间为地才,然后稍向外提,使针柄与皮肤之间留有一定间距。
如此进针,轻巧迅速简捷,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一则减少患者的疼痛,二则可以调引气机之升降。进针讲究指实腕虚,专心致志,气随人意,方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这一刺法吸取了中国传统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长处,仅进针这一操作,将点穴、押指、穿皮、送针等动作揉和一起,在1~2秒钟内完成,得气(感觉)极为迅速而效果良好,具有快速无痛、沉稳准确的优点。
“程式三才进针法”的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就很难力贯针尖,减少刺痛,对各种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因此针刺练习,必须进行指力练习(纸垫练针法)、手法练习(棉团练针法)和自身练针,才能掌握基本技能。进针时既以浅、中、深“三才”为主,又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
掌握针刺深浅,因人而异
程莘农认为针刺浅深问题,是毫针刺法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直接决定疗效。但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病情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关键,腧穴所在部位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基础,患者年龄、体质是决定针刺浅深的重要条件。如治疗外感表证时刺风池宜浅,进针7~12mm即可,而治中风语言謇涩之里证则深刺风池,可直刺达20~30mm。寒性胃痛刺中脘进针深,而热性胃痛则浅刺之。腹腰、四肢内侧等阴部腧穴刺之宜深,头面、胸背、四肢外侧等阳部腧穴刺之宜浅。
总之,在掌握针刺浅深时,要因病、因穴、因人而宜,既要与患者年龄、体质相适应,又要与病情属性相适应。否则,就会产生深则邪气从之入,浅则邪气不泻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