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8/14
- 帖子
- 585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0
- 年龄
- 54
下面引文为十多年前应邀在某院介绍家学时的临场即时发言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如对具体内容及史料需要讨论,以跟帖形式完成即可。只是最近我可能不在,不能及时回帖,望见谅。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按:即陈斌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
仲景之学,由于其理论完备、方法实用,为历代医家所景仰。习《伤寒》、《金匮》者,代不乏人,遂形成经方派。
经方派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法简效宏,在中国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历代真正善于运用经方者,却又风毛麟角。因此,经方派在中医发展长河中,特别在近代,并不占据中医主流。
近现代在中医与西医的生死相搏中,由于经方派在疗效上的出色成就,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方派内虽也分支甚众,但派内有句公认行话,叫有是证,用是药。实为临床心得之谈。因为经方在药证相对时,确有效如桴鼓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经方派始终又不能占据中医的主流呢?
这是因为,首先,从理论上讲,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理论的的高下,决定了临床效果上的高下。
其次,从理解上讲,经方派各家对证的归纳,各家亦有很大的不同。何证何方何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从实践上讲,由于地道药材的变化,对于方中涉及的具体药物的处理,各家自有心得,在疗效上亦有很大的差别。
第四、就当前中西医结合形式下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全国教材的高度统一,处于应对考试的方便,授课老师只能照本宣科 ,少有结合自己家学授课的。因此,水平固定在教材的水平上。
2、由于四年时间的局限,学生对证的理解不出于常规教材对证的归纳,而对仲景之说独有的证治体系则无时间了解,即使了解,为了应对考试,也只能选择性的舍此从彼。
从目前你们委托我帮带的学生情况为看,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基本功。不要说对条文脱口而出,就是告诉他第几条,他还得在书上找半天。
2、对仲景证治体系基本没有了解。这样的结局,使得所谓的“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 以下的我不再录了。因为与标题无关。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陈赋版主说他是以经方治病。但他的运用法则,则令我看了胆寒。
我要说的是,在应用经方时,如果把“有是证、用是药”,变为“有是症,用是药”。那就成为所谓的执死方,治活病。一个活拨拨的经方,病人吃了轻则无效,重则医疗事故横生。要知道,经方之险,是远为后世方所不及的。
换句话说,经方有其独特的、独立的、与当代学校教材证候体系并不吻合的证候体系。而每个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整个仲师之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而贯穿各环的,只有个理字。虽是一个理字,却包涵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蕴。你始终不能理解什么叫以平为期,我推测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关。但你用这样一种观念做指导,用中药去杀病,这样的做法,以我的经验看,不如说是在杀人。好在据我观察,你并不是临床医生,阿弥陀佛。
我猜测,你可能也是学有渊源。而且极有可能是来源于东瀛之学。近代日本人在伤寒论上研究上,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给仲景之学带来了致命硬伤。我说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匹只有十多年生命力的骡子,毁的却是一座长城,指的就是这个事,它可能掠夺性的获利一时,但它会完全彻底的毁了中医。这种办法,放弃了仲景之学的真谛,而从皮毛入手,用不成熟的、上上个世纪的、到现在已经引起重大反思的理论强行解释具有数千年实践的东西,最终演化为“有是症,用是药”的结局,是经方派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也将是一场悲剧。记得小柴胡汤事件吗?
海容万物,乃有度。你可能有你的想法,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你是否明白,现代科学确实处于幼年时期,很多现象以它的水平确实难于解释。但解释不了它就是垃圾?为什么不本着客观的态度,首先承认它,然后研究它,理解它呢?具体到论坛管理上而言,不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所限,去包容它呢?
难道真的不能用上上个世纪的解剖观念解释的生物现象与规律,就都是垃圾吗?
题外的话:陈版主(按:即陈斌版主),我为人强悍,说话更强悍,生性如此,难于更改,改了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如有冒犯,只是学术之争,绝无个人恩怨,请理解我的善意。我一不在网上看病;二不会在任何医学杂志上发表任何文章,因为我自己专业内的东西我还顾不过来;而且依照旧例,为了避人耳目,我的积分到一定程度我就会换名, 根本无利而言。那么,我为了什么?一是为了中医的发展,二是为了自我良心的安宁,三来我觉得你对中医有热情,是个可造之材,仅此而已。